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迪伦:永不落幕的明星
内容简介 · · · · · ·
2016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音乐传记——摇滚传奇,不老男神
在本书中,作者李·马歇尔以时间为基本叙事线索,重现鲍勃·迪伦早期民谣时代、摇滚明星时代、“摇滚已死”时代,以及“永不停止的巡演时期”不同的明星身份,拆穿迪伦音乐中应对时间性体验的小把戏,带我们认识那个喜欢戴迪伦面具、幽默、俏皮、反叛,游离于时间之外的不老男神。尽管迪伦在自传《编年史》中毫不吝啬地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童年与青年时代,但他究竟是戴上了“面具”还是摘下了面具?看起来,他仍然延续了“鲍勃·迪伦”的“无可奉告”。像所有疯狂的粉丝一样,马歇尔会因为看一场迪伦的现场演出而不能自拔,同时作为专业的音乐研究人,他对迪伦的认识具有更加立体、多面,在马歇尔的这本音乐传记中,你将会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他是吟游诗人,是作词者,是唱作人,但首先是一个摇滚“明星”
75岁的美国歌手鲍勃.迪伦,以“在伟大的美国歌曲...
(展开全部)
2016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音乐传记——摇滚传奇,不老男神
在本书中,作者李·马歇尔以时间为基本叙事线索,重现鲍勃·迪伦早期民谣时代、摇滚明星时代、“摇滚已死”时代,以及“永不停止的巡演时期”不同的明星身份,拆穿迪伦音乐中应对时间性体验的小把戏,带我们认识那个喜欢戴迪伦面具、幽默、俏皮、反叛,游离于时间之外的不老男神。尽管迪伦在自传《编年史》中毫不吝啬地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童年与青年时代,但他究竟是戴上了“面具”还是摘下了面具?看起来,他仍然延续了“鲍勃·迪伦”的“无可奉告”。像所有疯狂的粉丝一样,马歇尔会因为看一场迪伦的现场演出而不能自拔,同时作为专业的音乐研究人,他对迪伦的认识具有更加立体、多面,在马歇尔的这本音乐传记中,你将会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他是吟游诗人,是作词者,是唱作人,但首先是一个摇滚“明星”
75岁的美国歌手鲍勃.迪伦,以“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表达”,获得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成了诗人,成了真正的词作者。但我们不能不知道,他首先是一个嗓音独特的,以声音传递生命、爱、自由、时间等一切主题的歌唱者,他曾被贴上“一代人的代言人”的标签,曾经历疯狂的摇滚时代,直面摇滚的衰落,令人震惊的是,即使是八十年代他仍然拥有众多追随者,其中不乏年轻一代。这正是那个让无数个“马歇尔”着迷的鲍勃·迪伦。
作者简介 · · · · · ·
李·马歇尔,布里斯托大学社会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流行音乐。他的第一本著作《非法贩卖:音乐产业的浪漫与版权》(2005)被授予社会法律研究协会哈特早期职业奖。
目录 · · · · · ·
目录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明星身份,作者身份与歌曲含义
作者身份与歌曲含义
我们如何听音乐:唱片,歌词和嗓音
· · · · · · (更多)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这种短暂性——不愿被束缚在某一个地方或位置——是摇滚文化的主要特点。摇滚诞生于主流之中,是在独特的一代人的情感经历中逐渐形成的,而这一代人依靠的,是一个消费者受管制的社会所提供的舒适与特权,但同时他们又被这种管制所束缚。在格罗斯伯格看来,摇滚文化是对管制型社会提供的可能性进行超越的尝试,其手段是接纳那些日常财富与特权之外的符号: 摇滚把日常生活之外、建构其他音乐和声音的场所纷纷据为已有。这些声音及其所标志的地点彰显了摇滚文化中日常生活的真实性,但这些声音却是由丧失日常生活的人们发出的,他们生存在那个形成摇滚、日日重复的世俗社会的特权空间之外,然后,通过占据日常生活构成之外,乃至日常生活所缺失的真实形象与声音,摇滚开始攻击,或至少试图去超越它自身所在的日常生活,以及它自身的可能性条件。 从这个角度出发,《像一块滚石》——强调丢弃上等学校的虚饰,被迫“流浪街头”来换取自由——会被认为是典型的摇滚歌曲,绝非巧合(在2004年《滚石》杂志的民调中,这首歌被评为有史以来最伟大歌)。为了破坏主流社会的日常生活,摇滚文化给其圈内成员定了一种局外人的身份。然面,与民谣复兴一样,这种计划注定会走向失败因为它没有考虑身在其中的环境因素:“它理所当然地把日常生活的奢侈与特权当作可能性条件,去对抗日常生活的庸俗;它也未能阐明毁灭日常生活的可能性条件。” 由于没能建立一个真正的足以取代自身特权场所的政治替代品,摇滚文化只是通过对不稳定性、短暂性和不安全性的宣扬,来破坏它日常的生活节奏。”流动性优先于稳定性……空间优先于场所”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迪伦,摇滚与转型 明星是商品。明星得以存在的唯一理由,就在于个体可以变成产品。虽说明星不同于手提包之类的商品,但他们也促成了商品的形成,“他们既是劳动力,又是劳动的产物”。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明星总是参与到明星身份的创造和维持中,也就不言自明了——明星是其自身宣传的一部分。明星在创造其明星地位中所扮演的角色,部分解释了为何对明星来说,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之间,不可能存在任何有意义的区别。然而,这也表明,所有企图逃离名声的尝试,注定会归于无果的循环,而逃离名声的欲望,则会成为名声本身的一个中心元素。正如我们都知道的,葛丽泰・嘉宝渴望能独身而居。 (查看原文) 五月微蓝 3赞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鲍勃·迪伦:永不落幕的明星"的人也喜欢 · · · · · ·
0 有用 Marty 2020-08-31 17:05:43
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鲍勃迪伦的个人传记层面,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阐释迪伦的明星身份。其中包括明星本人与明星身份及明星形象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明星在社会主流意识变化中的参与和标杆作用,民谣与摇滚的演化历史以及整个社会变化对于两者的影响。严格意义上来说,本书是一本社会学作品,用鲍勃迪伦这一明星身份来阐述上世纪六十年代起音乐在动荡社会中发展的一个侧面。通过对迪伦的歌曲、歌词、明星身份以及各种标签(吟游诗人、... 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鲍勃迪伦的个人传记层面,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阐释迪伦的明星身份。其中包括明星本人与明星身份及明星形象之间的关系与区别,明星在社会主流意识变化中的参与和标杆作用,民谣与摇滚的演化历史以及整个社会变化对于两者的影响。严格意义上来说,本书是一本社会学作品,用鲍勃迪伦这一明星身份来阐述上世纪六十年代起音乐在动荡社会中发展的一个侧面。通过对迪伦的歌曲、歌词、明星身份以及各种标签(吟游诗人、民谣复兴大旗、摇滚音乐开创先锋等),还有迪伦自己对明星身份的定义变化来试图解释迪伦这一音乐艺术家的伟大之处。当然,作者本身是迪伦的铁粉,其中不乏有些许过度解读的嫌疑,但书中仍然有大量迪伦在各个平台的采访语录和专业人士的评价等来作证,鲍勃迪伦仍然是二十世纪仍在世的最伟大的音乐家。 (展开)
我要写书评鲍勃·迪伦:永不落幕的明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 条 )

永远年轻,永远的鲍勃 迪伦
文/戴玉亮 2011年4月6日20时,北京。我怀着前所未有的激动心情(表面上装作很平静),朝拜伟大的歌者、诗人、时代英雄、时而摇滚时而民谣的美国传奇音乐人鲍勃 迪伦。 我反对偶像崇拜,拒绝承认偶像。但在我心中,却一直怀有一个梦想,我称之为“人生最后一个愿望”:那就是在我的有生... (展开)
> 更多书评 1篇
按有用程度 按页码先后 最新笔记
maxwelldylan (拥有披头士所有专辑的男生)
这种短暂性——不愿被束缚在某一个地方或位置——是摇滚文化的主要特点。摇滚诞生于主流之中,是在独特的一代人的情感经历中逐渐形成的,而这一代人依靠的,是一个消费者受管制的社会所提供的舒适与特权,但同时他们又被这种管制所束缚。在格罗斯伯格看来,摇滚文化是对管制型社会提供的可能性进行超越的尝试,其手段是接纳那些日常财富与特权之外的符号: 摇滚把日常生活之外、建构其他音乐和声音的场所纷纷据为已有。这些声音...
2024-08-13 12:18:42 5人喜欢
五月微蓝 (命运与生俱来,人生无处安放。)
明星是商品。明星得以存在的唯一理由,就在于个体可以变成产品。虽说明星不同于手提包之类的商品,但他们也促成了商品的形成,“他们既是劳动力,又是劳动的产物”。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明星总是参与到明星身份的创造和维持中,也就不言自明了——明星是其自身宣传的一部分。明星在创造其明星地位中所扮演的角色,部分解释了为何对明星来说,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之间,不可能存在任何有意义的区别。然而,这也表明,所有企图逃...
2021-04-20 22:20:57 3人喜欢
未名日
对包括民谣歌曲在内的民间文化怀有兴趣,是浪漫主义运动的一个特点。基于工业化的影响和日常生活的合理化,艺术家们将目光投向民间文化,寻找在黑暗的撒旦磨坊之前即已存在的,更为鲜活的人文主义。因此,“民间文化”是现代性的产物(在前现代时期,并没有“民间文化”这一标签),而且一直都是通过特定的社会视角一从一个更为崇高的社会或文化角度去向下观看一来呈现和包装的。这未必是指以轻视或批判的方式“向下观看”,实...
2022-05-28 07:34:00
五月微蓝 (命运与生俱来,人生无处安放。)
与此同时,某一明星形象一旦出现(超出狭窄的社交圈,如当地音乐领域),便不再受控于这个明星了。明星身上包含的意义不是由明星或经纪人编造出来的,而是由听众建立起来的。明星也可以努力自我塑造形象,去拍“严肃的”电影,发行民谣专辑,接受特定杂志的采访,但最终,决定明星形象含义的仍然是大众。“严格来说,名人塑造的公共面孔并不属于他们自己,因为只有当得到大众的肯定时,这面孔具有可信性。
2021-03-15 00:26:01
网址:鲍勃·迪伦:永不落幕的明星 http://c.mxgxt.com/news/view/934128
相关内容
《正版 鲍勃迪伦 永不落幕的明星 人传记真实经典音乐家人物传记书籍 名人现当代散文随笔书籍励志经典 江MU2ZM9》李·马歇尔著【摘要 书评 在线阅读】60年代的摇滚音乐者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艺术美学”及大众“明星之夜”在今日美术馆举办
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音乐人“鲍勃迪伦”传记片公开
「影讯」鲍勃·迪伦传记片曝首支预告甜茶亲自开嗓演唱!
明星拿起画笔会怎样:从金·凯瑞的丢脸到鲍勃·迪伦的惊喜
鲍勃·乐福
鲍勃乐福和凯文乐福什么关系
鲍勃·马利传记片正式定名 将讲述知名音乐人生涯
迪昂·德·鲍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