《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笔下的雪白边疆与英雄辞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以其壮丽的景象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送别场景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感慨和对英雄的赞美。下面是对这首诗及其各个方面的深入鉴赏。
首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立即带我们进入了一个荒凉而壮阔的边疆世界。北风的凛冽和早飞的雪,描绘了一个极具视觉冲击的场景,预示着即将开始的艰难旅程。这里的“胡天”特指边疆,暗示了故事发生的地理背景,同时也为后文的展开设置了基调。
紧接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巧妙地用春风和梨花的意象,转变了气氛,从严寒转向温暖,象征着生命和希望。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变,不仅增加了诗的动态感,也寓意着生活中的无常和变化。
第三、四句“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则具体描绘了边塞将领的生活状态。这些生动的细节不仅仅展现了战地的艰苦,也突显了将领们在严酷环境下的坚韧和无奈。
接下来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和“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前者以壮阔的自然景象和愁云的比喻,深化了边疆的孤寂和苍凉;后者则通过描写饮宴和音乐,展现了边塞文化的另一面,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则描绘了一幅边塞夜晚的景象,暮雪、辕门、红旗和风,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突出了边疆生活的艰难和将士们的孤独。
诗的最后三句“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则是对全诗的收束,送别的情景显得格外凄凉,雪满天山路象征了旅途的艰难和未知,而“雪上空留马行处”留下的是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往事的回忆。
从时代背景来看,岑参经历过安史之乱,社会动荡,边疆战事频发。他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不例外。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敬仰,以及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方面,岑参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即将离去的友人的深切牵挂和对其未来安危的关心。这首诗的创作,可能正是在一次真实的送别场景中产生的。通过描绘边疆的苍茫和将士的生活,岑参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在思想感情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展现了岑参深沉的情感和广阔的胸怀。通过对边塞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对英雄人物的深情赞美,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告别,也是对生活、对人性和对宇宙的深刻思考。
总而言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诗歌中的杰出代表,以其壮阔的景象、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哲思,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表达边塞情怀和英雄赞颂的典范。#百家帮扶计划#
网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笔下的雪白边疆与英雄辞别 http://c.mxgxt.com/news/view/893552
相关内容
开边塞诗风,展奇壮风采,走向岑参的诗与远方盛唐除李白杜甫高适还有哪些诗人?他们相互认识吗?说出来别不信
神来之笔,宋代蔡京行书《跋雪江归棹图卷》
白雪
歌手白雪个人介绍
霍去病:年轻的边疆英雄,如何一步步成为汉朝的传奇?
霍去病:驰骋疆场的西汉英雄,是如何在武帝手下立下赫赫战功?
蜡笔小新白雪公主和美伢的关系
她笔下的北疆,网友看完直呼:太治愈
京城四美事:白冰嫁男模 韩雪春晚与宋祖英同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