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学在《封神演义》产生的影响及神仙济世观

发布时间:2025-05-04 05:58

一、道教文学对《封神演义》的影响

杨建波在《道教文学史论稿》中指出:“道教文学乃是以道教信仰、道教教理、道教人物、道教仙境以及道教活动作为表现题材的文学。”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诞生的宗教,凭借其奇特的幻想极大地丰富了作家们的想象力,为古代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意象与素材,具有极为浓厚的文化意义,进而使文人作家们的想象世界得以拓展。

《封神演义》同样受到道教神仙信仰与思想的持续传播影响,且与民间信仰相互融合,深深渗入到了文学作品的创作之中。

二、《封神演义》中神仙济世的思想

神仙在道教信仰中具备神秘性与超人间性。苟波先生于《道教与神魔小说的主题》中提出:“神仙济世乃是神魔小说的显著主题。” 由此可见,神仙救世的观念深深渗透于《封神演义》之中。

在《封神演义》里,正邪两方常常施展法术展开激烈对抗。纣方的截教中人屡次作法,给武王的军队制造重重灾难。

例如在第五十八回 “子牙西岐逢吕岳” 中,截教真人吕岳凭借土遁之术潜入西岐城,施法将瘟丹撒入西岐城的井泉河道之中,使得城中之人皆遭受瘟疫之灾,一时间 “城内人声寂静,唯闻有声唤之音”。而杨戬因有元功变化,并未遭受此灾。

他在玉鼎真人的暗示下,前往火云洞向三圣大师求取丹药。

三圣

神农取了丹药,付于杨戬曰:“此丹三粒:一粒救武王及宫人,一粒救姜子牙等门人,一粒用水化开,用杨枝洒向西岐城。”(第五十八回)

杨戬曾将丹药带回城中,使众人得以解救,从而化解了瘟疫之灾。

在第八十一回“子牙潼关遇痘神”中,情况再度危急,截教的余德施展邪法,将五斗毒痘撒向周营,致使三军将士人人发热,全身长满颗粒,动弹不得。

面对此景,杨戬再次挺身而出,前往寻求伏羲、神农二圣的帮助。

伏羲言道:“今武王肩负天下重任,乃应运之君,遭遇此等厄难,我等自当相助。”于是,二圣慷慨赐予杨戬升麻之草与神奇丹药。

杨戬携药而归,立即用水化开丹药,将解药洒向四方。

刹那之间,痘疹之毒竟全然消散,周营将士得以康复。

此事再次凸显了截教门人的狠毒手段,他们利用旁门左道之术,使无数无辜百姓遭受灾祸。

值得注意的是,伏羲、神农二圣虽不属于阐教阵营,却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赐予灵丹妙药,化解了凡间的这场灾难。

杨戬拜三皇

这正如《太上洞渊神咒经》所言:“道性本来清,救护一切人。普济于众生,太上布大慈。”

道教以“道”为最基本的信仰,其教义蕴含着救世的深刻内涵。神仙救世乃是天命所归,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正义与邪恶的对决中,支持仁政的一方终将不会被邪恶势力所击垮。

从上面的举例可以看出,小说主要以凡间西岐阵营与商纣阵营的征战作为主要线索,西岐阵营为正义的一方,况且成汤气数已尽,天命已然归周。

故而在西岐一方遭遇困境之时,总会有神通广大的神仙扮演 “救世主” 的角色,改变人物的命运。

可以说,演义小说往往蕴含着作者的主观价值判断,以善与恶的标准来评判是非。作者站在儒家仁政的道德立场之上,将神仙塑造为理想的寄托,将解决问题的办法归结于神仙,赋予了他们至高无上的控制权。让他们在关键时刻扭转情节发展,从而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与吸引力。

#深度好文计划#

网址:道教文学在《封神演义》产生的影响及神仙济世观 http://c.mxgxt.com/news/view/966630

相关内容

道教的产生、发展及传播
《封神演义》中:为何没有神仙敢杀商纣王?女娲:我都不敢杀
洪修平: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
说哪吒、谈封神,和陈洪教授一起领略中国神话世界
济公在神仙中的地位如何?他和杨戬谁的地位高?
哪吒的形象到底咋演变的?陈洪新作《出仙入凡说封神》里有答案
封神演义中的西方教为啥改为佛教?只因内部发生了一件事!
演员被封神升仙,娱乐圈奇迹再现,谁是最后一位神仙?
封神演义与明代四大名著相比,到底差在哪?
深受儒、道和侠义文化影响,李清照的一生多姿多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