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与折扇文化的故事
翻开中国文化史,总会发现文人与扇子引出了不少佳话。东坡之行扇、唐伯虎画扇、悲鸿赠扇、白石与“扇头诗”、梅兰芳“扇”戏、老舍藏扇等等,每一个名称后面都有其典故,都代表着文化名人对扇子的喜爱,以及折射出来的扇子的文化意义。中国文人有处处留墨的雅好,扇子一经文人和画家之手便与书画结下不解之缘。扇和书画艺术的结合,形成了多姿多彩而又独具特色的中国扇文化。
中国扇文化
中国扇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素有“制扇王国”的雅称。
早期,扇面多为书而不画,因为文人皆能书但未必能画。随着宋代文人画家兴起,书画共扇的情况开始多起来,并发展到诗、书、画、印同扇子融为一体,古人于方寸之间殚精竭虑、苦心经营,终于造就了赏心悦目的扇面艺术。
扇面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品。历代书画家都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或为他人收藏或赠友人以诗留念。存字和画的扇子,保持原样的叫成扇,为便于收藏而装裱成册页的习称扇面。所以,扇子不仅用来驱暑,还可以作为一种工艺品。它孕育着中华文化艺术的智慧,凝聚着古今工艺美术之精华,蔚成独具中国扇风格的奇观
折扇,古称折叠扇、聚头扇、撒扇。
折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玩扇、赏扇其实更像是一种骨子里的情怀,华夏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正是无数代人的努力,才使得优秀文化得以保存,折扇文化亦是如此,一代人老去,必定有新一代的爱扇人兴起,使之不断传承,得以发扬。
自古文人爱扇。
扇,冬藏夏出,时令明显,谓之“气”,有架支撑谓之“骨”,扇骨由竹制成,谓之“节”,扇子摇动,有风拂面,谓之“风”。 一扇在手,气节风骨伴其身,所以文人对玩扇子大加赞赏。扇子史传上最初称为“五明扇”,据传是虞舜所制。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舆服》记:“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
一把折扇,一缕东方神韵,一缕清雅的中国风。
扇既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又 寄 寓 着 个 人 的 文 化 趣 味。
折 扇 开 合 自 如,
开之则用,合之则藏,
进 退 自 如,逍 遥 自 在。
连 普 通 百 姓 也 常 在 家 中 挂 扇 子,
把 扇 子 视 为 镇 宅 之 宝。
一 把 小 小 的 扇 子,
折射出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网址:古代文人与折扇文化的故事 http://c.mxgxt.com/news/view/909287
相关内容
山地社会的休闲活动与文化传承——以云南省元江县哈尼族棕扇舞为例品读画中端午 领略文化魅力(古悦新喜)
弘扬传统文化,感受非遗魅力!常熟市古里镇金湖社区开展“漆彩纷呈 扇染春色”非遗漆扇主题活动
少昊:华夏民族的太阳神与古代文化的开创者
沈晨:当我们可以自信从容地讲述中国文化故事|文化中国行
古代名人故事之蒋琬的故事
中国古代习俗中的兔文化!“冤”字与“兔”有何关系?
中国古代文化习俗
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
吴昌硕扇面书法:个性张扬的金石气息与古朴雄奇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