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艺人的收入是这样算的,当偶像成为背债者:解码娱乐业的潜规则

发布时间:2025-04-30 12:57

2025年4月,乐华娱乐CEO杜华在综艺中回应旗下女团成员王怡人“出道六年零工资”争议时称:“公司前期投入巨大,尚未回本。”这番言论撕开了中国偶像产业光鲜表象下的残酷真相——艺人并非天生“顶流”,而是资本精密计算的“债务载体”。从练习生到偶像的蜕变之路,早已演变为一场以青春为抵押的资本游戏。

经纪公司通过“培养贷”协议将练习生包装为“金融产品”。以王怡人为例,其所属公司乐华娱乐在声乐、舞蹈、形象包装等环节投入超300万元/人(年均成本),并约定出道后收入优先用于偿还这笔“债务”。

这种模式与韩国练习生制度一脉相承,但更为隐蔽。公司通过合同将培训费、宣传费、设备使用费等转化为“个人负债”,即使艺人未出道也需承担债务;部分公司设置年化8%的还款利息,若艺人违约则需支付高额滞纳金;2023年文娱行业73%的劳务纠纷涉及“回购条款”,艺人拒还费用可能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这种机制下,艺人沦为“终身债务人”。HYBE公司财报显示,韩国男团BTS成员出道前平均负债100万元,而国内头部经纪公司通过“阶梯分成”进一步压缩艺人收益。

部分公司将经纪合约转化为“股权协议”,艺人需用未来收益兑换公司股份,形成“终身绑定”。某顶流男团还清500万债务后,公司仍通过股权分红获利超2亿。

中国偶像经济的本质是“风险趋零化”的资本模型,王一博单年贡献经纪公司60%营收,而腰部艺人可能因“未达对赌票房”倒赔2000万;丝芭传媒女团成员需签约8年,多数人因伤病或合约压迫离场,仅0.3%能成为鞠婧祎;催生“代偿债务”直播带货、粉丝集资赎身等畸形生态,某偶像团体全员凌晨直播卖螺蛳粉还债。

这种模式下,经纪公司稳赚不赔,2023年某公司头部艺人1.5亿营收中,公司净赚1.2亿,艺人实际到手不足800万。

韩国虽实行残酷的练习生制度,但已立法规定“艺人分成不得低于50%”,而中国《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仍沿用2005年标准,对分成比例、债务条款无明确约束。2024年文旅部新规虽要求“培训成本需第三方审计”,但公司通过“梦想扶持基金”“股权养成”等话术规避监管。

王怡人的六年零收入,折射出中国偶像产业“造星即造债”的资本逻辑。在这场以梦想为名的游戏中,经纪公司用合同编织出天罗地网,艺人用青春填平债务深坑,而粉丝则在“为爱发电”的口号中成为最后接盘者。若不能打破“风险向艺人集中、利润向资本倾斜”的畸形结构,这场资本盛宴终将反噬行业本身。

网址:原来艺人的收入是这样算的,当偶像成为背债者:解码娱乐业的潜规则 http://c.mxgxt.com/news/view/899695

相关内容

原来艺人的收入是这样算的:娱乐圈财富密码大揭秘
原来艺人的收入是这样算的,长见识了
解构艺人收入体系:透视娱乐产业背后的价值分配密码
偶像圈的暗涌:当红明星背后的潜规则和八卦真相
韩国娱乐圈的潜规则
揭露娱乐圈的潜规则!
演艺圈潜规则(演艺圈的规则)
解析娱乐圈内“潜规则”:黄赌毒三条当道
娱乐圈的潜规则:女艺人的无奈与挣扎
狄龙的儿子为何不姓狄,原来这是娱乐圈的“潜规则”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