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房琪,这样的情景我真是没料到。
她并没有犯下任何实质性的错误,也没有对任何人不尊重。
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她的说话方式,让一些人不太喜欢,结果引来了满天飞的辱骂和恶搞。
这实在让我目瞪口呆。
回顾她在综艺节目中的表现,作为队长,她尽职尽责,没有任何指责的地方。
谈到专业,她的能力虽然不是顶尖,但绝对称得上认真努力、兢兢业业。
可是因为两次沟通不顺,她却成了万人唾弃的对象。
第一次是她和队友彭小苒、何泓姗在排练时发生分歧,关于是否加RAP以及排练时间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她认真听取了每个人的意见,尊重了大家的时间。
她没有发火、没有摆臭脸、没有推脱责任,也没有攻击任何人。
不过,就因为她说话没有做到滴水不漏,
——就因为说话不够圆滑,
她就被扣上了“控制欲强、焦虑型领导”的帽子,被人说成是言辞讨厌。
结果,她上了热搜,被全民谴责,骂了一天又一天。
这不就是欺负人吗?
第二次是因为在叶童选人时,选了房琪。
房琪在其中提到:“担心叶童姐姐的精力问题。”
叶童回答:“你怀疑我的精力,我觉得你有问题。”
这一段被剪辑、炒作后,评论风向全是指责房琪情商低,说她有年龄偏见、不会说话。
但说实话,我并没有看到房琪有任何恶意,也没有看出她对人有任何不敬、贬低或狂妄的态度。
对这些过度解读,房琪自己也一定懵了。
当时节目里,她愣住的表情持续了好一会儿。
这两个片段成了她被“定罪”的证据,
她被推上了赛博审判台,一轮又一轮地被审视、被判刑。
网友们拆解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试图找出所谓的“罪证”,
义正辞严,严加指责,仿佛自己是正义的化身。
即便是叶童出来澄清,说他们相处得很好,气氛也非常融洽,
她也没有怼房琪,那句话不过是她个人说话方式的问题。
她还提到:“女性之间最美好的关系,是共情和理解,相互欣赏……”
但这些都挡不住网友们的疯狂攻击。
其实,现在讨论房琪作为队长是否焦虑、是否可以以“担心精力”来婉拒,并不重要——
我相信大家心中都有答案。
我想探讨的是:“不完美的表达”是否真能成为女性的原罪?
一个女艺人,如果没有失职,没有摆烂,
在综艺中认真完成任务,在旅行视频里提供高质量的内容,
只因一句不够圆润的玩笑、一场不顺利的沟通,
她就被当成了全民公敌。
这是不是太荒唐了?
是不是让人感到害怕?
它背后反映的社会病症是什么?
那就是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越来越严苛。
我们对男人的要求只是“别犯法,不家暴、不出轨、不偷税漏税、不转移财产、不对孩子不管不顾……”
但对女性,不仅道德上要完美,经济上要独立,语言上还得温柔如水、滴水不漏,
你的真实情感不被允许流露,表达必须没有漏洞,语气词都要仔细推敲。
这不就是一种新的“裹脚布”吗?
所谓的“高情商”标准,不是套在女性脖子上的隐形枷锁吗?
看看隔壁吧。
《无限超越班》里,张丹峰无论人品还是专业,都令人咋舌,
但他依然在综艺节目中获得了大批粉丝和高收入。
陈志朋,穿着奇装异服、涂着艳妆,靠哗众取宠博得眼球,
舆论场上对他的宽容态度依旧存在。
而如今,他凭借励志人设重新赢得好评。
有人围攻他们吗?
没有。
面对男性时,舆论的宽容度总是高一分。
但审判女性时,她们只需要在一个小小的节点上没有让所有人满意,就能遭受铺天盖地的网络暴力。
这多么悲哀。
一直以来,女性在公共领域发声,面临的修辞审查比男性严苛百倍。
我们似乎默认:
男性犯错是“人之常情”,而女性犯错则是“天理难容”。
像房琪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仅仅因为说话方式,她就被不容分说地钉上了“绿茶”的耻辱柱。
房琪走到今天,不可能真的是因为文案和剪辑能力的原因。
在短视频的领域,房琪的视觉诗学依然无人能及。
我见过无数模仿她的博主,
但至今,只有房琪是唯一的。
即使用了相同的摄影、文案、剪辑模板,也没人能超越她。
对于她的成功之路,大家不必嘲笑。
恶搞模仿也没有必要。
能够站在千万人面前的人,必定有其独特之处。
我们要知道——
建一座塔,比摧毁一座塔要难得多。
敦煌壁画的修复师也曾说:“古人建窟需要百年,而毁坏只需一铲。”
如果我们习惯了盯着别人身上的黑点,忽视他们的闪光点,
就会陷入毁灭和审丑的狂欢中。
大家不再因真善美而动容,只因假丑恶而失控。
这样的社会无法容忍“不完美的美好”,真是可怕。
它最终会把人心变成满目疮痍的荒原。
那些攻击房琪“假文艺”的人,或许应该思考:
当全网都在解构诗意、消解浪漫时,
我们是否也在失去仰望星空的能力?
当我们习惯用放大镜审视他人时,
是否也在为自己编织牢笼?
如果房琪能看到这篇文章,我想对她说:
撑下去!
给舆论一点空间,给自己一些时间。
不要被恶评击倒,不要因为暂时的风波而改变方向。
网络是流动的,善变的;审美是朝令夕改的;人设也充满波动。
像曾经备受争议的鲁豫、大冰和朱丹,
如今都已通过专业能力、知识储备和悲悯之心重新赢得大众的认可。
舆论的风向标始终在摇摆。
唯有专业能力,才是永恒的定海神针。
所以,作为创作者,请继续用作品说话;
面对围观者,依然保留三分慈悲。
在这流沙般的时代,没有人能永远正确,也没有人永远无瑕。
即便深陷流沙,也请相信:时光终会筛去浮尘,让真金在风暴中熠熠生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