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宁浩导演从釜山电影节直接赶到平遥。他的新片《红毯先生》是今年釜山电影节闭幕影片,也是在今年平遥影展首映的两部惊喜电影之一。15日,宁浩出席了该片新闻发布会。据悉,该片将于11月17日正式全国上映。
14日晚,贾樟柯在《红毯先生》首映现场说,“如果有一天我拍一个关于电影的电影,主角一定是宁浩,这个名字叫《电影英雄》。”
确实,宁浩不仅自己是个成功的电影导演,他扶持年轻导演的“坏猴子72变计划”已诞生了《我不是药神》《孤注一掷》这样的优秀作品,成为当代中国电影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现象。
他的新片《红毯先生》由宁浩导演、刘德华主演,讲述从影四十年的香港天王巨星刘伟驰为赢得影帝,与导演林浩合作拍摄农村题材影片,因此引发一系列令人哭笑不得的荒诞闹剧,展现了娱乐圈的众生百态。
观影之后,演员周冬雨现场评价,“宁浩导演演得很出色,我身为演员佩服,不愧是宁式幽默;我觉得好犀利、好生猛,看了好过瘾。”
小说家班宇分享了自己的观影体验:“宁浩导演真是拍了一部很厉害的影片,每一个镜头都这么精致,并且内涵丰富,整个电影全是内涵。”他还补充,“我觉得《红毯先生》不只是一个影帝的故事,我会想到被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不断塑造、不断异化的我们,我想我会在电影上映之后数次重刷这部电影。”
“我觉得这个影片的制作非常聪明,每一个镜头我都很享受,”导演吕克·贝松在观看电影后说,“我在此也要恭喜我的这位朋友,您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导演,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
而宁浩说自己很紧张,因为前两天还在修改,自己没来得及通篇完整地加音乐音效看这部电影,就拿过来放了。
宁浩也是山西人,回平遥见到的都是老乡,乡里乡亲的,就怕电影不好看。看到观众看完电影热烈鼓掌,一颗心终于放下了。
他说,其实自己在拍完《香火》和《绿草地》之后,就很少再碰到比较简单的电影了。而《疯狂的石头》《疯狂的外星人》是特别繁的一种审美和拍法。
大家也都知道他跟刘德华的渊源,希望有机会合作一个故事。刘德华是一个非常优雅的人,很难演他以前写的黄渤的那种角色。
而刘德华把几乎所有的角色都演过了,但没有演过站在他自己视角上的角色。于是,宁浩把这个起点和想法结合到一起,就创作了这样一个故事。
“这是一个辣评的时代,每个人都在看到底谁评得更辣;所以我们的电影本身也是一种辣评,辣评一下这个圈子,大家也可以辣评我们,我觉得我们所处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
他表示因为要辣评电影圈,也对刘德华做了一些动员工作。刘德华总是很担心要是拍这个,演一个明星会不会得罪人,会不会很像他自己。
于是宁浩说对刘德华说,没关系,要调侃也不光是你,“我陪你一起,一块自己调侃。”这样刘德华就放心了,然后就拍了这部电影。
提问:为什么您会拍这样一个故事?
宁浩:17年前刘德华先生投资了《疯狂的石头》那部电影就认识了,我们俩那时候都商量说应该合作一部电影,就寻找机会。我那时候写的故事很多好像都更适合黄渤、徐峥,总找不到合适他的角色。后来我想可能要改变一下思路,不能只从我的角度想问题,要从刘德华先生的角度想问题。也许从他的视角变换一个选材会更加理想。我想其实他一生演了那么多的角色,什么都演过,只有最靠近他自己的一种角色,可能没有演过,所以我觉得这个想法是可以的。
提问:这部电影和您之前电影的风格好像不太一样?
宁浩:我的作品有的大家熟悉,可能有的大家也不太熟悉,《疯狂的石头》是我的第三部电影,前面有两部电影《香火》和《绿草地》成本比较小,可能比较少看到。这两部电影是极简主义电影,人物很少,很单一,事件很简单,大概那样一个风格。
《红毯先生》的题材我觉得好像极简约的方式会比较适合这个人物,因为他(刘德华)本身是一个蛮优雅的人,应该结合起来,应该不用那么太复杂、太呱噪的方式来讲这个事。
提问:片子的镜头数好像不多?
宁浩:镜头数量非常少,《疯狂的赛车》的时候是胶片时代,拍到两千多镜,那个算是比较多的镜头数量。后来当然多就不是一个问题了,已经进入数字时代,大家都拍三千镜、两千镜。在这部戏中,确实我在试图回到那种三百镜、四百镜,把故事讲清楚,重新再寻找那个方式了。
提问:电影其实讲了一个关于沟通的问题。
宁浩:我在写的时候,想到一个像刘德华这样的,或者像刘伟驰这样的明星,他所面临的处境又是什么样的,他今天所在这样的一个被关注的,被所有人和所有的媒体关注的时代,他的处境又会是什么样子,这是我觉得蛮感兴趣的事情。
他到底能不能实现沟通,在我们看起来沟通这么方便的一个时代,多少沟通是有效的,到底解决了我们的问题,还是说又搞出很多新问题来,这些都是我蛮感兴趣的话题。
提问:故事讲的是一个天王巨星的困惑处境和精神状态,会不会担心普通观众没法共情?
宁浩:我觉得是这样,任何东西都可以是一个取材,天王巨星可以是一个取材,画画什么都可以画,没有说哪个不能做选材的。最关键问题是人物的处境,人性的部分你能不能够有共鸣。我在选择他的时候当时给他设定一个,他总在念自己的名字,总在说刘伟驰怎么样。这个时候他其实有一种分裂,有一种说他在本我和他的社会身份之间在发生一种分裂。他到最后也一直寻找他能不能回归到他自己本我的需求上。
有一场戏是他最后跟自己的海报面对面,一个破败不堪的海报,一个看似那样的笑容,那是他过去社会身份的那一面。他最后把那个东西拆掉了,我觉得在某一个意义上,这个人是有进步的,有回归。或者说,我更希望靠他最终对自己人性的发现,能够跟观众获得共鸣。
提问:为什么会想到自己出演?
宁浩:这次又做导演,又做演员,很矛盾,经常到现场有一点点回不过神来,一会拿导演的思维看监视器,一会在想这个演员如果入画,演员是我,我得站起来,有点混乱。
提问:有没有想过别的导演来演您的角色?
宁浩:我一开始想过贾导有没有时间,但后来跟刘先生谈的时候,刘先生刚开始有一点点顾虑,说我在演自己,别人会不会以为是演我自己。所以我说就演刘伟驰,这是刘伟驰,不是刘德华、梁朝伟、周星弛。这是一个大而化之的比喻,不是针对某一个人。
他说这是明星,我说也有导演宁浩吧,我也在,这样大家都可以很安心地来调侃一下自己。
提问:片中有一场跟资方打起来的戏,为什么会那样设计?
宁浩:创作其实是一种感受,我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资方,到现场非得来演戏。但大家都有一种感受,你的工作会受到更有权利一方的干涉。当然说资本这件事情,或者说它甚至是一个内化,像我们平时拍电影我们自己经常面临这种焦虑。到底是要票房,还是说去拍一个忠于你自己的好电影。我发现很多人陷入到这种焦虑当中,一种在新的市场要求下的,在资本要求下的价值观,一种要求,一定要有票房。
我现在很少见到没有票房焦虑的导演,每个导演在上片前都很焦虑,到底票房会怎么样,观众喜欢不喜欢,这种焦虑甚至变成内心两个人在打架,内心中都有一个资方,说你必须要这样,你必须要那样,还有另外一个声音,我想拍自己的片子,还有说不行,你要拍的不好你就没有下一套了,经常会有这种焦虑。
提问:拍摄的时候有没有有趣的事情?
宁浩:有趣的事情其实主要是混乱,因为拍的时候,我们大部分的演员都是剧组的工作人员,因为那是真的剧组。
我们说,我们还要再请一帮别的演员来演剧组的工作人员,肯定没有自己剧组演得好,我是这么想的。
但在拍起来之后发现确实制造了很多的麻烦。比方说,现场我自己也演导演,我喊卡的时候摄影师不知道该不该卡,是戏里面的导演在卡,还是戏外的导演在卡,这个会导致很多麻烦。
我在现场喊场记的时候,会有真的场记和另外一个演场记的场记,两个场记都过来问导演有什么事,有一段时间是很乱的,这是有趣的事。
还有拍金像奖那个部分,我想有金像奖总要有香港明星,要请到一些,看谁最近在周围,就到处打听,说王晶导演不远在广州拍戏,还有梁家辉正在筹备,根据他们马上调整,如果梁家辉可以这么说这个词会怎么样,跟华哥的关系是这样的。就看谁有空谁来,还有孙阳,当时孙阳还没有现在这么猛。
“转载请注明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