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她悦
ID:yikange
作为出道25年的70后当红艺人,黄晓明深受无数人的仰慕与关注。
记得当年他与Angelababy(杨颖)的世纪婚礼,在娱乐圈中掀起了一阵巨大的轰动。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段婚姻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如今,他们已经离婚一年多了。
尽管离婚后,二人行事一直都很低调,但外界对于他们的各种传言与猜测,却接连不断。
直到不久前,黄晓明与杨颖的真实近况才被曝光。
9月6日,杨颖先是在网上晒出一套写真照,并发文:
“身处幽静绿野,与风对话,氤氲着法式浪漫气息,随boss颖开启一场森系下午茶”。
从曝光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杨颖身穿挂脖白裙,躺在椅子上,惬意地享受生活。
今年34岁的她,皮肤白皙通透,五官精致。
不得不承认,杨颖在离婚后依然保持着很好的状态。
让人意外的是,有网友在某国际学校偶遇杨颖,她当时正送小海绵上学。
将儿子送到教室之后,杨颖还特意嘱咐了儿子一番,才让他进教室。
据了解,这所学校一学期的学费为7万元,加上校车接送等其他杂费,大概在8万元左右。
除此之外,还有网友接着扒出了小海绵在校“家长群”的聊天记录。
大家惊讶地发现,黄晓明和杨颖居然都在群中,两人的群备注名分别为“max妈妈”和“max huang爸爸”。
由此可见,为了方便老师的识别,两人也是十分“大胆”,毫不遮掩…
看到这里,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总感觉两人像是没有离婚一样。
也有人认为,这种相处方式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便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明星,为了孩子的教育也如此“接地气”,不得不进家长群。
对此,评论区还有人调侃,不知道他们在家长群里回复“收到”“明白”时,又是怎样一副场景…
不过话说回来,黄晓明夫妇并不是娱乐圈中第一对加入家长群的父母。
在之前热播的一档综艺节目中,知名歌手张杰便无奈地透露,在自己的身份转变为“爸爸”后,同样被学校的家长群“拿捏”了。
“其实我以前从来不加群的,后来身份转变了,就有一个必须要进的群——家长群。”
“群里有通知、接龙、签到,必须要加入,不然没法及时接到学校和老师的通知。”
“还必须说话,否则有一些活动,孩子就没法参加。”
除了张杰之外,演员马伊琍也曾在节目中吐槽过,自己加了很多家长群。
其中包括各种兴趣班、阅读、校车等十几个群聊。
平日里,即使工作再忙,她也会紧紧地盯着家长群,一看到有什么重要的消息,便立刻抓紧时间回复。
马伊琍说,自己最害怕的是,群里有“老师”的存在。
“因为我的孩子是普通人,如果我不回消息,就容易被老师认为我的孩子在搞特殊…”
不得不说,明星和普通人之间或许的确有很大的区别。
但在孩子教育这方面上,大家都一样,都有着为人父母的无奈与妥协…
听过这样一句话:
“有时候,压垮成年人只需要一个家长群”。
深以为然。
说起来,原本建立“家长群”的初衷,是为了方便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能更多地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
但到如今,不少家长群已经开始渐渐“变味”了。
如果说接收、回复消息,是日常的普通工作。
那么,当家长群遇上“打卡”的情况,家长们就要“吃苦”了。
在一定程度上,这甚至演变成了家长们焦虑和压力的来源。
尤其是被要求布置家庭作业时,必须“秒回”信息,导致家长们需要全天候待命。
如此要求,堪比“007”式的高强度工作。
遇到一些脾气大的家长,可能会直接在群里发表不满的言论。
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只能让自己的孩子被其他同学孤立,自己也被家长们远离,怕“引火烧身”。
甚至,还有家长会向相关部门反映、举报,个别老师也因此受到了处罚。
然而,当新老师上任时,刚开始一切都还好,但时间长了之后,依然会回到以往的死循环。
当初那些不好的现象,又都死灰复燃了。
这也导致家长们慢慢都习惯了,遇到什么事时就一个字:
“忍”…
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道。
家长与老师之间的矛盾,也迟早会爆发。
记得前段时间,一位中年父亲便在网上发了一条视频,“怒批”家长群的不良现象。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叫我帮忙批改作业,那我要你们干什么?”
“整天不是让我报补习班,就是让我帮改作业,改完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你辛苦了。”
“辛苦什么?教我教,改我改,是谁辛苦啊?”
这位家长的言论,可谓句句戳心,得到了很多家长的共鸣和赞同。
更有不少网友直接拍手称快:“干得好!”
我们必须清楚一件事——
良性的家长群,可以为家长和老师提供沟通的桥梁。
但非良性家长群,则会使家长战战兢兢,不堪其扰。
说到底,家长群只是一个工具而已。
在其折磨家长的背后,真正的导火索还是“教育焦虑”。
通常,这种现象所反映的是升学焦虑、教育资源的分配等问题。
这并不是简单地退出家长群,就能解决的。
虽然“退群”可以有效地减少信息交流,但也只是暂时地逃避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冷静一点,互相换位思考。
要知道,如果教育孩子的责任,只是在家长和老师两者之间来回搪塞,只会导致家庭与学校的矛盾激烈化。
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孩子。
其实,老师和家长都是孩子人生的领路人,只不过分工不同。
教育不是一方给予、一方放手,而是双方共同努力。
基于对孩子有利的共同目标,家长应当主动与老师配合、合作。
当然,老师们在学校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减少孩子的课外负担。
家长与老师,应是“互补”的关系,而不是互相“折磨”。
双方多一些理解,少一点情绪。
即使有人犯了什么错误,大家也要理性地去对待。
或许,作为父母的我们,无法改变当下的教育现状。
但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保持清醒。
千万不要让自己陷入教育焦虑,也别让孩子成为了“内卷”的牺牲品。
“点赞”+“在看”,祝愿世界上每一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
— END —
◆作者: 江火萤,处女星人,追求极致,真理是唯一的信仰。本文首发她悦(ID:yikange),。配图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