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没读过莫言的书,却说莫言得诺贝尔奖与作品无关,有理吗?
这些年,陈丹青在公共场合说了很多话。“陈丹青笑经典话语100句”,“陈丹青最经典的句子50句”等,网络上到处是。这些话都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够犀利。我们看其中的一些就明白了他说话的风格了:
不要随便叫一个人“大师”,我不觉得中国有大师。
我最怕看见年轻人自卑,可是我们的教育就是让你越来越自卑。
这些经典语录确实让人找到了“一针见血”的感觉,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事实上,陈丹青不只是画家,也是一文艺评论家和作家,所以他的话自然是很有分量的,笔者对他也十分欣赏。但个人认为,他在评论莫言得诺贝尔奖这件事上,一直欠莫言先生一句对不起。这话从何说起?
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说实话在获奖之前很多普通人根本不认识莫言,对于他的获奖大家议论纷纷。而文坛名家们的态度也十分耐人寻味,莫言的好友如余华等人,替莫言开心得很,在各种场合夸着他;和莫言私下关系一般的,被媒体问到时则礼貌地表示祝贺。唯有陈丹青先生,在2013年5月份,接受文化频道的采访时,说了一些不一样的话,笔者把他的观点归纳了一下,大概就是以下几点:
1、我没读过莫言的东西,对他不感兴趣,对他的祝贺是礼貌性的
2、莫言得奖和他的作品关系不大,是诺贝尔委员会识时务了
说实话,一个文化大伽在公共场合会这样说话其实还是很少见的。虽然陈丹青在2016年10月29日的一次文化沙龙中,又表示看过了莫言的一些讲话后,觉得他还是挺有意思,很想去读一读他的书了。但笔者还是认为,就2013年他在这次采访中的言论,其实就欠了莫言一句对不起,原因有二:
1、首先,哪怕是在娱乐圈,娱评人都明白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要说一个电影拍得不好,先要去电影院看过那个电影再说;要说一个演员水平差,要看过他的电视后,举几个有说服力的例子。既然陈丹青表示自己并没有读过莫言的作品,那有什么资格去说他的得奖和作品本身关系不大,又凭什么说这仅仅是诺贝尔委员会在迎合中国读者呢?作为一个文化大伽,哪怕在听到莫言得奖前确实有这样的想法,也应该抱着怀疑的态度去读小说,去求证自己的观点,然后再拿出来说,这才是严谨的治学态度,不是吗?
2、其次,他的话在当时会影响很多人对莫言作品本身的看法。陈丹青一直是挺有号召力的一位评论家,他的每一句言论都会被放到网络上,这一点他自己应该也是清楚的。很多根本没有来得及看莫言作品的人,看到他这样一句定性的话,根本就不会再多想,会直接选择忽略莫言所有的作品。如果陈丹青是一个普通人,私下说几句不得体的话倒是没什么,但作为公众人物,夸人要讲原则,贬人要给理由。
综上,咱们暂且不论莫言作品的真实水平如何,毕竟这真的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笔者也确实觉得,不管莫言得了多大的奖,咱们作为读者都有权利不喜欢他的作品,这一点没有任何人能强求他人。但个人觉得,作为一个专业的文艺评论家和公众人物,陈丹青没读人家的作品之前,就公开说这样的话,是没什么道理的。大家认为呢?欢迎讨论。
网址:陈丹青没读过莫言的书,却说莫言得诺贝尔奖与作品无关,有理吗? http://c.mxgxt.com/news/view/953043
相关内容
陈丹青:我没看过莫言的东西,但知道他获诺贝尔文学奖与作品无关陈丹青:莫言的东西没看过,但我知道他获诺贝尔文学奖和作品无关
莫言得诺奖,陈丹青:获奖与作品无关,刘震云:国内多人都可获得
陈丹青为何说:没看过莫言的东西,但我知道他获诺奖和作品无关
陈丹青:莫言的东西没看过,但我知道他获奖与作品无关
陈丹青是何许人也?为何他会说:莫言能获诺奖,和他的作品无关?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为何作品没有编入教科书,反而受世人谩骂?
莫言作品将入高中语文选修读本 和获得诺奖有关
北大教授:有关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猜测多是炒作
第一次以汉语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不是莫言,而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