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背后的男人——孙正义和他的软银帝国

发布时间:2025-05-03 11:34

2000年,马云和阿里巴巴急需融资。一位日本企业巨头,孙正义,向马云伸出了援手,投资2000万美元。这场投资不仅拯救了阿里巴巴,更铸就了史上最成功的风险投资之一。孙正义以其精湛的投资眼光和激进的理念闻名,常年稳坐日本首富宝座,甚至曾一度成为世界首富。他领导的软银公司愿景基金规模庞大,几乎横扫全球科技独角兽,引领着资本市场的风潮。今天,我们将探讨这位孙正义背后的传奇人物,以及他领导的公司SoftBank。虽然SoftBank这个名字众所周知,但其具体业务却不为人所熟知。本文,我将为您详细解读SoftBank的业务模式和战略,让您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孙正义,一位韩裔,1957年生于日本。自幼勤奋学习,成绩突出,但与当时的日本和韩国同龄人相比,他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那就是他的冒险精神。在16岁时,孙正义偶然读到了日本麦当劳总裁撰写的一本关于经商的畅销书,深受启发,立志成为一名企业家。于是,他寻找到了书中提及的藤田田先生的助理电话,连续打了数十通长途电话请求见面。尽管多次被拒,他仍坚持飞往东京,表达了自己的诚意。最终,藤田田与孙正义见面,交谈了15分钟,并提供了两条重要建议:前往美国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术。这两条建议成为了孙正义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

孙正义迅速行动,前往美国加州求学,并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然而,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接受教育,他想要在富余时间中创造财富。于是,他开始每天花5分钟思考并发明。不到一年的时间,他积累了数百个创意,其中包括一台翻译机。这台翻译机后来以17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夏普公司。接着,孙正义又从日本进口游戏机卖给美国餐厅,也取得了不俗的利润。到了1980年,他已经赚得数百万美元。尽管这些起步有些梦幻,但它们展现了孙正义创业的天赋和勇气。

1981年,孙正义带着赚来的数百万美元回到东京。尽管这已经是很多人一生都无法实现的财富,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孙正义极具风险偏好,永远不会止步,只要还有筹码,他就会全力以赴。这种特质也逐渐形成了他的投资哲学。

24岁的孙正义在思考自己的下一步时,决定创办一个软件分销商。他打算批发大量软件并出售给电脑零售商,这个想法有点像一个软件银行,所以他将公司命名为SoftBank(软银)。软银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快速发展,成为软件分销业务的领导者。孙正义还出版了几本电脑类杂志,开拓了销售渠道。结合市场的快速发展,软银于1994年成功上市,市值达30亿美元,标志着公司的第一阶段成功。然而,对于孙正义来说,这只是开始。他的真正优势不在于微观层面的产品创新或公司发展,而在于把握宏观的时代潮流,并整合资源顺势而为。因此,他并不关心产品的具体细节,而是投资于大方向。

1995年,他看中了快速成长的公司Yahoo,并以1亿美元入股30%,这一举动展现了他的大手笔和策略性。虽然Yahoo的创始人对此犹豫不决,但孙正义以投资竞争对手的方式施压,最终成功入股。2012年,Yahoo上市后,孙正义的投资翻了2.5倍。之后,他将Yahoo引入日本,成立了雅虎日本,并在2004年达到了500亿美元的市值,为软银带来了巨大的回报,成为公司的支柱业务之一。

几年后,孙正义迎来了又一个重要时刻——在2000年,他投资了阿里巴巴。据他回忆,当时马云并没有一个像样的商业计划,但孙正义被他的人格所吸引,并且对电商这个领域非常看好。于是,在短短几十分钟的交谈后,孙正义就决定向阿里巴巴投资2,000万美元,占股34.4%。这笔投资在阿里巴巴14年后上市时,翻了600亿美元,增长了3000倍。在阿里巴巴的鼎盛时期,软银的持股甚至超过了一半。这两笔投资使孙正义迅速成名,被誉为可以与巴菲特相提并论的投资巨擘。

从1996年到2000年,孙正义投资了250家互联网公司以及其他行业的公司。这些投资使软银集团从一个仅卖软件和杂志的公司迅速转变为一个业务广泛的集团。1999年的年报显示,软银集团有六大业务板块,涵盖软件、媒体、互联网、金融等领域。软银集团于1999年成为一家控股公司,底下拥有255个子公司,员工数量超过6万人。然而,这些子公司的员工不包括软银投资的其他公司。总之,孙正义相信互联网、金融和技术领域有前景,因此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收购。

尽管有许多不成功的投资,比如Kingston等,但总的来说,孙正义的投资风格是赌注大,坚信自己的大方向。他的激进投资和收购覆盖了大量的互联网公司和业务,特别是在互联网泡沫时期。软银集团的市值在泡沫破裂之前达到了2000亿美元,孙正义一度成为世界首富。然而,泡沫破裂时,软银的市值急剧下跌,从2000亿美元跌至20亿美元,孙正义的财富也几乎荡然无存。

在那几年间,孙正义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公司濒临破产,每年亏损高达10亿美元。几乎所有的投资都在亏钱,雅虎股价暴跌,阿里巴巴还远未上市。这段时间可谓是孙正义迄今为止面临的最黑暗时期之一。他被迫将目光转向实业,寻找新的支柱业务以继续布局他的战略规划。孙正义首先瞄准了家庭网络的普及,在2001年进军宽带业务,成立了雅虎宽带,随后在2004年收购了日本电信。这些举措帮助他艰难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之后,孙正义又将目光转向智能手机的普及,进军电信业务。有一个有趣的插曲,他联系到了自己的偶像乔布斯。当时苹果尚未推出iPhone,但iPod却大受欢迎。孙正义给乔布斯展示了一个能打电话的iPod的草图,建议苹果可以制作这样的产品。乔布斯告诉他,苹果已经在研发iPhone了,并表示愿意让软银在日本销售。孙正义立即开始了移动业务,收购了沃达丰日本。两年后,iPhone推出,软银成为了日本的独家经销商。随后,软银又收购了美国电信运营商Sprint,并成功说服特朗普完成了Sprint与T-Mobile的合并。软银集团的电信业务后来更名为SoftBank Corp。总之,孙正义成功地抓住了实业机会,从2005年开始实现盈利,并逐年增长。2014年,他投资的阿里巴巴上市,这使得他重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再次开始投资。

2016年,孙正义将目光投向了芯片领域,特别是半导体公司ARM。尽管有人认为他买贵了,但他一直以来非常激进的投资策略以及对潮流和趋势的准确洞察力,让他敢于冒险。软银以320亿美元收购了ARM,成为软银集团的一大支柱业务。然而,即使收购了ARM,孙正义的野心也未被满足,他依然追求更大的投资。2010年,孙正义发布了软银未来30年的愿景,着眼于全人类的技术进步。他相信电脑很快就会超越人类大脑,带来奇点的到来。因此,他决定建立一个高达100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名为愿景基金。孙正义亲自向沙特王储MBS提出投资计划,最终成功获得了450亿美元的投资。软银还自掏腰包出资280亿美元,另外还得到了来自其他公司的投资。这个愿景基金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科技风投基金,被用来投资未来的技术公司。孙正义立即投资了80多家公司,包括滴滴、Uber、WeWork、Coupang和Grab等。2019年,孙正义又建立了一支70亿美元的拉美基金。这些基金成为了软银集团的核心板块,也是软银最出名的业务之一。

软银集团由约250个人,管理的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移动业务、ARM半导体业务、阿里巴巴股权和愿景基金投资。移动业务是软银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包括软银公司、LINE聊天软件以及持有的T-Mobile和德国电信股份。虽然移动业务产生了大部分销售额,但其市值仅占整个集团的十几个百分点。

ARM是软银的另一大业务板块,由孙正义以320亿美元收购,并完全控股。此外,软银还持有约15%的阿里巴巴股权,曾在2022年削减了其持股比例。软银最大的部分则是通过愿景基金、愿景基金2以及拉美基金进行的投资。这些基金投资的公司包括滴滴、Uber、WeWork、Coupang、Grab等。

然而,软银也有一些失败的投资案例,其中最著名的是对WeWork和滴滴的投资。WeWork的失败导致软银损失了大约100亿美元,而滴滴的退市也使愿景基金亏损了约100亿美元。这些失败案例给软银带来了负面影响,让外界对孙正义的投资理念产生质疑,认为他可能更像是一名赌徒。

尽管软银在某些时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由于孙正义极度激进的投资策略,市场对其股价波动持续关注。2022年,软银宣布逐步脱手公司业务,专注于帮助ARM上市。孙正义的投资风格让人无法预测,有人认为他是投资大师,有人认为他更像是一名赌徒。未来软银的发展路径仍然充满着变数,取决于市场的发展和孙正义的决策。

网址:马云背后的男人——孙正义和他的软银帝国 http://c.mxgxt.com/news/view/953483

相关内容

软银不再是阿里最大股东,马云和孙正义走远了吗?
马云生命中很重要的两个日本男人:孙正义和稻盛和夫,谁更厉害?
马云与孙正义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马云的贵人孙正义是一个日本人,怎么名字这么汉化?
马云背后不仅有女人,还有5个关键的神秘人物,助马云登顶
揭秘马云背后那些人脉关系
孙正义和中国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何作为日本人,起了个中国名字?
没钱没技术没计划,马云当年如何“磕”下高盛与软银两大金主?
他是马云贵人,虽是日本国籍,却一直以中国人自居,还有中国名字
程维不是马云,滴滴更不是阿里,孙正义在滴滴身上栽了跟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