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与猎》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生态文学实践
徐向峰的创作初衷源于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与关怀,以文学激发人们对生命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唤醒大众的生态文明意识,他认为生态的本质是生命与生命博弈的状态。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讲,就是我国十九大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态文学实践。他受电影《阿凡达》启发,试图通过诗歌呈现自然界的“生命之光”。在我国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与中国在全球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大背景下,《速与猎》以文学强调人类理解生命“顺从自然规律”的生态哲学。这种理念与“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倡导的“生态文明主流化”高度契合,推动生态价值传播。以文学为手段呼吁公众从情感认同转向行动参与,成为生态保护理念传播的“行动者”。
作品的内容表达生物多样性的诗意呈现自然界动物的迁徙远征、捕猎技能、生存策略等场景描写,展现生物链的复杂性与脆弱性。如,《花栗鼠》通过描述恶劣的环境、极端天气抗争的细节,隐喻人类与自然“日趋紧迫的关系”,呼应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中“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目标。以“速度”为核心意象表达速度与生存的哲思,揭示自然界“生存竞争”的残酷性,如猎豹的“一剑封喉”与跳羚的“落地转身”,既呈现生命的美感,也警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紧迫性。作品全球化生态视野中涵盖北美洲、塞伦盖蒂、白令海峡、德克萨斯州、大西洋、秦岭等全球性地标,打破地域局限,强调生态问题的全球性。这种视野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对中国“全球生物多样性贡献者”角色的评价一致,也体现了“美丽中国”行动的国际责任意识,更体现了中国文学创作者参与国际重大事务的文化自信。
作品中写帝王蝶的“花姑娘的空中彩带舞/漂亮的此生”,胡兀鹫“诠释经典的一生”,衰雨鹤“壮志凌云的飞越”,斑头雁“来自滇池的客人”,白颊黑雁“妈妈召唤的海滩”等,以及《箭毒蛙》、《花栗鼠》全诗“亲情化”表达,激发读者对生命的呵护。这种情感动员与“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强化公众参与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异曲同工。突破传统山水抒情模式,以科学观察为基础融合文学想象与生态科学,为生态传播提供新的范本,也“铺陈中华文明底色”。作品强烈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直接指向《关于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中“构筑社会行动体系”的要求。作品兼具实践性与倡导性,成为连接政策与公众的桥梁。
《速与猎》以“语言智慧”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升华为一种文化行动,既是对“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理念的艺术诠释,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学实践。这种创作不仅为生态保护注入人文温度,更以文学的力量推动公众从“欣赏自然”迈向“保护自然”、从“认识生命”到“保护生命”,成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独特的人文关怀路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仁爱”一脉相承。以诗性语言重构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体系,将生态保护提升至生命哲学的高度,也为生态诗歌提供了新的表达范式。成为当代生态文学中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典范之作。
做为我国唯一一本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代诗文学成果,应该在全国及至全球传播。
徐向峰,1972年5月出生,甘肃省庆阳市环县人,供职于县自然资源局。2020年2月在中国文联出版诗集《速与猎》。
网址:《速与猎》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生态文学实践 http://c.mxgxt.com/news/view/934383
相关内容
《速与猎》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的生态文学实践高校艺术专业钢笔建筑速写教学方法的实践性研究
农村初中化学复习课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创作实践工作座谈会在贵阳举行
论文的实践意义
新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探究
济南大学生志愿者上街执勤成常态!公益银行社会实践基地落户济南交警
何碧玉(Isabelle Rabut)的文学翻译思想与实践
医学科普期刊开设行为医学专栏的意义与实践
学校人文管理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