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友情以上,恋人未满”是一种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5-05-01 23:24

有段时间我经常听朋友提起,现在很多人交往的原则是“三不”——“不主动,不负责,不拒绝”:善于制造暧昧,但不主动追求;可以有亲密的行为,但不承担责任;不拒绝他人的好感,但也不明确给出承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越来越少的对外公开自己的感情状况,甚至有一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否正处于一段明确的关系中

这种模糊的关系状态,是如何变得普遍的?我们又为什么越来越不能接受明确的关系?这是我们今天探讨的主题。


模糊的关系状态

传统意义上的亲密关系,就是互相承认对方是自己的男女朋友/伴侣,努力尽到作为伴侣的义务,受道德约束。

而模糊的关系状态则恰好相反,两个人没有互相确认“是否处于恋爱/伴侣关系中”。

模糊的关系很有可能出现一方认为两个人已经进入了恋爱中,而另一方却完全不这么认为的情况。并且,模糊的关系在结束时也可能是模糊的,没有冲突,也没有明确的沟通和分手确认。有的人会选择突然消失,单方面地切断联系;有的人则会减少联系频率、态度变得冷淡,使得另一半不堪忍受而中止关系。

之前我们往往认为,这种模糊的关系状态只出现在交往的初期,其实,这种状态在亲密关系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甚至会贯穿一段关系的始终。比如,我们常说的“感情备胎”就是一种贯穿始终的模糊的关系状态。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模糊的关系状态?

亲密关系的相互依赖理论认为,关系的本质像是一种交易,要求双方的付出和回报是对等的。当今社会,处在明确的关系中,付出要大于回报,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模糊的关系。

1、明确关系意味着放弃更多的潜在交往对象。

在当今社会,网络的进步、在线约会工具的发展使得我们更容易接触到不同的人,通过简单的左滑和右滑,几分钟的时间你就能匹配到和你地域相近、彼此看得顺眼的人。

我们也更有可能通过便利的通讯手段来同时维持更多的约会。比如,你完全可能在同一个时间段,一边和约会对象吃饭,一边和另一个暧昧对象发微信。

所以如果要明确一段关系,特别是允许双方公开关系,我们就可能会失去和其他替代对象交往的机会。

2. 明确关系可能会限制我们人生的选择。

相对于长辈们较为稳定的生活,我们生活的变动性也随之提高。交通的发达使我们更容易迁徙,信息的便利使得我们在一生中可能接触和尝试更多的生活方式。

如果和另一个人明确关系,意味着你们需要将两个人的未来放在一起考虑,你也将随之失去人生的其他一些可能性。

3. 与进入关系相比,单身也更快乐了。

恋爱的功效之一就是给我们增加刺激,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不过,随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加多样,我们不太容易让自己闲着,在恋爱以外,令自己得到刺激、拥有满足感的渠道也在变多。

如果明确关系,就需要放弃单身时所特有的愉悦。

4. 共同的“财产”提高了可能的风险。

当今社会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小,隐私变得更少。我们曾经公布的任何信息都有可能被记录。明确地定义一段关系,公开这段关系,也意味着相应的社会关系、网络信息的重合,这样的“共同财产”越多,就越有可能带来隐患。当面临关系结束时,我们需要处理的成本也可能会更高。

5. 女性权利意识的提升,可能导致男性更不愿意进入明确的关系。

随着女性权利意识的提升,也使得约会文化发生了变化。女性变得更加独立,开始愿意负担起更多的责任,但也要求更多的平等,并认为自己拥有结束关系的权利。

但这也使得男权社会中男强女弱的“稳定”关系变得难以维持,使一部分男性认为进入一段明确的关系可能会更“麻烦”,也需要男性付出更多。而且,当女性可能随时结束这段关系时,确定关系可能对于男人来说就是一种风险了。


我们为什么需要离开模糊的关系状态?

有时候,当我们分析利弊时,可能会陷入一种错觉,认为模糊的关系是完美的。它使我们能够享受亲密的关系,却不必全情投入,也没有义务去更多地为对方考虑,去满足对方的期待。

1. 但是,这种模糊的关系状态,是对双方都有害的。

当关系是不明确的时候,一方将关系视为正式的恋爱关系,但另一方则不这么认为时,已经将关系视为正式恋爱关系的一方会产生痛苦,也不会满足于长久保持这样的关系状态。没有建立在付出和回报对等的基础上的关系,一定是不健康、不稳定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关系里的两个人都不愿做出确定关系的决定,于是共同维持着心照不宣的暧昧状态。这种状态也许能够保持一段时间,但依然是虚假的。这样的关系也是相当脆弱的,因为只要一方有所不满、想要离开的话,关系就会迅速瓦解。

2. 非一对一的关系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明确的解释和约定是必要的。

当一段关系中的两个人(或多个人)对于关系的理解完全不同,又没有进行明确的沟通的话,它就很难以健康的方式长久运作下去。无论大家的接受程度如何,价值观和偏好有着怎样的差异,唯有清晰的解释和承诺才可能让对方免于误解。

如何帮助自己接受明确的关系?

1. 更多地着眼于奖赏,而不是代价。

进入亲密关系,代价是一定会产生的,但亲密关系的基石不是付出代价,而是互相奖赏。如果我们希望关系更稳定和持久,那么就需要更多地着眼于奖赏。

有时候,并不是亲密关系带给我们的好处变少了,而是我们在心理上扩大了维持这段感情需要付出的代价。

所以在恋爱中的双方主动使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彼此是保护亲密关系的最好方法。当我们更多地看到奖赏,看到亲密关系给我们带来的积极的改变,比如拥有情感的满足、安全感、共同面对困难等等,进入一段明确的关系就会变得不那么难。

2. 不要精确算计爱情中的得失。

对于亲密关系,我们可以用奖赏和代价来衡量。不过,过于精确的计算和衡量并不是亲密关系好的状态。

其实,在年龄渐长以后,我们每个人都在被迫应对更复杂的社会和情境,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关系都掺杂了利益的交换和输赢的博弈。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精于计算,但也常常感到自己越来越不自由。

正因为如此,我们反而可以更加期待全身心地投入一段感情,明确地感受和确认对彼此的感觉,享受关系中那些宝贵的单纯和坦诚。

爱情应该是生活中为数不多的、充满真挚和珍重的事。以上。


网址:心理学家:“友情以上,恋人未满”是一种什么关系? http://c.mxgxt.com/news/view/925806

相关内容

心理学:“朋友之上,恋爱未满”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如何处理“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关系?建立四个认知
朋友之上恋人未满是怎么回事:暖心关系还是无处不在的暧昧
怎么维持一个朋友之上,恋人未满的关系?
方大同薛凯琪到底是什么关系 大概这就是朋友以上恋人未满
瞿颖胡兵30年情谊:友达以上,恋人未满?
凪和玲王的关系解析:朋友之上,恋人未满
姐弟恋背后的心理学: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这种关系?
心理学与人际关系外延:社交行为背后究竟是什么心理?
纯属八卦!樊振东与贾一凡的关系:友达以上,恋人未满?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