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西游记》对于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定位——心猿木母

发布时间:2025-05-04 03:29

八六版的西游记,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详,但是看了这么多年的《西游记》大家真的看懂了吗?

一:猴王出世,大闹天宫

我们看西游记,总是从猴王出世开始演,其实本身这个故事的主线是,唐僧西天取经成佛的故事,他的灵感应该来自于玄奘法师去天竺取经,而这四个徒弟,其实就是把玄奘法师内心的磨难和路上遇到的心理斗争具象化,真正的玄奘法师,去天竺取经连来带去18年,历经的磨难可想而知。今天我们就要讲的是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定位,在原著中孙悟空被称为心猿,猪八戒被称为木母,其实都是有深意的。

美猴王

猴王初问世,孙悟空是天生的石猴,其实这就是一个意向,每个人在初生未经教化的时候,就如一颗顽石,就如一个猴子一样,其中有个成语叫顽石点头,形容思想教化的重要性,就是这么个道理,也许吴老爷子早有预感,人类和猿猴是近亲,这个比达尔文的进化论还要早200余年,这就是古人,神乎其神的想象力,我们前面讲到的蒲松龄写的,身份识别门禁系统,和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妙。

通常,无论是去学校,还是师傅收徒弟,都会先教做人后教做事,悟空的师傅就只叫了他本事没有教做人,因为这个时候的孙悟空还是在妖的范畴,我们看到西天取经这么多妖,除了有后台的下场都特惨,就因为他们不可教化,才有了后来的大闹天宫。

二:屡遭磨难,终成心猿

注意大闹天宫的时候,孙悟空已经得到天庭的承认,成为齐天大圣,虽然玉帝一口一个妖猴,也只是出气罢了,后来上天基本都称大圣,玉帝对他也很客气,这个时候的孙悟空已经完成了蜕变,完成了从妖到仙的转变,等到压到五行山五百年,别了六贼大家可以看到六个贼的名字,其实就是七情六欲的六欲,直到后来戴上紧箍咒以后,孙悟空彻底转变从一介小仙转变成了后来的心猿。这个时候的孙悟空就完全不一样了,唐三藏从这个时候,才真正的开始了自己的行程,而指引他往前走的就是心猿。

心猿——孙悟空

大家看到,孙悟空总是师徒四人走在最前面的那个,所谓动机大于目的,他就是内科指引着三藏法师往西去的佛心。每次克服磨难出力最多的总是孙悟空,因为其实取经路上最大的磨难,就是自我的否定,不断的在种种的自我怀疑和诱惑中烦恼中走出来,靠的就是一颗坚定的心。

二:陆经西域,收得木母

原著中明确指出,猪八戒带的那个地方叫乌斯藏高老庄,也就是西藏地区,猪八戒在原著中是一个野猪的形象,给他的意向就是木母,师徒五人,暗合五行木母,其实就说的猪八戒相当于一个从母亲的身边离开的本来的自我,就是写的一个普通人,三藏法师在没有出发之前,他也是普通人,而普通人有的贪财好色,猪八戒一样不少,他也是唐僧最宠这个徒弟,因为这就是唐僧本来的自我,其实最可爱的神话系列,是古希腊的众神,因为每个神仙都有缺点,而且他们都会直面自己的缺点,不会穿凿附会,用二次元的话来说:猪八戒就是三藏本藏。每一次遇到妖怪最先中招的总是猪八戒和唐僧,中招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听孙悟空的话。从这个逻辑关系不难看出,在没有一颗佛心的情况下,猪八戒和唐僧没什么区别,包括许多磨难猪八戒都会先中招,而唐僧则会引以为戒,之所以是八戒,也许就是这个道理猪八戒作为本我犯的一些错误,让三藏法师引以为戒,保持着一颗清净的佛心。

木母——猪八戒

唯一一次完全是靠猪八戒度过的劫难,就是稀柿同,有许多成熟的柿子阻塞道路,其实比喻的就是一些俗事乱物,成为了修佛路上的障碍。猪八戒有一句话叫要过此关还需我:要革除这些纷纷扰扰,需要的就是戒律,猪八戒,这是一语双关,第一层意思就是,我刚才说的,第二个就是这个劫难确实是他化为原型一路拱过去的。因为有些俗世杂物,只有佛心是不够的,还是需要明确的戒律。

三:情关最难过,终要靠佛心

如果问西游记中哪一难最难过,其实就是西凉女国留婚,如果没有孙悟空及时的阻止,他就会就此沦陷,也没有后来的成佛了。所以说这是最接近失败的一难。那些妖怪 如果说是烦恼的话,西凉女国留婚就是终级的诱惑。情关最难过这不是一句虚话,《四十二章经》第二十二章: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充分说明了财色对于人的危害性,也说明了他的诱惑之大,何困难程度。而女儿国国王典型的白富美,所以情关才是最大的障碍,几次遭遇情关的考验,最终都是靠这颗佛心才克服的。

女儿国

四:两次贬心猿 无心遭大难

《西游记》一共写了两次赶走孙悟空,第一次三打白骨精后赶走孙悟空,其实就是说的在虚伪的表象下,迷失了本心从而失去了自我的佛心。那么赶走孙悟空的直接后果是什么,就是自己冲闯进了丸子山波月洞,没有了心的指引,就没有了方向,所以自己就去了魔窟,也就是一个庸人自扰的比喻,这也是失去信仰的最明显的表现。

到以后金殿化虎,猪八戒去请孙悟空,在回来的路上,这样的一个细节,就是当路过一条大河的时候,孙悟空做了一个活动,就是洗澡,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有着大意义,这一颗佛心,再次回到花果山当了几天妖精,已经沾染了妖气,洗澡这个环节就是为了洗濯尽,身上的妖气才能继续往西天去。

而第二次赶走孙悟空,则是生了二心,大家可以看出六耳猕猴拿走西天取经的东西,是为了继续西天取经,虽然干的事一样 但是目的不同这就是二心的最好诠释,到最后佛心和二心做了一番斗争,最终是佛心剿灭二心。

二心抖法

总结:吴承恩老爷子,应该是今年佛法的一位古人,这从他对许多佛理的解释上就可以看出,而他把许多的修行路上的困难巨像化,就是我们后边看到的《西游记》了。

吴承恩

这就是我初浅的一点看法,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欢迎大家收藏 评论 分享 点赞

网址:解读《西游记》对于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定位——心猿木母 http://c.mxgxt.com/news/view/964729

相关内容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关系如何?
《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关系有多糟糕?恨不得对方死
《西游记》中唐僧、悟空、八戒、沙僧背后的势力解读
西游记:孙悟空和猪八戒,看似是一对冤家,实则是真兄弟
《西游记》中唐僧、悟空、八戒、沙僧背后的势力关系大解读
孙悟空与猪八戒:一对不同寻常的兄弟情
西游记里面,猪八戒和谁的关系更铁?孙悟空还是沙悟净?
说说孙悟空与猪八戒不为人知的“关系”
西游记后传最重要的配角,逆转了孙悟空和如来的命运,不是猪八戒
心解《西游记》13:猪八戒有高情商,代表“情”,八戒与悟空即是“性情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