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文章

发布时间:2025-05-01 14:37

邹昱勤,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社长执行助理

邹昱勤就职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任社长执行助理,并任《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两份子报《中国出版营销周报》和《印业中国周报》的主编。其间经历了《中国图书营销周刊》以及《印业中国周报》的创刊、发展、开拓,直至得到业界认可的过程。两份子刊的营销创新工作被出版社评价为“走了一条集成创新之路”。即,立足于商报主报在内容生产上已经开辟出的一片独特领域,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创新、集成创新,促进子报的双效创新与发展。

集成创新,三位一体,为品牌增值

《中国出版营销周报》立足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的大产业平台,以“营销”为专业的着眼点,经过多年努力,以内容创新、服务创新、活动创新三位一体,打造成为了一份面向图书营销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的,立足于主报却有别于主报报道内容,具有自身价值和影响力的营销平台和服务品牌。而邹昱勤既是执行者,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又是主创者,具有相当的集成创新能力和领导力。

内容创新。《中国出版营销周报》强调实战性,内容报道尽可能贴近一线实际工作。例如2009年推出的《书店如何处理顾客纠纷·读者投诉处理实战指南》,邹昱勤和周刊的三位同事首先向全国各大书店搜集常见的纠纷场景,再请各家书店给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凭借前期调查范围之广泛和准备资料之详尽,当《书店如何处理顾客纠纷·读者投诉处理实战指南》刊登之后,有太多读者前来索要电子版,并要将其作为自家书店的培训教材,可谓实用性强、口碑极佳。

《中国出版营销周报》非常重视设计规划和创新栏目。邹昱勤和同事们总是绞尽脑汁,刻意经营。像行情报告、案例解读等栏目报道是对出版社进行维护,而个性书店、明星店员、金牌经理、月度营销策划赛等栏目是对渠道进行报道与信息维护。有树自然引得凤凰来,例如“最封面”栏目推出后迅速得到出版社和书店同仁的关注。有出版社特别看重这样的表现形式,希望借鉴该平台的形式来推介精品新书。周报便根据客户需求创新设计了“最焦点”栏目,以“为一本书找出最焦点”的方式,为出版社提供推介新书的平台。目前已经刊登过三次“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特辑”。

服务创新。《中国出版营销周报》非常注重报道服务与营销服务的有机融合,正因为这点吸引了不少出版发行机构慕名而来。而邹昱勤一直是奉行集成创新并努力、主动实践者。2007年,北京三希堂藏书为推动全新再版的《中国美术全集》快速进入渠道销售,希望联合《中国出版营销周报》开展“《中国美术全集》全国百店推广活动”。周报根据其需求,改变报社常规广告设计,专门定制了系列活动广告,预告其在当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的展位活动,并进行百店推广销售情况跟踪报道。该活动推出后,立刻吸引了书界同仁的强烈关注,一个半月时间内,报名参加的单位超过100家。北京三希堂也借此活动的营销助力实现丰厚收益,同时,通过此次合作北京三希堂藏书深入了解了商报的品牌价值,为以后的深入合作打下了基础。

山东京广传媒因发展需要希望与《中国出版营销周报》进行合作,《中国出版营销周报》在经过对该书店进行实地考察后,积极参与其京广暑期社会实践营的策划活动,并合作启动了2011“京广杯”中国最美的书店摄影大赛。2012年和2013年商报连续成为京广暑期社会实践营主办方之一,通过对活动的深度报道和报社的自身影响力,使得京广传媒迅速被业界深入了解。随着双方信息沟通互动更加密切和频繁。商报与京广传媒的合作从最初的广告宣传渐趋深入,进入到战略合作阶段,该公司成为即将创办的新刊《文创中国》的协办单位,第一年就将注资上百万,业已达成协议,而其将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合作的蓝色半岛文化产业园暨京广文创产业园的规划方案也已出台。用服务将成为内容、活动打通,进行“跨界”融合、集成创新的一个良好案例。为此,邹昱勤竭心尽力,既注重持续提升本职工作“存量”水平,又用创新思维,捕捉每一个新的增长点,并及时抓住,务求成功。

活动创新。结合内容和栏目的创新建设,《中国出版营销周报》自身开展了一系列创新营销活动,以促进营销周报品牌扩展、深化渠道影响力。这些都是在邹昱勤的领导下完成。比如年度营销创意书店、金牌经理、明星店员的全国评比活动,使其在一线基层店面坚固了报社的第一媒体的地位与影响力。例如5·12汶川大地震期间,本报借助在渠道的影响力,联系全国的实体书店与灾区书店共同启动了绿丝带公益活动,增化了本报公益形象和品牌影响力。2012年本报为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定制了主题为“塑造英雄男孩?培养优雅女孩”的“海豚杯”创意营销百店风采大赛。来自全国各地的124家图书卖场参与。同期销售实现30%的增长,为此,海豚传媒启动了2013年第二届“海豚杯”创意营销百店风采大赛,并协办了2012年报社与新华网联合举办的好书评选活动。

《中国出版营销周报》版面内容深入贴近一线,实用好看的同时,其内容栏目又与广告营销活动有机融合成为了一个整体。

创刊半年,做出影响力,产生双效益

《印业中国周报》是2012年3月创办的新刊,其主编为邹昱勤,这是商报关注创新、集成创新的一个十分成功的案例。邹昱勤受命领衔创办以来,殚精竭虑,反复谋划,一炮打响,成为商报一个新的优良品牌。从创刊第一期筹备周报就获得了广告投放,仅一年多时间里就与柯达、惠普、佳能、江苏昌昇等国内外企业开展了活动与广告合作,创办以来就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建设。

瞄准高端主流人群。创办以来,《印刷中国周报》就凭借不断努力积累高端主流的人脉资源与客户资源,积极参与原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发行司、上海新闻出版局、天津新闻出版局等相关主管部门主办活动报道和论坛合作,在不到3个月的短时间内就塑造了周报影响力。

做实调查。创刊不久,周报创新推出了《按需印刷:商机何在?全国出版机构按需印刷调查报告》,对全国出版企业按需印刷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为以后工作的拓展找到方向。

聚焦专题。周报以“封面话题”和“新闻”为窗口报道印刷行业的新点、热点,从传统印刷的转型到数字印刷、绿色印刷、按需出版的发展,再到3D打印的一夜崛起,都成为了读者关注的焦点。其中像《绿色印刷“钱途”光明?》直击当时绿色印刷发展的要害。《3D打印能否开启中国印业新蓝海》直击近年热潮话题3D打印,预期其给中国印刷业带来的崭新前景。

架接服务。《印业中国周报》一面与数字印刷、绿色印刷、按需出版的兴起相随,一面与传统印刷对接,从产业变化中看出契机,从技术进步中谋求发展,为印刷行业各方搭建交流平台。例在2012年天津印刷装备技术博览会上与印刷工业协会联手举办《首届按需出版论坛》,为数字印刷设备商、印企和出版社三方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同时8月和9月的参会报道里特制作英文摘要,展现国际化视野。使得周报得以迅速立足。并得到如佳能中国这样世界500强企业的关注,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开设佳能专栏,让报社的品牌影响力向出版业外拓展。

《印业中国周报》,创办仅半年就打出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超过同业创办20年的同类专刊,广告跃居其上,取得了品牌和营销上的双效益。这些都是邹昱勤领导其团队,奉行集成创新拓新路的理念而不懈实践的效果。

网址:专题文章 http://c.mxgxt.com/news/view/918847

相关内容

确实,确实专题内容文章
爱称,爱称专题内容文章
了吗,了吗专题内容文章
是不,是不专题内容文章
何炅1999年的专栏文章曝光
搜索“导演”按 文章标题
搜索“竞技”按 文章标题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专项 专题15写作训练
搜索“经纪人”按 文章标题
聊聊标题文案,总结那些10W+文章标题的9大套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