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李玟——唯一走出国门跻身欧美的华语唱功天花板,为何轻生?
斯人已逝,李玟作为华语歌手之中,唯一一位走出国门,登顶欧美巅峰舞台的歌手,对于华语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李玟不同于邓丽君、王菲的日本发展,也不同于周杰伦的亚洲时代周刊封面,李玟是有实质性的华语歌坛历史突破——2001年,李玟成为第一位登上奥斯卡颁奖晚会献唱《卧虎藏龙》主题曲《月光爱人》的华语歌手,同时成为了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提名的歌曲原唱,踏入世界音乐核心欧美巅峰舞台。
这次舞台演出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就是华语音乐、华语文化的美,拥有了让欧美人也能欣赏美的灵魂,即使是欧美的排外标准,中国华语音乐的美同样可以无视国界达到艺术巅峰。这是邓丽君、王菲、周杰伦无法做到的。李玟在1999年,就有一张销量200万的英文唱片,本质身份先是欧美歌手,然后再学习欧美先进经验之后,她并没有抛弃文化,返回华语发展。
李玟的声乐概论:23年前的混声大成,以欧美经验不断培养华语市场审美。
从声乐唱功整体上,李玟的身上有欧美歌手的特质——唱功达到了自信、感染力爆炸的层次。欧美歌手和华语歌手最大的差别就是,欧美歌手自己很带劲唱嗨、听众也很带劲听嗨了,但是华语歌手普遍是自己唱的很嗨,但是听众没感觉。或者说听众很High,而歌手死鱼一样敷衍应付。差异在于,歌手无法具有感染力,而唯一例外的就是——李玟是一个华语歌手拥有欧美特质的唯一性感染力歌手。
从音色上讲,李玟是音色大满圆状态,而是23年前的混声大成歌手,当下2023年的声乐流行音色:强混、弱化、平衡混、头声,这些技巧,在23年前李玟就拥有了,对于华语音乐的音色审美而已,李玟的出现本质就是将欧美乐坛的先进经验带入华语乐坛的先知者身份。
因为李玟的生长环境本质就是美国,她很早就接触欧美的音乐、声乐教育,而欧美的声乐80年代就等同于我们2023年,90年代20岁的李玟,拥有的欧美声乐市场已经非常娴熟了。
从音域上讲,李玟在40岁之前的巅峰音域是E3-A6的极限音区,质量咬字音域在E3-F5两个八度+小二度,G5-A6之间大部分都是非咬字的头声和哨音,其中E6绝美。可以去观看一下李玟翻唱雷迪嘎嘎的《Bad Romance》的升调视频,堪称完美的技术和音区表现。这样的音区对于华语歌手而言,就属于天花板级别,而且五组高音的质量李玟普遍是碾压华语歌手,因为发音点的延音逻辑,李玟是没有中文字正腔圆思维的干扰。
从腔体上讲,李玟的核心就在于情绪化大嗓,这里就体现除了李玟的处理思维和传统的华语歌手腹腔支撑气息共鸣不同。欧美歌手歌声感染力强烈的特质,源于他们并不会将某一种技术单独拎出来做丁是丁卯是卯的分析,他们会偏向于情绪化的审美和运用,所有的技术都是为情绪化服务。当情绪足够自然而然技术变化水到渠成。
这种腔体情绪化思维的好处是便于对于细节的掌控、渐强渐弱的处理,情绪化的共鸣很强,难点就在于必须有系统化的兜底思维,每一个技术的娴熟度要很高很高。而华语歌手普遍达不大这种技术熟练度,即使是华语最强的林俊杰,他也有时常腔体打架前后矛盾的问题,这因为童年时期并没有体系的渗入,后期学习很难达到这种情绪化思维,只能停留在渐强渐弱的程度。
综合而已,李玟的声乐唱功,对于华语音乐是非常好的先知者,尤其是她在《歌手》获得歌王的期间,让每一个听众都能感受到了音乐的美感不仅仅是曲高和寡和单纯的声线,还有现场的情绪、气氛、和歌手本身的互动和投入。声乐的巅峰形态一定是共情,李玟在这一点上对于华语音乐的舞台表演有较大的标准化模版贡献。她对于欧美经验的华语市场运用推动较大。
以下从声乐维度具体分析李玟音色、音域、腔体三点:
1:音色;
李玟的音色,在声带底色和音色技术上是非常标准的欧美体系,声带底色偏向于小嗓R&B思维,整体紧张度偏高,音色技术则是标准的强混大嗓。声带底色的小嗓这一点在低音区和中音区咬字上较为明显。以小嗓唱中低音的思维是欧美音乐较为常见的音色处理,因为流行音乐的中低音很难具有较完美的音色明亮度和声线律动,这导致了一个基本问题:华语听众基本上只记得住音区更高的副歌,记不住音区更低的主歌。
导致这个原因的核心因素在于,副歌的音色往往更具有芯体美感,而主歌的音色往往难以具有声线表现,对于倾听的听感体验不好。中文歌曲尤其如此,因为中文还需要去听声辩词,而汉语拼音的存在会让很多次串味。
李玟的这种小嗓底色的优势在于:中低音区可以提供给主动抬喉位,很边缘化声带闭合,让音色具有紧张的芯体听感,声线的律动较大,而且不会产生不利于女生低音咬字的松弛感,整体的音色明亮度较好,整体的假音成分较高,真声偏低。是较为标准的欧美R&B思维。这里和我们华语学院派青歌赛的思维产生了割裂。
我们华语歌手的顶级青歌赛歌手的低音普遍就是以真声松弛感为主,比如说谭晶、姚贝娜、黄绮珊等人,他们的低音区真声质量很高,假声比例很低。优势在于情感真挚适合反复倾听,但是劣势在于Live稀碎,基本上听不清咬的什么字,商业的流行性效果为零。声线是一种糊状,而不是线性的律动感。
当音区从低音区到了高音区时,李玟的音色逻辑就开始直接升华——强混声欧美大嗓。我们常说欧美女歌手唱的好听,无一例外他们所有的欧美歌手都是强混声大嗓,比如说阿黛尔、婕西姐、席琳迪翁、玛利亚凯莉等人,甚至于欧美大嗓就是声乐的商业巅峰。李玟从HIgh C开始,一直到F5都是完美程度的强混声大嗓,而且李玟获强混声的时间点和黄绮珊是一致的。
李玟2001年的奥斯卡表现上就已经强混声HIgh C较为成熟了,美感极佳。整人从HIgh C开始就变为了一个霸气的舞台掌控者,整体的声压表现,在李玟多次的Live演出之中极为惊艳,整体的强混真声芯体和泛音美感拉满。这种表现依旧具有欧美职业歌手的标准唱功实力派水准。
2:音域;
李玟CD音域:E3-A6;
李玟Live音域:E3-E6;
李玟质量音域:E3-F5的咬字,F5-E6的海豚音;
在音域质量上,李玟不同于其他华语歌手,李玟很简单——情绪正常就是巅峰状态,情绪如果不正常唱的就非常不尽人意。
李玟对于声乐艺术的处理,是一种基于自身共情能力的情绪化纽带,她开心的时候唱的完美,但是当唱不好的时候,她会加倍情绪低落。腿部的伤势,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和声乐水准,对于情绪化艺术理解的李玟而已显然无法接受。这才有了轻生的行动,从声乐上知晓的信息就是如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缅怀李玟——唯一走出国门跻身欧美的华语唱功天花板,为何轻生? http://c.mxgxt.com/news/view/960754
相关内容
李玟唱功如何?如果李玟登上《歌手》可与欧美抗衡吗?绝对秒了!欧美乐坛的华语天后:李玟的传奇之路
李玟走了,美国为她降半旗,她在欧美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力?
李玟:让国际舞台的大门为华语歌手开得更大
随李玟远去的,还有一代华语乐坛
逝者|告别李玟,华语乐坛的第一个全球化音符
48岁之殇:李玟、大S与那些未完待续的才华人生
李玟去世,华语圈唏嘘
李玟嫁给美国大富豪,花销超过1.5亿,年轻时的一个决定后悔一生
李玟因抑郁症轻生去世,她的一生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