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娱乐圈的「鲜肉时代」,对国内娱乐产业的发展是利是弊?

发布时间:2025-04-30 17:33

在娱乐圈中,鲜肉们的更新其实是非常快的,有一些星星能长久地闪烁于夜空中,而绝大部分都稍纵即逝,观众会比忘记自己爱过什么人更快地忘记自己骂过哪些话。这就是娱乐。天助自助者。清醒的偶像一刻都未停止努力,而迷失的偶像则永不再浮出水面。中国娱乐圈的「鲜肉时代」,对国内娱乐产业的发展是利是弊?这个问题是很多人的疑问。我分三步来说明我的观点。

一、中国娱乐圈的确已经迎来了“鲜肉时代”么?

并没有。

首先,明确定义,“鲜肉”的基本内涵是,年轻帅气的男性,本题特指年轻帅气的男性偶像明星。稍微数一下的话不难发现,符合“鲜肉”条件的男星绝不在少数,但是符合条件而又具有强大号召力的鲜肉却寥寥无几。

这直接导致了资本在进入娱乐行业时,会格外热衷于追逐最热门也最具影响力的“鲜肉”,这也直接把他们推到了风口浪尖。 近段时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盗墓笔记》,南派三叔作为盗墓笔记的小说作者,亲自做电影的编剧,按理说粉丝应该充满期待才对,但它的口碑上却一塌糊涂——其中一个重要的槽点就是许多人认为小鲜肉鹿晗并不符合原著的设定。

从制片的角度看,客观说,《盗墓》卖得非常不错,尤其是在整个暑期档电影市场十分乏力的情形之下。这说明南派三叔其实很善于切换角色,他并没有被自己小说作者的身份局限——他非常清楚,电影面向的是整个市场,它跟网络小说的读者群重合度并不高。而在电影市场中,年轻女性恰好是消费主力。毕竟姜还是老的辣,三叔能够在男欢女爱的影片主题大行其道的市场里大胆选择组鹿晗和井柏然的cp,并非毫无缘由——他太了解观众爱看什么了——其实如果不是因为舆论在一开始失控的话,人们会意识到这组cp其实很成功。

演员站在风口浪尖,接受最多的鲜花,也接受最多的臭鸡蛋。这是演员的宿命,因为观众的确有权利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是如题主所问,很多人却因为一些类似的现象而对整个行业产生了一种悲观,觉得“鲜肉”有与生俱来的原罪。这反而不是一种很好的认知。

我们回看整个影史也能发现,小生小花永远都受到资本的青睐,因为他们的年轻,活力和美貌本身就象征一种美好,女性如阮玲玉,男性如金焰,都是年少入行,外貌出众。再或者80,90年代的香港,也一样小生小花让人目不暇接,我们也不会把那个时代称之为“鲜肉时代”,因为这本是一种市场规律。所以我觉得如果能够首先破除这种想法,才能更好地认识这个市场。

二、资本对“小鲜肉”对热情是否在阻碍中国娱乐产业的发展?

两种情况。

当“鲜肉”受到追捧,是通过打压“腊肉”的积极性从而在原本挤压的空间中攫取资源,那么是的;当“鲜肉”受到追捧,是因为水涨船高,所反映的是整个中国娱乐产业正在快速发展时,那么不是。

我们发现,人们对于所谓“鲜肉 ”的忧虑很大程度上是在跟“腊肉”们进行对比时被强化的。严格地说,我们应该称这些当红小生们为中国新一代的男性偶像明星。

而事实上,古今中外,在大众娱乐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偶像派跟实力派从来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他们分别代表两种趣味,偶像需要尽可能取悦最多的人,而实力派选手往往需要做些人民群众不那么有热情的工作,前者维持市场的活性,后者推进整个行业向前。

这应该是一种共识。

但是对群众来说这里是非常容易产生误会的。人们会想,实力派饿死,偶像派撑死,这市场不健康吧?我们要演员,不要偶像!!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市场是如何对待他们所要求的演员们的。这是艺恩网对于以上几部业内人士好评度很高,全部有资深演员参演,并且进入了院线的优秀电影的票房成绩:

显而易见,如果观众真的如我们在各类烂片的评论下见到的那样,单纯而执着地追求着优质电影,那么这些电影的票房绝对不至如此。

那问题来了,总不可能都是水军吧?人们的确想看好电影啊,为什么票房就这么差呢?

学过传播学的朋友们都知道一个著名的理论,叫沉默螺旋。

这个理论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人的,那么他会倾向于不去表达。因为这群人时刻都在判断主流社会的意见,久而久之,少数派们会越来越放弃表达,而某种主流意见的声音会越来越大,直到根本不能听到“少数派”们的意见。

我把这个理论放到这里,想解释的是,当一部份意见领袖已经主导来舆论时,另一部分人就可能会更少地发声。大众从不热衷什么思想文化内涵,他们要的就是自己开心。但在舆论不支持我的情况下,我如果就是想看帅哥美女,那我可能会直接走进电影院,而放弃与主流声音对话,从而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保护自己。

大众娱乐是酒精,它从不必须含有多高的营养成。

如上文我们所提到的,偶像派有偶像派的责任,实力派有实力派的使命。但其实对于一些有能力的人来说,这二者是可以合二为一的。这里有个案例其实很值得一提,那就是黄轩。黄轩属于妥妥的实力派,他作为一个演技已经非常成熟的演员,依然参演了如《芈月传》《翻译官》这样的电视剧来聚敛人气,目的就是增长其人气——商业价值。

而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井柏然。他最初跟付辛博以bobo组合的形式出道,原本是正宗的“鲜肉”,但是十年过去了,他参与了众多优秀影片如《李米的猜想》《三城记》《失孤》,并且拿到了最佳男配的提名。虽说他算不上什么戏骨,但是勤能补拙,终于等到了如《捉妖记》中宋天荫这样有代表性的角色。

这两位艺人的发展是互补性的,它比建立一个类型化的形象要高级——艺人不会被某一种人设套牢——但这也意味着艺人必须付出多倍的努力。

所以,摆正心态还是首位的。我们不应该一边埋怨“鲜肉”的炙手可热阻碍了娱乐产业的发展,一边嫌弃专业演员的特立独行不懂取悦。

一个更好的平衡点和受力点来才能帮助内地娱乐产业更加健康。

三、备受争议的“鲜肉”,应该如何正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呢?

坚持下来。答案就这么简单。

商业电影本质上,是在建立一种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联系,想要讨观众换心。所以偶像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满足粉丝的期待。

但这也引发了是许多人的忧虑:电影不能一味满足观众,偶像不能只有粉丝,偶像不能为了掏空粉丝的钱包而作为偶像。一个真正让人服气的偶像,往往需要能够在群众的精神领地中种植希望的种子,带给他们快乐和力量,一个艺人往往是十八般武艺样样齐全的。但没有人能满足所有人。所以不管你做得多好,依然会受到不计其数的攻击和责难。

你看刘德华当年。

还好他足够拼命。

网址:中国娱乐圈的「鲜肉时代」,对国内娱乐产业的发展是利是弊? http://c.mxgxt.com/news/view/903987

相关内容

饭圈打榜刷数据现象对娱乐行业发展弊大于利一辩稿(第二版)
中国娱乐圈现况:多元化发展与挑战并存的时代
行业观察|“泛娱乐时代” 文娱产业发展新趋势
从小鲜肉到大咖:2022年中国娱乐圈年轻明星全景分析
汪海林称小鲜肉误国、马云称对中国明星最失望,娱乐圈这是怎么了
小鲜肉男演员一览表,当代娱乐圈的璀璨新星,当代娱乐圈小鲜肉男演员璀璨新星一览表
理一理,娱乐圈好多裙带关系 是利还是弊?听听业内人士怎么说
2018年韩国娱乐偶像产业发展现状及盈利模式分析
韩国娱乐圈丑闻:深度剖析背后的利益纠葛与黑暗内幕
频现综艺节目,体育明星涉足娱乐圈利弊几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