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胖”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发布时间:2025-05-03 08:56


胖瘦,是男女性别之外的第二识别步骤。几乎没有一个词可以像“胖”一样,给人如此强大的性格判断暗示。

人类赋予了“胖”无比丰富的内涵与隐喻。当面对一个胖子——在空间上占更多比重的人,总是比身材适中,毫无特点的人更容易引起我们对他们性格的揣测。

人们潜意识的观念,演变为“胖子的性格特征更容易判断”。人们往往会认为胖子们是不知节制、贪婪的,以致使自己身材臃肿、体重失控。与之相伴的,贪婪懒惰、迟钝、笨拙、愚蠢、怯懦。如果去知乎上搜索“为什么有人会讨厌胖子”,搜出的结果简直不堪入目,暴露了太多人的狭隘。


截自知乎

而事实并不一定,个人的品性判断本来应该通过长时间观察而得出。

在今天,“胖”仿佛已百害而无一利,“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调侃。我想通过分析“胖”这个词背后的隐喻,来揭示出为什么现在的主流文化以瘦为美,而对体重的担忧成为了普遍焦虑。

艺术中的胖瘦

想到中国古代传统美人,当然不能放过“肥环瘦燕”。野史记载,杨玉环身高1.64m,体重138斤。按现在的身材标准显然已经超重,是不美的。唐代仕女图中美人个个“面若银盆”(《红楼梦》中形容薛宝钗)。更令人惊讶的是,在东方传统审美中,与“肥”不同,“胖”包含着“喜庆”“雍容”“富贵”“端庄”等等隐喻,显然是一边倒的褒义。


图片来自网络

而在早期的西方艺术中,胖子的形象可以说集体缺席。那时艺术家创作的主题以神话传说、历史事件等宏大叙事为主,庄严肃穆是作品给观众的直观感受,而胖子形象显然难以承担起这样的职责。当艺术家将目光转向烟火味的人间百态、市井生活时,“胖子”开始出现在作品中。


约翰内斯·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佣人》

而这时的胖子往往是底层民众,他们因忙于劳作而体型粗壮有力,膀大腰圆,又因体力的消耗摄入过量的主食导致肥肉横生,而贵族往往不必付出体力劳动而体态纤细。

难以想象的是,现在被认为“愚笨”“好吃懒做”“自私小气”的胖子,在17-19世纪恰恰描述的是穷苦底层中付出劳动的人?

我个人认为,这是生产力发展后贵族和富裕家庭的“骗术”。

胖的隐喻

在物资匮乏,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民众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成为“胖子”也是一种奢望。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用“富态”来形容胖,富足、膨胀、家财万贯是称赞,这也是权贵,即财富的拥有者引人艳羡的特征。

但底层民众对权贵的反抗发掘了胖的另一层含义:贪婪、好吃懒做、自私、剥削、物欲、毫无节制。


肥胖的垄断资本家(讽刺漫画)

胖子背后代表的隐喻也在与时俱进,当权贵要与大腹便便、贪婪无知的暴发户划清界限,以显示自身的尊贵和优越感时,“胖子”被人厌弃,而“瘦”逐渐取而代之,成为家教良好、懂得自我节制的贵族与精英的象征,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现在。

人们开始愿意认为胖子们不懂得节制、懒惰、缺乏进取心、不愿花钱进行锻炼等等。这是一种直观的感受、主观范畴的判断,甚至没有刻意的思维过程。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是什么让“瘦子”优越,让“胖子”自卑?

这不是一个想当然的问题,背后有着深刻漫长的历史演变。

胖的无奈

也许有人会说:“我身边的胖子虽然身材不好,但因为性格很好,也收获了很多好朋友。”的确,胖子的另一层性格特点:心广体胖,自信豁达,包容乐观,也广为人知。电视媒体中,也不乏像贾玲这样可爱的胖胖的谐星。


可爱的贾玲

但他们或许忽略了一点:如果一个体型适中的人性格不好,人们往往只会认为她/他讨厌,但如果一个胖子性格不好,对他/她的称呼就变成了“死胖子”。这种用体型来攻击的词汇,在生活中层出不穷。而胖子的穿衣打扮、言谈举止等等,又在人们给胖子贴上不同的性格标签的依据。

人们渐渐地唯恐变成“胖子”,而已经是胖子的那些人,则变得小心、谨慎、自卑、敏感;与此同时,为了让自己在人间关系中保有一席之地,“胖子”又慢慢拥有了宽容、豁达、不计较、好相处等性格特征。

在某种程度上说,不是胖子们本来具有这些个性,而是外界因素塑造了他们的个性。当然不是所有胖子都属于这个范畴,这只是一种可能性。

而胖子的隐喻在不同社会历史背景下,内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内涵不是更新换代,而是不断叠加。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胖子的多重身份中,负面信息仍然占多数。

瘦的焦虑


而“胖子”的对立面——“瘦子”从过去“瘦骨嶙峋”的贬义,成为精英人群追捧的体型。

在健身的广告中,在媒介的渲染中,不仅胖的人要变瘦,而且瘦的人要更瘦,才是社会的标准。而关键在于,“瘦”无止境。人们不能给胖和瘦这类外观形容词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

笔者对于健身、运动没有任何反对意见,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生活确实应当是人们的追求与理想。但当整个社会对“瘦”追捧达到病态的程度,一些人为了保持瘦的体态催吐、厌食,许多人即便很瘦,却对自己的身材要求陷入“常态性不满”(Namantivediscontent),人群普遍焦虑时,我们需要思考的就不是自己的身材是否符合社会期待,而是这个社会期待本身是否存在问题。

在一个开明的时代,应该允许多种审美标准的存在,不是吗?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予你鼓舞,愿我们都拥有健康的身体,豁达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潘丽娃.艺术创作中“胖子”形象的隐喻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张晓礼.女大学生胖负面身体自我、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科技风,2015(17):222-223.

[3]韩金广.从“胖”“瘦”两类词窥探中国古代社会的审美意识[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7(02):100-103.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除)

网址:当我们谈论“胖”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http://c.mxgxt.com/news/view/951451

相关内容

当我们谈论新闻理想时,我们在谈什么?
讲习班第七讲 戴敦峰:当我们在谈论新媒体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我们谈论武磊时,我们谈论什么
《演员请就位》:当我们谈论流量偶像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北大光华徐菁教授:当我们谈论企业与公益时,我们在谈什么?
当我们谈“新浪潮”,我们在谈什么?
当我们说“社交新零售”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当明星人们谈论初恋时,他们熟悉感觉
女神和女明星对我们的生活到底有什么用,谈婚论嫁还是实在一点好
当我们谈论明星公益时,谈论的是什么?来听听黄晓明、喻言、王祖蓝的心里话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