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威震华夏到大意失荆州——关羽攻樊城失荆州之战

发布时间:2025-05-01 03:32

攻樊城失荆州之战,被称为关羽北伐、襄樊战役或荆州争夺战,是蜀国和魏国争夺霸权,吴国和蜀国争夺领土的一场战役,也是关羽壮烈牺牲的一幕。公元219年,关羽率军北上侵袭魏国的荆襄地区,初战之时,关羽的攻势凌厉,以水攻击溃魏军七路,声威震慑全国,降服魏国投降者众多,曹操甚至有迁都的念头。然而,魏将曹仁坚守待援,同时曹操联络吴国,并派遣吕蒙偷袭荆州,使关羽处于敌人的夹击之中,最终导致全军覆没,吴国夺取了荆州。

01历史背景

公元209年,刘琦逝世后,群臣推举刘备为荆州牧,孙权对刘备的势力稍感忌惮,他决定“进妹固好”。公元210年,对刘备集团态度坚决的周瑜在巴丘去世,孙权希望利用刘备来抵挡曹魏的进攻,于是,在鲁肃的建议下,他同意“借荆州”给刘备。

公元211年,刘璋听从张松的建议,派遣法正邀请刘备来协助对付汉中的张鲁。刘备决定留下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守卫荆州,自己带领部队前往蜀中与刘璋会合。在此期间,张松、法正和庞统都劝告刘备暗杀刘璋,但刘备担心行事过于匆忙会失去民心而拒绝了这个建议。因此,他率领军队北上到达葭萌关,以亲自树立恩德以稳定人心。

公元212年,曹操在董昭等人的劝进下自称魏公,授予九锡后,他率军南下攻击孙权,但吕蒙建议修筑濡须坞以阻挡他,并取得了巨大胜利。曹操想再度发兵进攻时,庞统建议孙权向刘璋求助,并索要军马、粮草以备打算。然而,刘璋听从杨怀、刘巴和黄权的劝阻,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并将回执交还给刘备。刘备对此感到非常愤怒,彻底放弃了过去的情谊,选择了庞统提出的“中计”——假意回到荆州,并暗杀了杨怀、高沛占领了涪城。然而,他的兄弟张肃得知了张松、法正密谋献城的计划,计划败露后被刘备杀害。于是,刘备与刘璋关系恶化。当刘备进军雒城时,庞统在攻城过程中中箭身亡(据《三国演义》记载,是在落凤坡中遭遇乱箭射杀),年仅36岁。面对这一变故,刘备紧急调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率军进入蜀平川,直到公元214年,刘备投降刘璋,成为益州牧,蜀战役才得以结束。

公元215年,孙权派遣吕蒙袭取荆南四郡,刘备率领5万人马前往公安,主动进行和谈,并割让江夏、长沙和桂阳三郡。公元218年,刘备起兵攻打汉中,采纳了法正夜袭的计策,黄忠斩杀了夏侯渊。公元219年,曹操亲自率军攻打汉中,刘备依托汉中的天险,坚守壁垒不与其交战。在这场战斗中,蜀军达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程度,最终曹军主动撤回长安,汉中战役结束。与此同时,关羽得知汉中已经被刘备夺取,便冒险发动了这场战争。

02战役发生进程

(1)序幕阶段———关羽北进,水淹七军

公元219年6月,刘备夺取了汉中之后,又派孟达、刘封攻占了房陵、上庸等地。7月,孙权打算攻打合肥,魏军紧急调集兵力防守淮南。关羽抓住这个战机,留下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自己率领主力攻打魏的襄阳和樊城。当时,魏军曹仁驻扎在樊城,吕常驻扎在襄阳。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关羽运用了“调虎离山”的计策,诱使曹军出城,成功夺取了襄阳。随后,关羽乘胜围攻樊城。曹操派遣于禁和庞德前去援救曹仁。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八月,大雨倾盆,汉水溢出,平地数丈,于禁等七军全部被淹没。”在关羽的水军猛攻下,于禁投降,庞德被俘并被杀。

有人认为关羽水淹七军是天灾的功劳,但笔者的观点是:首先,雨天并不罕见,作为沙场老将的于禁只因这场天降大雨就丧失了判断力,显然难以令人信服。其次,关羽的军队利用船只发动攻击,反应迅速,说明关羽对这场水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基于这一点,很有可能是关羽事先看出于禁驻扎在低洼地带,本就有意采用水攻的计策,并做好了船只等准备,恰好遇到了大雨,水助计威,才有了水淹七军的壮举。

(2)相持阶段———曹仁据守,司马用计

樊城被洪水冲垮,城墙多处崩坏,关羽不断猛攻,使敌方皆感恐惧不安,有人劝曹仁乘轻船夜间逃走。满庞则说:“山洪势头迅猛,预计不会持久。如今若逃离,黄河以南的地方将不再是国家的领土。”于是,曹仁发誓决心坚守。关羽见状,迅速合围以切断樊城与外界的联系并阻断援军。尽管关羽的军队乘船猛攻,暂时无法攻下樊城。期间,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一些地方的人士如陆浑人孙狼也响应起义,关羽的声势震慑着整个华夏之地。

在此时,魏国的王朝决定“迁都许昌以躲避关羽的锐气”。司马懿、蒋济则说:“于禁等被洪水淹没,并非是战斗攻城的失利……刘备、孙权之间的关系疏离,关羽志得意满,孙权必然不愿意支持他。我们可以派人劝说孙权紧随其后,允许割让江南给他作封地,那么樊城的围困就会自行解除。”曹操接受了这个建议,并命令徐晃增援樊城,同时采纳赵俨的建议,派遣地道工程和通过飞书向曹仁传达援军已到的消息,从而极大地振奋了士气。

(3)转折阶段———吴魏勾结,败象初露

曹操采纳了“坐收渔利”的计策后,派使者前往与吴国商议。孙权同意派兵西上暗袭关羽,但要求保密。在这件事上,曹操的部下多数认同应该保密,只有董昭这位谋士主张“佯允而暗泄”。与此同时,吕蒙上书称:“关羽调兵伐樊,却多留备兵,必然对我有所防备……可以借治疾的名义引诱关羽,他一旦听闻,肯定会撤回备兵……我们趁机袭击他的空虚,就可以攻下南郡并擒住关羽。”于是,吕蒙假装生病,陆逊前往陆口代替他。陆逊又写信给关羽,称赞他的功绩,并非常谦虚自贬。关羽听了很是安心,稍微撤回了部分军队准备前往樊城。

然而,信箭被泄漏,关羽既担心腹背受敌,又不愿放弃先前的努力,同时他自以为江陵和公安的城防坚固,吴军不可能立刻攻克。因此,他犹豫不决,难以决定是前进还是撤退。与此同时,徐晃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假装进攻关羽的总部,实际上秘密猛攻其他四个部分。关羽中了计谋,徐晃急追,蜀将傅方、胡修战死,关羽只好放弃对樊城的围攻,开始撤退。

(4)决战阶段———白衣渡江,糜傅投降

《三国志》中记载:“吕蒙穿着白衣,摇着船桨,打扮成商贾的模样,白天晚上兼程行进。他将关羽在江边设立的瞭望台全数缚获。”吕蒙进入江陵后,立刻采取攻心战术,对民众和已经出征的将士家属宣扬“不妄杀人,不妄取财物”,并提供医药给病患、赠送衣物和粮食给饥饿和寒冷的人。随后,吕蒙命令散骑都尉虞翻写信劝降。而傅士仁竟然对关羽怀恨在心,直接投降并献出了公安城,还出面说服已登城守备的糜芳投降。

当关羽撤围退走时,曹仁的部下多数希望乘胜追击,但赵俨认为应该保留关羽的军力与孙权对抗,不宜盲目追击。不久之后,曹操果然传令不再追击关羽。关羽镇守荆州期间超过10年,平时在防守上并未出现明显的失误,但这次战役集中暴露了他刚愎自用、骄傲自大等性格上的缺点,也显现出他在处理与东吴关系上的政治短视和外交愚蠢等“大侠”特征。

(5)尾声阶段———部队瓦解,桃园梦断

在关羽部队败退的过程中,吕蒙多次派人与他们接触,对待他们非常友善,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有的甚至亲自写信示意信任。当关羽的使者回来后,部下私下谈论,都知道家人安全无恙,待遇超出了平日的水平,因此关羽的士兵没有斗志。由此,军心浮动,士气低迷,导致从樊城撤下的数万将士悄然逃散。

公元219年11月,刘备指派的宜都太守樊友弃城逃走,周边各县和蛮夷酋长纷纷归降陆逊,陆逊随后进驻夷陵,守卫峡口。据《三国志》的记载,“关羽自知孤立无援,便西守麦城。孙权派人勾引他,关羽假装投降……然后趁机逃走,兵员全部解散,只剩下十余骑。”此时,吕蒙早已派朱然、潘璋阻断关羽逃往蜀国的路线。12月,潘璋的部下马忠在漳乡擒杀了关羽及其父子。

03失荆州战术探析

在关羽北攻襄樊之前,他对荆州的防守已经进行了精心的安排。首先,他非常重视对这个地区的防守,“关羽调兵伐樊,却多留备兵,是因为担心吕蒙可能从后方发动袭击。”其次,他在沿江地区修筑了许多“屯候”点,以便一旦发现敌情,立即举火放烟以示警示。第三,他加固了城防,建造了江陵和公安两座城池作为内外层城墙,形成了坚固的双重防线。而且,江陵距离樊城约有350里,按照轻骑行军速度每天行进300里的标准来计算,关羽回防只需一天多的时间。既然情况如此,为什么荆州最终还是失陷了呢?

首先,关羽在指挥上骄傲自信且不当。他认为固守樊城的曹仁已经处于被困之中,因此没有集中兵力迅速攻击樊城,而是分兵南下围困吕常,并派游击部队骚扰许都。尽管8月份有洪水淹没了曹军七个军营,樊城城墙也坍塌数处,但这些有利条件下,关羽却未能攻破樊城。同时,曹操派遣徐晃等人前来增援,并通过地道和箭筒与曹仁保持了多次联系,稳固了守城魏军的信心。因此,关羽再次攻打襄樊的战机已经失去。同时,曹操将孙权袭取荆州的计划透露给了关羽,而关羽却犹豫不决,无法正确判断战场形势的变化,导致在与徐晃作战中受挫,耽误了回援南郡的最佳时机。

此外,吕蒙只在渡江时袭取了南郡,江陵和公安是由糜芳和傅士仁两位投降将领所失陷。在关羽撤退攻击江陵的途中,他的使者与吕蒙方面有过多次联络,责备吕蒙违背盟约,然而吕蒙却利用这一机会展开攻心战术,对关羽的使者进行热情接待,并在城中周游,家家致问,甚至有的亲自写信示好。当使者回到关羽的军营后,关羽的部下私下交流,都知道自己的家人平安无事,待遇超过平常,使得关羽的军官和士兵失去斗志,中了吕蒙的离间计谋。

第二,关羽与将吏之间关系紧张。一方面,糜芳和傅士仁与关羽有隙。《关羽传》中有记载:“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士仁驻扎在公安,他们都对关羽轻视自己……于是孙权暗中引诱糜芳和士仁,他们派人去迎接孙权。”可见,正是因为糜芳和傅士仁在战场上背叛了关羽,吕蒙才能轻易地夺取了荆州。另一方面,潘濬是荆州的治中,而关羽入蜀后却将他留在了典州处理州务,但他们之间也存在不和。公安作为荆州的治所,关羽肯定需要留守公安。傅士仁叛降,很可能有同党,而最有可能的就是潘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糜芳和傅士仁虽然是迎降的功臣,但在吴国的任用上显得不过是下属,而潘濬则因为“迎降”而被重用,晋升为辅军中郎将、奋威将军,被封为常迁亭侯。这可以看出,潘濬的功劳大于糜芳和傅士仁。

除此之外,关羽与刘封、孟达等人的关系也相当紧张。关羽与刘封是叔侄关系,然而在关键时刻,当关羽呼唤刘封和孟达发兵支援时,与襄樊前线最近的上庸太守刘封竟然辞职称原本刚附附属的山郡,不可动摇,不接受关羽的命令。

第三,关羽与东吴集团不和。在东吴的主和派鲁肃担任大都督期间,荆州基本保持稳定。但是,公元217年,鲁肃病逝后,主战派的吕蒙接任,孙刘联盟的关系紧张起来,而这主要是由于关羽犯了一系列低级错误。首先,他与吕蒙结下了仇怨。在《三国演义》中,吕蒙非常尊敬的大都督周瑜被诸葛亮气死,吕蒙对此心怀怨恨。此外,周瑜一直梦想夺取荆州,曾要求吕蒙一定要打败关羽。加上关羽自负傲慢,对吕蒙的第一句话就是“吴下阿蒙吧”。因此,当关羽败走麦城时,吕蒙直接擒杀了他。其次,关羽拒绝与孙权通婚。为了测试孙刘联盟是否能够维持,孙权派遣诸葛瑾向关羽的女儿求婚,但却遭到了关羽“虎女焉能嫁犬子”的拒绝,并且大骂吴使,使得吴国上下对他的无礼感到憎恨。随后,孙权采纳了吕蒙和陆逊的意见,不顾联盟破裂,袭取了荆州。关羽擅自开启东吴湘关的米仓。根据《三国志》记载,“关羽得到于禁等人和马数万,粮食不足,他擅自开启了湘关的米仓,使孙权听闻后发兵袭击关羽。”

第四,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的指挥思路不明确。在《三国志》中,并没有明确记载发动樊城战役的原因。只有《三国演义》中第73回提到,“探子报曹操欲联合东吴取荆州”,于是诸葛亮命令关羽先起兵攻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据史书记载,自从诸葛亮离开荆州后,就再没有对荆州的事物过问,好像是因为有万人敌关羽守备,所以他们没有太过关注荆州的局势。这导致魏国和吴国的使臣频繁往来,不断调动军队,最终联手袭取了荆州,而益州竟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04刘备不发兵救援的分析

(1)宏观形势判断有误

在襄樊战役前后,吴国和魏国的使者频繁往来,密谋夹击关羽。国际形势异常激烈,然而刘备和诸葛亮对此却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也没有对关羽的军事、后勤和外交进行具体的部署和支援计划。更令人困惑的是,当曹操亲自指挥大军屯驻摩陂,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等将领前来增援樊城时,蜀汉居然没有察觉到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也没有采取任何军事对策。

(2)假手除关羽问题

章太炎先生在《訄书·正葛》一书中提出了“假手于吴人,以陨关羽之命”的观点。田余庆先生在《秦汉魏晋史探微》一书中也提到:“关羽失败身亡,荆州被弃守,读史者常常不能免于怀疑。我们思欲究其原因,论其责任。虽然责难刘封也不能完全解释这个疑惑。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刘备和诸葛亮,特别是刘备。”我认为这个观点非常有道理。荆州的失陷和关羽的败亡,刘备应当负有主要责任,甚至不能排除有人假冒吴国之手对其进行暗杀的可能性。

(3)关羽目空一切

关羽因为骄横跋扈,目空一切,凡一般的将士和官员都不放在眼里,甚至对刘备也有怨言。当关羽在当阳败走时,他愤怒地说:“往日猎中,若从我言,就不会陷入今日的困境。”公元214年,马超投降,与关羽地位相当,关羽甚至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问超人才谁可比类”。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任命黄忠为后将军。关羽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刘备对此当然不可能毫无察觉,但关羽手握重兵,镇守荆州,刘备不宜轻举妄动。而且,在刘备健在之时,他已经感受到了关羽的威胁,但换了刘备称王之后,更难以控制关羽了。

(4)刘备人事配备策略

在荆州的人事安排上,刘备任命妻兄糜芳为南郡太守驻守江陵,任命同乡傅士仁为将军驻守公安。这很有可能是用糜芳和傅士仁来监督关羽的军事行动。这明显是一种控制手段,关羽应该能够理解刘备的用意。然而,关羽对依靠亲戚关系和同乡关系而得到重用的糜芳和傅士仁并不以为然,甚至轻视他们,甚至还表示要“治理”他们。

(5)刘备面对生死抉择

庞统去世后,刘备深感痛惜,说话时不禁流泪。法正去世后,刘备也流泪悲伤了好几天。张飞被刺身亡时,他惊呼:“哎呀,飞死了!”另外,关羽为国家献身,被斩首后,他的头被送回洛阳,身体被安葬在当阳。刘备应该更加悲痛,但是在《三国志》中找不到他“流泪”的记载。此外,法正去世后被追赐谥号“翼侯”,而关羽去世时并没有被赐予谥号,直到后主时才追赠他为“壮缪侯”。

(6)刘备诛杀刘封反思

关羽水淹七军后,“自许以南,往往遥应羽,羽威震华夏”。面对这种情势,刘备是否担心关羽日益跋扈,引起他的居功自傲甚至担心他势大难制?再看,当刘封失去东三郡后,诸葛亮担心他强悍而难以控制,劝告将他罢免,刘备便同意处死了他。既然刘备能够不顾亲情而处死刘封,那么他为何还会担心关羽这个“兄弟”关系呢?

综上所述,由于历史记录的缺失,其中的奥秘恐怕无法解开。至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多是民间流传经过编撰而成。

05战争带来的影响

(1)隆中蓝图基本毁灭:

益州地处偏远,被外围山脉阻隔,容易守卫难以攻击。荆州被视为伸出的拳头,使得地处难以攻破的蜀汉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从军事角度考虑,单一的进攻路线难以成功攻击魏国。因此,在攻樊城失荆州之战后,蜀汉原本制定的“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秦川……”的宏伟隆中蓝图基本上毁灭了。

(2)蜀吴联盟开始削弱

攻樊城失荆州之战导致魏国和吴国结盟,削弱了蜀国并发动了战争,严重破坏了蜀吴联盟。尽管东吴赢得了战争,并夺回了荆州,但是这也损害了吴蜀之间的合作关系,削弱了联盟基础,为夷陵之战(“夺荆州灭东吴”)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3)独立思想开始萌生

攻樊城失荆州之战打破了孙刘联合抗曹的政治格局,两个弱者开始分裂,联盟的作用和战略意义逐渐被忽视,独立发展的思想开始萌生,为魏灭蜀吞吴的局面埋下了种子。

(4)人才基地丧失殆尽

荆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才辈出,其他地区的人才也多聚集于此。相对来说,益州在全国的影响力以及险阻的道路使得其难以积聚人才,浅薄的文化也使得其难以培养人才。因此,蜀汉荆州的丧失不仅失去了两位重要的将领(关羽、张飞),也丧失了人才基地。

大家是怎么看待这场战役的呢?欢迎留言评论!

网址:从威震华夏到大意失荆州——关羽攻樊城失荆州之战 http://c.mxgxt.com/news/view/913174

相关内容

守荆州如果不用关羽,而是庞统、张飞、魏延三人,结局如何?
关羽率全军攻打樊城,吕蒙则以白衣渡江之计奇袭荆州
关羽被民间封神,现实中的关羽什么样的,真的被三国演义神话的?
战旗2,小鬼子冒充八路军,结果因为脚趾缝太大露馅儿,大意失荆州啊!
谌龙:从荆州少年到世界羽坛传奇,羽毛球名人堂的荣耀之路
关羽和关云长有什么区别
不谈演义,张辽和关羽相比谁更厉害?只看史料,2人不是1个档次
从威震三国到无力护陈关保,关羽在《西游记》里为何如此 “失势”?
昔日工业明星城,荆州工业向“新”突破丨封面策划①
关羽和关胜是什么关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