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当时的名人作家们关系如何?
鲁迅活了55岁,有那么十来年,算得上中国最有名的作家,势头强劲到政圈大佬都竞相拉拢他。可他确实与同行们的关系不大好。
他是名人,关系又错综复杂,朋友圈自然不会很小,可泰半被动。而且,他多数都与之凶终隙末了。比如刘半农、比如钱玄同、比如林语堂,当年都是行迹密迩到可以忘乎所以随便互嘲的,可都闹掰了。
他一生四面树敌,终身能维持关系良好的朋友,并不多。想来想去,也就是许寿裳、齐寿山、郁达夫、瞿秋白寥寥数人而已。不但朋友,我们都知道,他连与恩师章太炎都基本断绝往来,亲兄弟周作人都闹到永隔如参商。
有些朋友爱戴鲁迅,就觉得他就应该人见人爱,家里也该高朋满座,可这不免一厢情愿地臆测。没啥朋友,与文人同行多数合不来,这也是真实的鲁迅,也无损他的高大上。
鲁迅与人交情寡淡,推论起来,确实有两大原因吧。
一个,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是标准宅男。我看他日记,常年都不怎么出门,除了上班、上街买书,就是闷在屋里读书写作,交游是力求简单的。后来到了上海,有了新的家庭,新娶了年轻太太许广平,至多也就是一年出去看几回电影而已。
他在京那会,从《鲁迅日记》推演,出外的最高频率,不过就是和二三好友到当时住所附近的“广和居”喝喝酒,每月不过三到四次。游伴差不多也是固定的,就是同事许季上与许寿裳两位老友。
据周作人《补树书屋旧事》回忆,他甚至常年叫外卖。是的,别惊讶,民国初期的北京,就有外卖了,至于“伙计”是骑单车还是飞驰着摩托送餐,周作人没有说明白,我也未尝深究。
其二,不可否认,是鲁迅的脾气挺大,有时有点莫名其妙。 比如,他与刘半农、胡适、林语堂等人交恶,其实这些昔日的同行好友们,至死都不明白哪里得罪了鲁老夫子。
再比如,他与钱玄同,起初关系何等密切。同为留日学生,同为章门弟子,同在《新青年》杂志社上班,同在一个大学教书,有那么多年,每天跟他聊天到深夜的就是钱玄同,引导鲁迅步入文坛的也是钱玄同。可是生命后十年,却无端反目成仇了。
1936年10月,鲁迅病逝第5天,钱氏写文追悼,歌颂伟大之外,就直言不讳鲁迅的性格“弱点”三处:1,性格多疑;2,轻信流言;3,容易迁怒。在钱玄同、林语堂等人的观感中,“民族魂”鲁迅,在生活中真的不大好相处吧。
过去西谚云,“伟大只会住在历史上,住在你家隔壁,你多半只会当他一个疯子”,道理也是有的吧。
鲁迅的朋友圈中,许寿裳可说是唯一一个往来始终密切,而且关系终生都维持的很好的。
他们二人,从青年时代同时赴日留学之日起,到生死永别之日,都没有嫌隙。可谓真正的好基友,情逾兄弟,足以托孤付死。可你要知道的是,许寿裳也是唯一一个自始至终扮演好聆听者,从来都不会跟鲁迅说“不”的友人。
他们连决裂的导火线都几乎没有。许是忠厚长者,鲁迅就说他“老实有余,机变不足”,而他也真懂的这位莫逆之交,处处包容,从来不会动怒。鲁迅说什么,他也很信任听从。对照起来,林语堂、胡适那些同行,不管曾经玩的多好,可毕竟是新交,也相处的不够多,都是清高文人,一言不合,往往各自两散。
当然,说这些不是说鲁迅就是真的刻薄、冷漠了。他只是性格如此,待人接物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并不见得真的冷酷无情了——真如此断然写不出那些深情与热火并融的大文章来。
对于真正的友人,鲁迅是充满人情味的。比如,看他《鲁迅日记》,像有一回好友许季上生病,鲁迅竟然百忙中前往探望14次之多。他对待台静农、萧红、萧军这些学生之好,也是让他们至死都感激莫名的。
这些都是鲁迅。与多数同行怒目相向的是鲁迅,对身边亲友关怀备至的也是鲁迅。人的面目,就是多样的,哪能一言以概之呢!我们要理解鲁迅,复杂性藏在这里,分歧点也往往安插在这里。
网址:鲁迅与当时的名人作家们关系如何? http://c.mxgxt.com/news/view/915669
相关内容
鲁迅与周作人为何失和胡适与鲁迅的关系为何几度紧张?
鲁迅和周迅还有腾迅,他们仨啥关系?
鲁迅与周作人的关系曾可称为“两人一体”,为何最终却反目成仇呢
鲁迅与梅兰芳关系多糟糕?鲁迅为何讽刺梅兰芳
鲁迅与周作人,兄弟之间为何反目成仇?
对于唯一的儿子周海婴,鲁迅如何教育?作为鲁迅儿子,他是合格的
朱安与鲁迅先生的关系
鲁迅后人现状如何?儿子当了高官,孙子变成大明星,名字听着耳熟
历史轶事:抓周树人和我鲁迅有什么关系,鲁迅名字原来这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