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称谓上看出内地和港台娱乐圈中不一样的江湖
对娱乐圈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能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内地,但凡老演员,老歌手出场的时候,咱们往往惯之以“演艺家”“歌唱家”,以表达对老一辈演员的尊敬。
比如李双江老师,蒋大为老师,咱们就习惯称呼他们为老一辈的歌唱家。
李双江近照
像是李雪健、陈道明、张国立等老戏骨,又被称为圈内著名的“表演家”“艺术家”。
老戏骨李雪健
以上提到的几位,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是大咖级别的人物,这一点毋庸置疑。
然而和他们同期的港台歌手、演员,却并没有这样的称谓。
比如香港艺人罗文,谢霆锋的父亲谢贤,83版《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的扮演者曾江,也早已入花甲之年,然而他们在娱乐圈内,却往往被后辈称为“哥”。
比如已经年满八旬的谢贤,被人称为“四哥”。
“四哥”谢贤
同样年过八旬的胡枫,被称为“修哥”。
“修哥”胡枫
从专业度来讲,曾江、谢贤、胡枫都在影视剧中塑造过很多经典人物。
按照年龄来说,他们都是八十几岁的老戏骨了,甚至比内地的李雪健等人还要大龄,为什么这帮“老家伙”却被称为“哥字辈”呢?
其实,称谓上的不同,是由双方不同的生存环境造就出来的。
内地在八十年代之前,并没有娱乐圈一说,那时候我们叫做演艺界。
一个圈,一个界,两者就有了本质的不同。
以往,甚至现在我们熟知的许多内地演员、歌手,他们都是有工作单位的,端的是体制内的铁饭碗。
绝大多数五十岁以上的内地演员,不是出身于某某文工团,就是某某话剧院,要么就是某所院校做讲师、教授。
比如王志文曾在中央戏剧学院研究所任职,陈道明曾是中央电视台电视制作中心的导演。
他们端的是铁饭碗,赚的是舒心钱,旱涝保收,不用担心饿肚子。
衣食无忧之后,自然一门心思地搞研究,搞创作。相互之间,即便存在一定的竞争,也是良性的,不至于上升到杀伐的层面。
文艺界内一片祥和,哪怕有矛盾,也属于内部矛盾,是可以内部消化的。
大家拘着面子,所谓恩怨,一笑而过。
更多的情形,是锦上添花,而不是暗中使绊。
长此以往,内地的文艺界就具备一些文雅气质,再遇上相互吹捧的时候,这“家”那“家”就被称呼出来了。
再看港台娱乐圈,就是不一样的风景了。
港台地区没有这种体制内的文艺单位,演员、歌手想要吃饭,就必须到市场上打拼。
他们一上来就进入到真刀真枪的江湖模式,称谓上自然也就多出许多的草莽气息。
按照惯例,初出茅庐的新人,被称为某某仔。比如梁朝伟叫伟仔,刘德华叫做华仔,周星驰叫做星仔。
天王刘德华
星爷周星驰
仔字辈是整个圈内的小字辈,也是相互拼杀最为激烈的阶段。
绝大多数的小字辈,相互交恶,明争暗斗。要想出头,必须踩着其他小字辈的脑袋上位。
等到混出名堂来了,这才被叫做“哥”,周润发叫做发哥,张国荣叫做哥哥。
周润发
早些年的江湖上,混到哥字辈就算出头了。再往上,到头也就是“叔”字辈。
不论是仔,还是哥,还是叔,沿用的都是旧社会混江湖的名讳。
直到港台明星进军内地市场,港台的娱记就察觉到不对劲了。
我们圈里的大佬都是这哥那哥,怎么你们都叫这家那家呢?
这岂不是盖过了咱们的风头?
要论造星工程,一向生存于祥和之中的内地文艺界,哪里会是见惯了杀伐大场面的港台娱乐圈的对手?
没几年功夫整个文艺界就“沦陷”了。
到了此时,什么天王巨星,星爷等名头就出现了。
不过这种局面也没能维持多久,紧接着日韩明星冲击中国市场,娱乐圈的称谓再次更改,现如今从流量上来看,又该是“小鲜肉”的天下了。
综上所述,每个时代不同的称谓,就代表了那个时代所在的江湖。
江湖变了,时代变了,市场终究也会改变。
唯一不变的就是江湖上的“杀伐”只会越演越烈。
网址:从称谓上看出内地和港台娱乐圈中不一样的江湖 http://c.mxgxt.com/news/view/905237
相关内容
娱乐圈“金枝欲孽”上演 透视一哥一姐江湖内斗有明星的地方就有江湖,盘点香港娱乐圈的哥字辈明星
资深娱记谈内幕:娱乐圈侵透“江湖”恶习(附图)
港台和内地娱乐圈的区...
港台娱乐圈后继无人? 内地娱乐圈已经全方面胜出, 港台已断层!
老牌港星的江湖地位:一张合照背后的故事
这一次,在49岁的何炅身上,我看了娱乐圈的人情世故和江湖地位
香港娱乐圈的“哥”文化揭秘:从“二哥”到“三哥”的由来
吴志雄从江湖大佬到娱乐圈的传奇人生
三里屯这场合影,娱乐圈的“江湖地位”藏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