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创作人物对话|这样写才能推动情节发展和增强立体感

发布时间:2025-04-30 22:48

在小说创作中,人物对话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仅是反映作者对人物人设(性格特质)的设定,起到一个区别于其他人物性格特质独特的印记,而且对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怎样在小说创作中写好对话呢?

历代文学先进们的经典作品可以让我们寻找到一些可资借鉴的写作规律和方法:

一、对话必须反映人物的性格、观点、态度。

在一件文学作品里,人物很多,特别是宏大场面背景描写的故事里人物尤其众多,性格也更复杂,写好人物性格显得重中之重,如何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特质?既有正向的主要人物,也有辅佐主要人物,从而对他进行性格补充的次要人物;也有反面人物,以及对反面人物进行性格补充的次要反面人物,对反面人物的描画,归根结底是主要起到和主要人物冲突的作用,同时也是从反向角度对正向人物进行加深刻画的作用,它们都是推动故事情节不断往高潮发展的动力。因此,人物对话就要根据他们的不同性格特别重视起来。

我们来举例,老舍的《四世同堂》里面,各色人物性格就非常鲜明,这里对话就可以看出来。北平被日本占领后,人们心情沉郁,当上海的“八一三”炮战的消息传到北京城的时候,小羊圈里每个人的态度一览无余:

“劫数!劫数!这又得死多少人呀!”这是祁老爷的态度,他怕打仗,只想安稳地过一个八十大寿,小市民的思想。

“这一下子更完了,货都由上海来啊!”这是祁天佑的态度,他爱国但是也担心自己小家庭生意受影响。

“好,反正先打死几万小日本再说!”这是祁瑞宣母亲的态度,一个卧在病床上的老太太的声音,铿锵有力。

“打上海有什么可乐的?我还没上过上海呢!炮轰平了它,怎么办?等我逛过一回再打仗不行吗?”这是祁瑞丰太太的态度,一个自私无知到极点的女人。

“全杀死你们忘八日的!”这是胡同拉车的为了一餐饭都发愁的小崔的态度。

“上海打仗?关咱们什么屁事?凭南京那点兵就打得过日本?笑话!再有六个南京也不行!”这是大赤包的态度,一个为了过上“好”日子,帮着丈夫做汉奸四处钻营的丑恶嘴脸的女人。

这里面,每个人的性格通过他们如何面对上海八一三抗战的态度就一目了然,可以说人物的性格在这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既有画面感,又有强烈的记忆。

小说三要素中,故事情节是核心,对话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助推剂。毫无价值的对话,胡乱堆砌语言文字只能对作品减分和造成伤害。一个好的对话对作品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甚至大放异彩,让人久呼过瘾,只想继续看下去,探个究竟。这就意味着,你要让你的人物卷入冲突中去,用对话增强他们之间的冲突。

我们来看《白鹿原》里一个情节对话,田小娥是黑娃的媳妇,故事背景是黑娃闹农协后跑了,田总乡约和鹿子霖四处抓他。田小娥去找鹿子霖求情一节:

小娥也不想隐瞒:“他半个月前回来过一回,给我撂下几个铜子叫我来粮食度春荒,鸡叫头遍进窑门,鸡叫二遍又出了窑门。我问他在哪达,他怕我去寻他,他死活不透底儿……”
鹿子霖“噢”了一声,又鼓励小娥继续说下去:“你说这话我信哩!”小娥说:“你给田总乡约把话靠实,只要能饶了他,他再回来给我送钱时,我就拉住他不叫他走……,小娥说着又轱辘辘滚下泪珠来。鹿子霖说:“好了,我立马去找口总乡约。你回吧,你放心地等我的回话。把眼泪擦了,甭叫街上人看见笑话。”

鹿子霖叮嘱着,看见个娥有点张皇失措地撩起衣襟去擦眼泪,露出了一片耀眼的肚皮和那个脐窝,衣襟下露出的两个乳头像卧在窝里探出头来的一对白鸽。他只扫瞄了一眼,小娥衙下衣襟说:“大!那我就托付你了,我走了。”

这段对话和行动描写,配以心理描写,直接引出后来鹿子霖走进窑洞霸占田小娥,甚至为田小娥后来拖白孝文下水起到推动作用。

三、人物对话一定要在场景的变幻中进行,用心理和行为增强对话的立体感。

人物对话在一个静态的场景里发生,不如在一个变动的时空里来得让人印象深刻。通过人物的走动和变化,可以通过描写场景的动态布局,变化,由近及远或者由远及近的对周围环境起到一个补充增进的描写补充作用,从而增强画面感,立体感。

《红楼梦》里通过动态行为进行语言对话非常之多,略举几例:

1、第三回里黛玉初到贾府一节: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姊妹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条、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她‘凤辣子’就是。”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她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叫王熙凤。

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她们去歇歇。”

这里通过黛玉的心理描写,和凤姐的行为夸张描写,在她们间的对话里突出反映出各自的性格,人物的独特记忆由此永难忘记。

2、《红楼梦》第七回黛玉夜访一节:

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林黛玉已摇摇地走来,神态动作描写到了亲眼所见的弱不禁风!

通过以上文学作品实例分析,可以看出人物对话在塑造人物性格特征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上的巨大魅力,不可谓不重矣!

创作不易,情关注我,给您分享更多的内容。

网址:小说创作人物对话|这样写才能推动情节发展和增强立体感 http://c.mxgxt.com/news/view/908349

相关内容

12届国展作者:楷书这样写,能入选!
创作自由谈:小说人物到底能不能和明星同名?
网络文学内容精品化 推动文化产业增量发展
南川:农村“三产”融合增添发展新动能
廖昌永:推动艺术融合创新发展 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
动漫美女引发热议,全球粉丝狂欢,创作灵感源自真实人物,背后故事令人震惊!
写作是一种对话 李洱《超低空飞行:同时代人的写作》推出
今日立夏:杜甫、苏轼这样写“长大” | 四川历史名人说节气
动物和小孩如何做出创新?起底《小手牵小狗》后期制作秘籍
日本“国民作家”,一个月一本,一生写过600多本推理小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