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璋

发布时间:2025-05-03 13:09

一、家世与生平

陈璋(1470-1541),字宗献,号省斋,乐清县城南郭(又名“下垟郭”)人。曾祖钝,正统丙辰(1436)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曾奉旨出使朝鲜等属藩,以不辱使命显于当朝。陈钝是陈姓自乐清竹岗(今属玉环县)迁居县城南郭始祖。钝生穆,穆生愷。愷为陈璋生父,早逝。璋为长子,有弟璿、瑜。生母卓氏青春守节,抚育遗孤甚为严格。卧室有小楼,卓氏在其中放置书桌,待陈璋上楼后,抽去楼梯,命其读书,即便夏天暑热时节也不下楼,将粥盛在罇里,用手擎着,通过一个带小门的“月窟”递进去。

陈璋从小有“成人态,不喜遨游”,又极聪慧,“凡书传一目即识”。成化二十三年(1487),十八岁补弟子员。二十岁时在河岙(今柳市镇荷岙村)山中盖了几间房子作为书院,“矢志力学”。这座书院在陈璋出仕后捐作寺院,初名“德春庵”,后改为“德春寺”,今名德清禅寺,尚存,内有“陈省斋书院旧址”额及相关碑记,为乐清市文物保护点。

弘治八年(1495),二十六岁的陈璋考中举人。这一年,他还去白鹤寺讲过学。弘治十八年三月,陈璋中进士,同年五月,孝宗皇帝驾崩。陈璋在京一时未获选任,又想念母亲,就请假回乡,打算侍母终身。正德三年(1508),在母亲催促下进京谒选。当时太监刘瑾擅权,陈璋未授官而被勒令“致仕”,成为历史上著名的“进士致仕”笑柄。有人劝陈璋向刘瑾行贿,陈璋说:“官以贿成,吾不为也。”还与志同道合者十人写文章讥讽刘瑾的丑态,被逮入锦衣卫受杖刑,本意是乘机杖毙。锦衣卫一位卫官的妻子是乐清人,密使人赠药酒给陈璋,救活了这批受杖者。

经过两个多月的养伤,陈璋于秋冬之交勉强起程回乡,于正德四年春到家,此时母卓氏已经病笃。陈璋忍着伤痛到母亲榻前,母亲指着自己脸上的伤痕,这是陈璋少年在小楼读书时,母亲递粥未接住,被罇砸伤的瘢印,指责陈璋不能当官禄养之过,陈璋为之痛哭不已。二十天后,卓氏病逝。

正德五年八月,刘瑾伏诛,陈璋应召起用,到第二年夏守孝期满才进京,授刑部河南清吏司主事。正德十年,升贵州司员外郎,不久,再升福建司郎中。正德十一年,适逢三法司每五年“大审”之期,刑部为派遣到福建“录囚”的人选决定不下,尚书提名由陈璋前往,“诏可之”。正德十四年春,陈璋事竣还京,患痢疾,听说武宗皇帝将巡幸,与郎中陆俸极力谏阻,被罚跪午门外五日,再杖打三十下,以致伏枕五个月才能勉强起来,还被夺俸一年,贬往云南。

正德十六年三月,武宗驾崩。四月,世宗继位,陈璋得以再起,以资望升云南按察司副使,食三品俸。嘉靖四年(1525),调任山西行太仆寺卿(“行太仆寺”是明朝兵部设在边镇的掌管卫所营堡马政的机构)。嘉靖六年,任大理寺少卿。次年,升大理寺卿。嘉靖八年,担任会试读卷官。是年九月,温州人张璁升内阁首辅,陈璋再三称疾辞官,圣旨以“谙练明刑”褒奖挽留。嘉靖十一年冬,迁刑部左侍郎。

也就在嘉靖十一年的十一月,南京巡按御史冯恩上述劾张孚敬(即张璁)等,下锦衣狱。次年二月,移刑部狱。世宗皇帝认为冯恩弹劾孚敬等,与“大礼议”失意者有瓜葛,欲坐冯恩仇君无上律,论死罪。刑部尚书王时中为之剖白,遭夺职贬外。陈璋再上本剖析,终于使冯恩免于一死。

嘉靖十三年,陈璋致仕。此前,是年六月,南京太庙遭火灾,皇帝迁怒于守庙官员,诏命陈璋前往调查。陈璋查明是天灾所致,回京据实回奏,皇帝似乎没有明确表态,但怒意仍不为解。当时众人都为陈璋担忧,以为“上意不测”,陈璋不为所动;待回奏后,陈璋提出乞归的要求,但未获准,只得“强出莅事”。期间发生了一桩上官非法杖死小吏的案件,陈璋坚持治上官的罪,据说由此“忤执政意,遂以病不视事,归”。

致仕后,陈璋“足迹不入城市”,遍游家山。又出力创建宗祠,读书弄孙,并以历年积稿裒成《石壁山翁稿》《采衣后堂集》等别集。陈璋有子陈猷、陈枤,皆为举人。陈枤屡考进士不第,陈璋安慰他说:“读书制行,求无愧于古人而已,利钝非所计也。”又在晚年所作《八老亭记》中借自己“身羁宦途,劳劳半世”的经历,发出“适志惟泉石,知心籍友朋,功名非所问,富贵安足期”的感慨。陈璋弟陈璿早亡,遗有二孤儿,陈璋抚育不啻己出,“给田以食,分宅以居,俾各有成立”。

嘉靖十九年,陈璋旧创伤发作,百疾丛集,于嘉靖二十年(1541)正月二十五日弃世。

二、“法家”陈璋及其著述

陈璋二十四年的仕宦生涯(1510-1534),有近二十年是在刑部、大理寺度过的。作为一位“法司”从业者,陈璋不但自己重法、学法,而且亲自注解、著作法律书籍,还主张官员都要读律。陈璋认为,“士而不读书,谓之废学;官而不读律,谓之旷官”,在刑部侍郎任上,他“日以律法与诸属讲明,故一时多以刑名著闻”。

大致在担任主事期间,陈璋就着手整理、汇集刑部的审讯档案,研究当时的法律制度与操作程序。在福建“录囚”的三年中,陈璋写了一本叫《恤刑录》的书。在此前后,他得到了一个“法家”的称号。从其生平可以看出,陈璋作为“法家”的名声不仅得到同僚与刑部尚书的认可,甚至连皇帝都有所知晓。在标榜儒家意识形态的明朝,“法家”的称号是意味深长的。兵部尚书胡世宁说陈璋“知法而能恕”,虽为赞美之词,也说明了当时的普遍认为“知法”者多是“残苛刻薄”之徒,陈璋在这种环境里坚持“法家”作风,颇为不易,所以当时有“介独自立”的评价。

陈璋的“介独自立”也表现在他对自身“法家”身份的认同与践行。陈璋在明朝中期官场上的表现,更像是一个职业化程度较高的法官,在政治方面的立场反倒显得比较的超脱。嘉靖初,满朝文武大部分被卷入那场旷日持久的“大礼议”,为了维护各自心目中“礼”,也是为了各自集团的利益,大臣纷纷站队,表达立场,一些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另一些人则因此飞黄腾达。陈璋是少数不持立场的大臣。

陈璋不是那种无原则的人,他在正德朝的经历说明了这一点。他之所以选择在“大礼议”中不持立场,更多是出于对意气之争的冷静回避,所以有人认为在陈璋心目中,法司官吏的职业身份应当超越政治身份。陈璋作为“法家”的冷静和“介独自立”恰恰在政治纷争中保护了自己,仔细分析陈璋在嘉靖朝的经历,可以看出那位以“恩威莫测”著称的世宗皇帝对他还是比较认同甚至刻意回护的。比如张璁刚任首辅,陈璋就再三请辞,世宗不以为忤,还予以褒奖、升迁;冯恩一案,世宗已经亲自上纲上线定了调,连刑部尚书都为此丢官,陈璋却成功守住了法的底线和自身的职业生涯。

这里不妨谈谈陈璋与张璁的关系。两人在仕宦上有一段交集,关系原本似乎是不错的,后来却甚是冷淡。张璁年长于陈璋十三岁,但出仕较迟(正德十六年进士)。当陈璋谏阻武宗巡幸受杖时,刚“释褐礼部”(会试后未及殿试而武宗崩)的张璁闻听消息,“亟往贺曰:宠辱不惊,死生不贰,先生有焉”。又有一首《柬陈宗献郎中》的诗,大约也是张璁在这件事后写给陈璋的,其中有句:“乡里才名见此人,十年出入独情亲。吾方问子为章服,子却寻吾换幅巾。”两人相互交换官场进退之意,应该还是当得起“情亲”二字的。张璁随后在嘉靖初期的“大礼议”中应机崛起,以至入阁、升首辅,陈璋却在张璁任首辅后再三称疾辞官,又冒险保护冯恩,可见两人关系已经十分微妙。

冯恩狱谳定后,新任刑部尚书聂贤一向就很看重陈璋,至此更是彻底信服,亲自出面刊刻陈璋的“《比部》《恤刑》之录,以为法家式”(明王廷相《刑部左侍郎省斋陈公墓志铭》)。《比部》当即后来传世的《比部招议》(又名《比部招拟》),据考开始动笔于陈璋在刑部主事任上,系辑录于谦、张伟、赵燧、刘瑾、何锦等五大案件的审讯录与官员拟议定罪、皇帝裁决等档案而成,最初还有陈璋的注释见解文字,聂贤刊刻时删省了这部分内容。这部书的明刻本在清末已佚,现存有两种版本,一为台北傅斯年图书馆藏明抄本,一为国家图书馆藏民国二十四年上海大东书局石印线装本(乐清图书馆有复印本)。大东书局写印本题“董康鉴定”,钤有“国立北平图书馆珍藏”章。据陈纬先生分析,《比部招议》旧传为二卷,而大东书局写印本不分卷帙,所录又止于景泰之后,因此极有可能是残存的下半部(参见《陈省斋年谱》附《<比部招议>琐考》)。

除《比部招议》外,陈璋的其他著述,包括《恤刑录》,以及晚年自辑的《石壁山翁稿》和《采衣后堂集》两部别集均已失传。据陈璋六世从孙陈玠《答道府县取先太高祖状志书籍目录应诏序》,这两部别集至清初尚在,却于顺治十五年(1658)冬“海寇陷城,阖邑兵火”中焚为灰烬。

三、诗文选读

1.《重阳前一日游能仁》;

2.《八老亭记》;

3.《比部招议》节选(《中国学报》第六期“丛录”)

1.重阳前一日游能仁

独上高峰望远荒,龙湫飞瀑洒衣裳。溪山有待头颅白,时序无言木叶黄。长得寻僧来梵宇,何须起早借明光。昨霄风雨重阳近,邠老诗成寄草堂。

2.八老亭记

诗之歌“天保”也,类及山川,窃疑亦颂祷之谀词耳!人何能如山川也哉! 然而其始也毓山川之秀以生;其终也得山川之趣以老。即谓如山川可矣。乐邑附城皆山,其最著者箫台也。相传为王子晋吹箫处,山畔有泉, 王子常沐箫焉,因以名是泉。

赵君克虞生长于斯,自号箫泉居士,迨晩年弥高,而德弥邵,为邑大老,一时所称。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者,同姓者三:良修、友松、 澜岗;异姓者四:余廷臣、张崇翰、屠鹤溪、蔡象贤,皆黄发秀眉,台背儿齿。《记》曰“大老无朋”,殆不然矣。

翁思是八老者, 始同毓沐箫之秀而生,终同得沐箫之趣而老,能无拳拳于斯乎。爰筑亭于其间,颜曰“八老”。相与徜徉风月,笑傲林泉,即以方洛社之群英,虎溪之三叟,何多让焉!或谓在昔申公八十而改蒲轮之招,伏生九十而下太常之间。以八老齿德交尊如此,而征辟无闻,璧帛不及,得无叹斯亭之寂寞欤?不知八老盘植自娱,以养其年,初无名心也。

若以结亭为媒身之阶,是亦终南之捷径耳。其贻玷山川实甚,八老宁忍为此态哉!盖适志惟泉石,知心籍友朋。功名非所问,富贵安足期。筑斯亭也,朝棋暮饮,了却百年事业,竟不知老之将至,此其所以为八老欤?

余身羁宦途,劳劳半世,归依乎君,白发翩翩,附八老骥尾,忻慕执鞭。因乐得而志其胜概。

[以下书籍均有刊载:《温州历史文选》(瓯越文化丛书,潘猛补编,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02)、《温州历代碑刻二集 上》(温州文献丛书,吴明哲编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04)、《乐清谱牒文献选编》(乐清文献丛书,蒋振喜选编, 北京:线装书局, 2009.12)]

3.《比部招议》节选(《中国学报》第六期“丛录”)

网址:陈璋 http://c.mxgxt.com/news/view/954823

相关内容

朱元璋与陈友谅有何关系?他们是敌是友?
饰演过朱元璋的明星,陈宝国、李立群太“正气”,而他最接地气儿
饰演过朱元璋的明星,陈宝国、李立群“正气”,而他最接地气儿
CBA官宣CBA全明星周末星锐赛名单,山东男篮陈玖璋入选
苏国璋
朱亮祖和朱元璋什么关系
《朱元璋传》丨草根皇帝的逆袭之路
朱元璋和小明王是什么关系 朱元璋和小明王有关系吗
揭秘电视剧《朱元璋》:二虎真被朱元璋放走了吗?还原历史真相
他是明朝名将,球星朱芳雨的先祖,竟被朱元璋鞭杀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