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IP成为投资界关注的热点,作为IP经济重要载体的网红,成为经济界的热点。从2016年至今,随着网络直播平台的持续走热,网红经济被进一步推热。各个领域都出现了网红。
2016年年中时,就有人建议我作工业网红,我只是呵呵了下。这期间一直有人建议我成为工业网红,后来我在朋友圈写过“工业网红在我眼里就是笑话”。
网红不同于明星明星:指在某个领域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泛指有名的演员、歌手、艺人、运动员等。
这是百度百科对明星的定义。明星这个定义是在网络普及出现之前的,而网络普及之前,要成为某个领域有影响力的人,必须经过长期的积累,是需要自己有真正能力的。比如当年体育明星刘国梁,是乒乓球的水平真正的高。
再比如葛优、姜文这类的演艺明星,他们凭借的是真正的实力,成为演艺明星。
“网络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或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从红的人。他们的走红皆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刺激、偷窥、臆想、品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成为“网络红人”。因此,“网络红人”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再看网红的百科定义,网红是因为网络而形成的一个群体对某个人的持续关注。
从宽泛的意义上,网红是包括明星的;但从更实际的理解看,网红更多的是指那些不能获得普遍意义的大众认可,而获得具有某些特定特点人群关注的人。
明星是大众普遍认可或喜欢的。
网红是特定群体关注的。关注不一定是认可或喜欢,甚至有可能是嘲笑对象。比如芙蓉姐姐、凤姐属于第一代网红,她们受到一个特定群体的关注,但这个群体不一定是因为喜欢芙蓉姐姐或凤姐的形象、思想而关注芙蓉解决和凤姐。
所以明星的考核标准是实力。
而网红的考核标准是关注度。
看网红的成名原因:
1、艺术才华
2、搞怪作秀
3、意外成名
4、网络推手成名。
所以看网红成名的原因中,只有第一个原因:艺术才华成为网红的,才有可能成为明星。而其他三种网红成名的,都不会成为明星。
第一种网红,最后成为明星的,最典型的就是李玉刚。
工业界与娱乐界不一样娱乐界盈利模式:因为大众关注,通过广告类获利;或者通过大众关注,直接营销某些产品获利。
工业界具有影响力的人盈利:通过影响力,将自己理念应用到实践中,通过自己理念的应用,获得专家咨询费、参与项目实施获得收益。
工业界能通过网红获利吗?
如果因为才华成为网红,那么工业界需要的是实力,也就是工业界需要的是真正的专家。而通过搞怪作秀、意外成名、网络推手成为工业网红,对工业的影响都有可能是负面的。
所以工业界真正需要的是专家,而成为专家,一定需要学识、经验积累的,不是通过网络关注度高就可以的。
网红与专家还有一个本质区别:
专家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专家传播的知识理解需要专业知识,所以专家知识的传播度通常不会流传太广。
网红传播的知识,通常需要传播度广。所以网红传播的工业知识,需要降低知识门槛的。所以网红传播的大部分是大众容易理解的,这样的内容,大部分是共识性质的内容,实际上对专业价值低。
所以我是非常避讳在自己身上贴工业网红标签的。
工业界还有人往自己身上贴工业网红的标签,我实在是觉得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啊。
工业需要传播严谨的知识其实研究智能制造时间也挺久的,在很多领域也有自己的观察和自己的技术观点。
但在早期,我不敢去宣传自己的观点——我怕一个错误的观点,会误导产业发展的方向。
我是学自动化专业的,却被分到图书馆工作,做不了技术;非常羡慕能够做自动化技术的人,所以在图书馆阅读了大量的自动化的书籍。2012年为西门子工业撰写了很多的案例,这样在理论和技术上都有了一定的理解。
从2003年开始从事制造业信息化的软件开发、咨询经验。在高科技、汽车、家电领域的知名企业都调研或者咨询过。
2012年策划了物联网的媒体,对物联网行业有深刻的认识。
即便这样,我还是不敢轻易出来讲。在2015年初,拜访吕勇哉老师;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吕勇哉老师,他在上个世界九十年代末,曾经担任中国自动化协会的理事长(他的前任是宋健)。后来曾经担任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主席。
在与吕勇哉老师交流后,吕老师认可我的很多观点,并鼓励我写书,所以我在2015年才开始定期的通过文章宣传对工业4.0(智能制造)的理解。
关于工业4.0向服务转型的方向,我在2014年就提出来过,但不敢误导行业,直到工信部领导确认服务化方向之后,我才提出了服务业革命开启服务业文明的观点。
工业界传播的思想要经得起推敲、要严谨。不能什么热提什么,在我眼里,工业网红,对智能制造的发展,负面影响大于积极作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