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论文10篇
发布时间:2025-04-30 20:46
锂离子电池的发现与发展--兼谈电池材料与固态电化学
诺贝尔奖明星成长故事:文学奖
诺贝尔奖明星成长故事:化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去世
诺贝尔文学奖新晋得主韩江:当代散文的革新者
2024诺贝尔文学奖预测!
诺贝尔奖明星成长故事·文学奖
原创余华和莫言谁还能承继下一届诺贝尔文学奖
韩国作家韩江获2024诺贝尔文学奖:首位亚洲女性得主
诺贝尔文学奖明晚揭晓,残雪连续第二年位列赔率榜首
作者:杨勇期刊:《电化学》 2019年第05期
令世人瞩目的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锂离子电池发展的三位重要人物[1]:美国Texas大学奥斯丁分校John Goodenough教授、纽约州立大学Binghamton分校的Stan Whittingham教授和日本旭化成公司的Akira Yoshino.从三人的贡献看,前两人在探索与发明锂电池的电极材料均做出了卓越贡献,而Yoshino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与组装了第一个完整的锂离子电池.改变我们生活和社会建设基础的锂电池--诺奖背后波澜壮阔的研发竞争作者:赵金保期刊:《电化学》 2019年第05期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John Goodenough、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们对锂电池研究方面的贡献.锂电池,特别是锂电池(lithium ion batteries,LIBs),已深入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基础建设,因而这次得奖也是广大锂离子电池研究者期待已久的奖励.另外,三位获奖者的研究经历也使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显得更加丰富多彩:97岁高龄的Goodenough教授的获奖,刷新了诺奖最高龄获奖记录。铜催化的不对称Sonogashira碳(sp^3)-碳(sp)偶联反应作者:徐明华期刊:《科学通报》 2019年第36期
交叉偶联反应是构建碳–碳键的最高效的方法之一,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即授予了在该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3位科学家.Sonogashira偶联是构建炔类化合物的一个重要的方法.经典的Sonogashira偶联反应由日本大阪大学的Kenkichi Sonogashira教授于1975年报道[1].在钯/铜双金属催化体系下,芳基卤代物或其类似物与端炔反应生成新的碳(sp2)–碳(sp)键,得到相应的内炔烃.近年来,发展碳(sp3)–碳(sp)类型的Sonogashira交叉偶联反应,尤其是如何实...专门“溜电子”的锂离子电池作者:林宽雨期刊:《新教育》 2020年第06期
大家好!我叫锂离子电池,是庞大的电池家族中的一员,你们在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等很多设备上都能看到我的身影。原本只想低调工作的我,没想到一不小心成了诺贝尔颁奖礼上的主角。自从约翰•班尼斯特•古迪纳夫、迈克尔•斯坦利•惠廷汉姆和吉野彰凭借对我的帮助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之后,我就跟着他们一起火了起来,各种采访、报道络绎不绝,忙得我不亦乐乎,今天我可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跟各位小朋友讲讲关于我的故事,所以...锂离子电池过往与未来作者:索鎏敏; 李泓期刊:《物理》 2020年第01期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从事锂离子电池研究的三位杰出科学家,让锂离子电池这项技术成为社会大众视野焦点,也表明了锂离子电池在推动人类社会科学技术进步中所做出的贡献得到了科学界一致认可。文章结合三位获奖者的工作对锂离子电池的发明及其过往历史做一简单梳理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谈谈锂离子电池技术未来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挑战。封面作者:期刊:《环球飞行》 2014年第10期
《Science》2014年10月刊 近十年来,强大的新式显微镜让生物学家们对生命背后的基础分子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的埃里克·白兹格带领研究团队开发了一个新的成像平台,让光学显微技术发生了又一次飞跃。这一技术可以快速收集高分辨率图像,最小化对细胞的损伤.成像分子、细胞和胚胎的细微三维活动。生物化学大师——弗雷德里克·桑格作者:谢兆辉期刊:《生物学通报》 2008年第10期
一个人一生能够获得一次诺贝尔奖.可以说已经很幸运了.因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实在太少了.一生能2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更可谓凤毛麟角。迄今为止,全世界仅有4位2次获诺贝尔奖的人.他们是荣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法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居里夫人;G-蛋白偶联受体的发现及意义作者:郭晓强; 冯志霞期刊:《生物学通报》 2012年第11期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一类最重要的细胞膜受体,介导多种信号分子的转导过程。它们的发现及深入研究一方面拓展了对许多生命现象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由于在GPCR研究方面的巨大贡献,莱夫科维茨和克比尔卡分享了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通过介绍GPCR的研究历程来了解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情况。前瞻作者:期刊:《财富生活》 2010年第11期
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籍世界著名科学家、放射化学家,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热点解读作者:黄海荣期刊:《初中生之友》 2018年第03期
2017年10月,201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颁给瑞士科学家雅克·杜博歇、美国科学家约阿希姆·弗兰克以及英国科学家理查德·亨德森,以表彰他们发展了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这一技术以很高的分辨率确定了溶液里的生物分子的结构。分子是物质世界的基石,围绕微观粒子考查物质的构成在中考化学中也十分常见,复习时,应该着重注意以下五个热点。蛋白合成工厂的内幕作者:刘旸期刊:《百科知识》 2009年第23期
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是由美国的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的阿达·约纳特三位科学家所获得,他们的贡献在于“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她历经坎坷,终成酶的“导师”作者:期刊:《百科知识》 2018年第24期
随着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揭晓,一个传奇女性科学家的名字迅速走进了公众视野——弗朗西斯·阿诺德,她是一个科学上的胜利者,无数的光环令全世界瞩目,然而,她的人生经历了太多不幸.从一个天马行空的小女孩,到驾驭进化力量的科学大家,阿诺德到底走过了怎样的人生历程?DNA修复维系生命——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作者:杨欣期刊:《百科知识》 2015年第23期
北京时间10月7日17点45分,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达尔、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奇和土可其科学家阿齐兹·桑卡,表彰他们发现了细胞修复自身DNA的机制,为治疗癌症等疾病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广阔的前景。三种修复机制林达尔是瑞典人,1938年1月28日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1967年从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随后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洛克菲勒...碳原子的“亲密接触”——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作者:本刊记者期刊:《百科知识》 2010年第21期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海克和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铃木彰因在“有机合成领域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上的杰出贡献而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交换舞伴的舞蹈”——诺贝尔化学奖揭秘烯烃复分解反应作者:胡跃飞期刊:《百科知识》 2005年第11X期
2005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由前法国石油研究所化学家肖万(Yves Chauvin,1930~)、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化学教授格拉布斯(Robert H.Grubbs,1942~)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教授施罗克(Richard R.Schrock,1945~)三人共享2005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Metathesis)研究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在宣布仪式上,人们还看到一段有趣的舞蹈:两位男士组成的一对舞伴与两位女士组成的一对舞伴在跳动...异类思维与科学进步作者:简岩期刊:《百科知识》 2011年第21期
诺贝尔奖评委会10月5日宣布,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基因组学之父——弗雷德里克·桑格作者:魏甜子期刊:《百科知识》 2014年第03期
2013年8月19日,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在剑桥的艾登布洛克医院于睡梦中去世,享年95岁。弗雷德里克·桑格于1958年因为对胰岛素的研究及1980年对DNA测序的贡献,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桑格被誉为“基因组学之父”,是现代基因组学和生物医学的先驱。对称之美——富勒烯艺术作者:沈海军期刊:《百科知识》 2009年第20期
碳富勒烯指的是一类由碳原子组成的笼状分子,它是继金刚石和石墨之后人类发现的碳元素的第三种形态。碳富勒烯最早是由英国化学家克罗托博士于1985年发现的,为此,他获得了198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分子机器如何输送药物?作者:冯云期刊:《百科知识》 2016年第24期
201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的让-皮埃尔·索瓦日、英国的弗雷泽·斯托达特爵士和荷兰的伯纳德·L.费林加,以表彰他们在“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方面的成就。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从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谈起作者:高倩期刊:《百科知识》 2011年第22期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舍特曼因发现了准晶而独获此殊荣。诺贝尔奖评委会称,"与此前人们认为的原子在晶体内呈对称模式分布的理论不同,舍特曼揭示出原子在晶体内的堆积形态可以不重复"。网址:诺贝尔化学奖论文10篇 http://c.mxgxt.com/news/view/906726
相关内容
周鸿祎预测诺贝尔奖项:ChatGPT或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明星成长故事:文学奖
诺贝尔奖明星成长故事:化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丽丝·门罗去世
诺贝尔文学奖新晋得主韩江:当代散文的革新者
2024诺贝尔文学奖预测!
诺贝尔奖明星成长故事·文学奖
原创余华和莫言谁还能承继下一届诺贝尔文学奖
韩国作家韩江获2024诺贝尔文学奖:首位亚洲女性得主
诺贝尔文学奖明晚揭晓,残雪连续第二年位列赔率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