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瑞姆心理:如何拥有好的人际关系?这五大心理学定律帮到你
人际关系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的人总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为此造成了沟通不畅和各种冲突。
而有的人似乎就是天生的“外交家”,总能很好地建立起舒服的人际关系。
懂得心理学定律,学习谈话的艺术,能够帮助你处理好人际关系。
首因效应:
良好的第一印象赢未来
首因效应,又称作“第一印象效应”,指两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对对方的印象会对两个人之后的交往产生影响。
第一印象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首因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
1957年洛钦斯做了一个实验,他用两个杜撰的故事做实验材料,描写的是一个叫詹姆的学生的生活片断。
在一个故事中,作者把詹姆描写成一个热情并且外向的人,另一个故事则把他写成一个冷淡而内向的人。
然后,洛钦斯把这两个故事分别给ABCD四组水平相当的中学生阅读。
其中AB两组中学生读到的故事一模一样,区别只是顺序不同:
A组先读了描写詹姆热情外向性格的故事,然后再读描写他冷淡内向的故事,
而B组读到的故事顺序则相反,描写詹姆性格冷淡内向的故事放在前面,描写他性格外向的故事放在后面。
剩下的C组只读到描写詹姆外向的故事,
D组则只读到描写詹姆内向的故事。
之后,洛钦斯让这些中学生对詹姆的性格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A组中有7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比较热情而外向的人,
B组有82%的人认为詹姆是个冷淡而内向的人,
而C组有95%的人认为詹姆外向,
D组有97%的人认为詹姆内向。
洛钦斯的研究证明了第一印象对认知的影响,并将其称为“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
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因此,在交友、求职、谈判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首因效应,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对方,为日后进一步的深交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因效应:
让近期表现更胜一筹
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会占据主体地位,从而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心理学上将这种心理现象叫作“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对人们认知的影响远远大于以往所获得的信息。
近因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通过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吉姆印象的实验。
德国心理学家陆钦斯在1957年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用两段文字材料描绘一个叫吉姆的学生。
第一段将吉姆描绘成一个友好、外向、乐于交往、快乐的人,说“吉姆去买文具,与两个朋友一起边走边晒太阳。他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面等待店员招呼,一面与一个熟人谈话……”
第二段文字则将吉姆描述成呆板、害羞和内向的人,说吉姆“放学后,独自一人离校,在阳光明媚的马路上,他走在背阴的一边……”
陆钦斯的研究发现:只看外向段描述的被试,绝大多数将吉姆看成了友好、外向的人;
只看内向段描述的被试,绝大多数将吉姆看成了沉默、内向的人;
很显然,就是信息呈现的顺序影响了被试对吉姆的看法,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起到了更大的影作用。这种现象即为首因效应。
进一步研究:
卢钦斯改变了实验的条件,在两段文字之间插入一些其他的活动,比如做数学题、听故事等等,然后再来让被试者回答“吉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
实验结果:
这次研究结果是大部分被试者会根据活动后得到的信息对吉姆进行判断,也就是说,新获得的信息对吉姆印象的形成产生了更大的影响,此即为近因效应。
这个实验最后说明了:最近出现的信息对于个人的印象和评价起了主要作用,影响了对这个人的整体看法与判断。
相悦定律:
多说我好喜欢你让他(她)更喜欢你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书中写过一句话:
“我发现,只要我营造出真挚,珍惜和谅解的气氛,令人兴奋的事情就会发生。个人和团体在这样的氛围下,将远离僵化,走向灵活。”
他提出了一个著名效应——“相悦定律”。
意思是:
人和人之间相互喜欢,能够强化人际关系中的吸引力。当你喜欢对方时,对方也会喜欢你。
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如何对待你。
“相悦定理”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人们往往喜欢那些喜欢自己,能够给自己带来愉悦的人。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用以证明人们在“美言”面前的反应。
心理学家将被试者分为三个小组,让他们分别听到另外一个人对他们的评论,这些评论来自想要得到他们帮助的人。
第一组听到的全部是赞美之词,第二组听到的全部是负面的评论,而第三组听到的是好坏参半的评论。
实验结果表明,尽管完全明白评论者有求于他们,正面的评论不一定都符合实际情况,被试者仍然喜欢那些称赞他们的人。
这说明,“好听的话”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引起对方的喜爱。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都希望自己的言行品貌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欣赏。
对方的良好评价能够让我们获得社会交往和自尊的满足,从而使我们产生愉悦的感情,我们也会以相应的友好态度回报对方,于是彼此间的情谊便会更加深厚;
相反,对那些厌恶我们的人,我们也同样厌恶他。
预约咨询:+V drmxinli
电话:4008202621
改宗效应:
敢于得罪人,不做老好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西格尔通过研究发现:
当一个观点对某人来说十分重要的时候,
如果他能用这个观点使得一个反对者改变其原有意见而和他持一致观点,
那么他更倾向于喜欢那个反对者,
而不是一个从始至终的同意者。
这就是改宗效应。
改宗效应告诉我们:
虽然老好人显得性格温和,做人厚道,对别人的观点一般不会持反对意见,也很少会拒绝、得罪他人,但同时也是没有自我原则的人,常被看作软弱无能的墙头草。
而那些有着自己的独立想法、敢于坚持并发表自己观点的人,往往更能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重。
简而言之,人们喜爱那些在自己的影响下改变观点的人甚于那些一向附和自己观点的人。
这类没有主见的人充其量就是初步交往的对象,并不值得进一步的深层次交往。
心理学家已经明确指出改宗效应对人际关系影响十分重大,老好人的做法在如今的社会根本行不通。
相反,那些敢于直言,勇于提出自己观点的人更容易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所以说,人际交往中不要忽略改宗效应的存在,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心理。
犯错误效应:
偶尔犯点小错让你更有吸引力
生活中常常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一些在各方面都表现优秀、几乎完美无缺的人,往往在人际交往中不太讨人喜欢;
相反,那些虽然很优秀,却偶尔会犯小错误的人深受人们的青睐。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犯错误效应”,也叫“白璧微瑕效应”,即小小的错误反而会使有才能者的人际吸引力提高,白璧微瑕比洁白无瑕更令人喜爱。
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设计了这样的实验:
在一次竞争激烈的演讲会上,共有四位选手,
其中两位才能出众,不相上下,另两位才能平庸。
才能出众的选手中有一位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咖啡,而才能平庸的选手中也有一位打翻了咖啡。
实验结果表明:
才能出众而犯了小错误的人被视为最有吸引力,
才能出众而未犯错误的人吸引力居第二位,
才能平庸而犯同样错误的人最缺乏吸引力。
小李能力超群,业务能力强,可同事并不喜欢他,背后称他为机器人,他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对待他。
事情转机来自于小李偶尔犯了个错误,一次他心情苦恼时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睡过头迟到了一个多小时。
结果老板没有责备他,同事们也开始对他笑脸相迎。
他的无心之过帮助了他,使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丰满起来,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而不再是“机器人”。
让自己成为有分量、受欢迎的人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人类的一切活动,其实就是心理的活动。”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谁掌握了对方的心理变化,谁就能拥有主动权;
对心理活动的观察与分析,能够帮助我们解读内心、剖析人性,有效主导人际关系的脉络。
让自己在职场上、商场上、亲友圈中成为有分量、受欢迎的人。
巧妙应对这五大心理学定律,能帮助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让你人缘好到爆!
网址:德瑞姆心理:如何拥有好的人际关系?这五大心理学定律帮到你 http://c.mxgxt.com/news/view/917456
相关内容
积极心理学: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新定义你的人际关系:心理学视角
如何处理大学室友关系?学姐与你分享“7条定律”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这五点你都知道吗
大学生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处理人际关系的6个技巧
如何处理好职场人际关系心得体会
心理透析: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心理学家:30岁以后,婆媳关系再好,也要懂得墨菲定律
如何维持人际关系? 五招帮你维持好友谊
职场生活中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