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不清不楚?巧用“逻辑四定律”,帮你解决表达问题

发布时间:2025-05-03 17:43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你花了很多心思做的方案,拿去跟领导汇报,领导听后却皱着眉头,说听不出你的重点在哪儿?你跟朋友分享八卦,却被朋友吐槽,你说得不清不楚,她没听明白?你给新来的同事介绍工作内容和流程,他却频繁提出疑问,说你刚才好像不是那么讲的?我们都知道,与人沟通交流时,能让别人听懂自己说什么很重要。可是,如果我们表达得不清楚、前后矛盾、缺乏逻辑性,不但会给听的人带来困扰,也会影响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甚至会被领导批评,被朋友吐槽,被同事质疑。

那么,你想不想知道,有什么快捷的方法,能够让你迅速掌握逻辑思维规律,及时修复自己的bug呢?

今天我会给你分享《逻辑思维与口才》这本书里提到的“逻辑四定律”, 它可以帮助你摆脱沟通困境。“逻辑四定律”的核心方法有四个,第一个是利用同一律,明确说话主题;第二个是遵循矛盾律,保持思想一致;第三个是善用排中律,清晰表述观点;最后一个是用好充足理由律,提供论据支持。

我相信,掌握了这些规律,你再回过头去想想自己曾经被吐槽过的那些讲话内容,就能轻而易举地发现存在哪些逻辑性的问题了。你也会明白,怎样做才能让自己说出的话更容易被别人听懂。

首先,我们来看“逻辑四定律”的第一个定律:同一律。

一、利用同一律,明确说话主题

什么是同一律?就是说你在讲话时,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你要紧紧围绕着这个主题去讲,不能随意转移主题。可能你会问?假如我要展开讲解呢?那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偏离大主题,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

打个比方,你是一个负责招聘工作的HR,去跟领导汇报工作,你汇报的主题是,疫情环境下,招工存在哪些困难,以及应该采取什么应对措施。你围绕着主题,谈到工厂生产线的作业环境,这是可以的,因为如果作业环境不好的话,员工就不愿意来你这干,这是你招工难的其中一个原因。但是假如你转而大谈特谈生产线怎么整改,这恐怕就脱离主题了。领导也会质疑你,你这次汇报的重点在哪儿?

所以,在说话时,你要时刻记住,你今天来跟领导汇报的主题,是招工难的原因,除了作业环境不好,可能还有其它一些影响因素,比如公司福利、工资水平、岗位作业难度等等。在分析完了作业环境这个问题以后,你可以这么说,“我建议通过整改生产线来改善作业环境。”像这样,把整改生产线作为改善措施,简单地一笔带过,然后还是回归到你招工难的主题上。

好了,关于同一律,我就给你讲完了。接下来,我们来看“逻辑四定律”的第二个定律:矛盾律。

二、遵循矛盾律,保持思想一致

什么是矛盾律?就是指在你讲的一句话里,不能同时存在两个互相矛盾的概念。

具体怎么理解呢?我给大家讲个“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吧,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在卖长矛和盾牌的时候,他先拿出了矛,鼓吹自己的矛是多么的锋利,能戳穿任何盾牌;然后他又拿出了盾,吹嘘自己的盾是多么坚硬,什么样的矛都戳不穿它。于是,旁边的人就问他,“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这个卖货的人顿时就哑口无言了。因为他的话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可能你会觉得,现在应该不会有人讲这么明显的自相矛盾的话吧?其实不然,很多人讲话喜欢加一些词语,以为这样会让自己说的话变得委婉一点,但一不小心,就会违背了矛盾律,让听的人摸不着头脑。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在部门的分析讨论会上,同事小王发表了他的看法,你说,“我基本上完全不同意小王的观点。”那大家可能心里就会嘀咕,“你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还是有一点儿同意?”为什么呢?因为“基本上”和“完全”是两个有着不同逻辑意义的词,“基本上”的意思是“绝大部分但不完全”,也就是说,你说的这句话就变成了“我既不完全,但又完全同意小王的观点。”也难怪大家会听糊涂。

所以,遵循逻辑思维的矛盾律,可以帮助你保持思想的一致性,不会让人产生困惑不解,别人能够清楚地听懂你所表达的意思。

接着,我们再来看“逻辑四定律”的第三个定律:排中律。

三、善用排中律,清晰表述观点

什么是排中律?简单来说,就是你在讲话中表达观点的时候,立场必须坚定,观点鲜明,肯定什么,反对什么,赞成什么,批评什么,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含糊其词。

我们看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妈妈晚上下班回家,女儿上前邀功,说她今天考试得了100分,要奖赏。假如妈妈说,“我是不赞成因为考试考得好给你奖励的,但我认为适当的奖励也是必要的。”那么女儿肯定会一脸懵圈地问,“妈妈,那到底奖还是不奖啊?

其实我们可以理解妈妈的心情,她可能觉得不能因为孩子一次考试考得好,就给予物质奖励,那么以后养成习惯,不给奖励就不好好学习。但同时妈妈又觉得,适当地给点小奖赏,比如一朵小红花,一个大大的赞,可以激发她的学习动力。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心态,她在讲话时才会轻易地犯了逻辑错误,既表示了不赞成又表示了赞成。

那应该怎么说呢?可以试试这样跟女儿讲,“宝贝,妈妈很高兴看到你考试得了100分,这是你努力的结果,所以妈妈奖励你一朵我亲手制作的小红花,以后还要继续加油哦。”明确表达了会给孩子奖赏的观点,也鼓励她好好学习。

所以,遵循逻辑思维的排中律,可以帮助你清晰地表达观点,它跟矛盾律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能够让别人明白你所表达的意思。

最后,我们来看“逻辑四定律”的第四个定律:充足理由律。

四、用好充足理由律,提供论据支持

什么是充足理由律?简单来说,就是在你表达一个观点之后,要有论据来支撑你的观点,让人听了之后觉得言之有理,很有说服力。

在使用充足理由律的时候,你可以引用故事、案例或数据来作为你的论据,而且,这些论据一定要是真实的、准确的,经得起检验和推敲的。否则,如果你引用的资料听众发现有失实或错误的地方,那么你整个讲话都会被大打折扣。

比如,你认识了一个做微商的人,他总是喜欢跟你说,“快来跟我一起干吧,你看我的上级Lisa姐,加入团队才三个月,就喜提劳斯莱斯了。”这就是典型的违背了充足理由律的例子。

为什么呢?我们来分析一下,你认识的这个做微商的人,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团队,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跟我一起做微商,非常挣钱!”为了支撑他的观点,他用了“三个月喜提劳斯莱斯”作为论据,但是这个论据一点也经不起推敲。大家可以去网上查一下售价,一辆劳斯莱斯的价格,少则450万,多则上千万。假如我们按450万来算,三个月平均下来,一天得挣5万块,卖什么东西这么好赚?你信吗?

所以,论据真的很重要,如果没有论据支撑,你表达的观点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不能让人信服;但如果你的论据明显失真,更是会起到反作用。所以,运用好逻辑思维的充足理由律,可以帮助你有效说服别人。

【本期小结】

好了,“逻辑四定律”的全部内容我就跟你分享完了。总结回顾一下今天的课程,我们认识到如果自己说话缺乏逻辑性,会给别人带来困扰,让别人听不懂我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通过学习“逻辑四定律”,我们知道要想使自己说话有逻辑性,可以这样做:第一,利用同一律,明确讲话的主题是什么,围绕主题去展开,不跑题,这样能够始终吸引听众的注意力;第二,遵循矛盾律,保持思想的一致性,说话就不会自相矛盾,别人能够清楚地听懂你所表达的意思;第三,善用排中律,立场坚定地表述观点,要么赞成要么反对,不会让别人感到困惑;最后,用好充足理由律,在我们表达完观点之后,再提供论据支撑,有理有据,会使人更加信服你。

网址:说话不清不楚?巧用“逻辑四定律”,帮你解决表达问题 http://c.mxgxt.com/news/view/957791

相关内容

刘先银经典点说:中国形象基于艺术表达的文化逻辑,荷花定律竹子定律金蝉定律
表达能力差,说话没有逻辑:掌握三个步骤,让你能说会道
问卷逻辑设置选择
如何解决人际关系问题,这些实用技巧帮你遇到问题不再尴尬!
略论法律推理中的四种逻辑方法
【刘新文】逻辑常项问题——从金岳霖的观点看
英语四六级阅读四大逻辑关系
女明星说话技巧大揭秘:你也能轻松掌握!
《逻辑帮帮忙》:小学生也能成为侦探
刘润《底层逻辑——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要点抄评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