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没有其他意思,只是表达错了。”面对全网的质疑,房琪终于在社交平台发声,语气诚恳,神情尽量温和。然而,评论区却爆炸了。
——“现在才知道错?早干嘛去了?”——“这么擅长写文案的人,怎么偏偏说不清楚话?”——“一看就不是松弛,而是装出来的。”
《乘风2025》这一节目,彻底撕破了她“治愈系才女”的滤镜。曾经被誉为“短视频董卿”的温柔姐姐,如今成了“舆论提款机”。
短短三期节目,房琪从“千万人点赞的励志博主”迅速跌落成“全网最紧绷的姐姐”,这速度,堪比她剪辑短视频的快节奏。
究竟发生了什么?
让我们从最近的最大争议谈起:在《乘风2025》的分组环节,叶童和李艺彤同时邀请房琪加入。房琪想选择年轻的李艺彤,但她没绕弯子,直言:“我会担心姐姐的精力问题。”
接着又补充了一句:“我希望你一直玩得开心。”
这句话看似祝福,实际上带着刺。叶童稍作停顿后反击:“你这样怀疑我的精力,真的有问题。”然后关掉了灯,直接让她离场。
这一幕迅速成为全网热议,播放量破百万。有网友表示,这根本不像旅行博主,更像办公室里那个“会哭但不做事”的组长。
还有人挖出她曾因队员未回复消息而抱怨,然而队员们其实都在认真排练。
节目组公开了无删减的排练画面,一下子戳破了她“情绪饱满、责任感强”的形象。
她原本因文案走红,结果如今却被文案反噬。曾经让无数网友感动的“鸡汤语录”,如今看起来空洞、矫揉造作,甚至有些尴尬。
例如,曾经轰动全网的那句经典: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现在说出来,弹幕瞬间充满了嘲讽:“清风没拂动山岗,倒是吹跑了人设。”
其实,这已经不是房琪第一次陷入争议。
2021年,她因“抄袭门”事件一度成为舆论焦点。当时她愤怒指责同行抄袭自己的文案,结果反被对方反咬“碰瓷”,甚至她原创文案的结构也被指出与外国博主相似。
她在文旅领域写文案时,也因“没做功课”遭遇批评。比如,她曾将衡阳描述为“从童话里走出来的城市”,结果遭到当地人怒怼:这座曾经历惨烈战火的英雄城市,可不是你拿来消费的背景板。
当时就有人提醒她:“人设立得太高,容易跌得太狠。”
可惜她没有听进去。
自称热爱阅读的她,却在《我在岛屿读书》中表示最喜欢郭敬明和匪我思存,这让许多观众感到错愕。
她在文案中所塑造的是“诗意人生”,而现实中的她则暴露出了“功利算计”的一面。
简单来说,房琪的问题并非“不会说话”,而是“说得太动听,但做不到”。
在短视频时代,许多人靠包装吸引观众,而房琪正是这一典型代表。三本学历、两次高考失败、央视实习被“耍”、辞职创业、年入千万、嫁给摄影师丈夫……这套“逆袭模板”,她讲述了无数遍。
确实,她经历过苦难和拼搏。可讲多了,难免像是剧本。
每个视频都有舒缓的背景音乐,每句台词都像摘抄的名言。她不允许自己“粗糙”,不允许犯错,不允许皱眉、不允许慌张。
但真人秀不是短视频。
无法预设角度,无法控制剪辑,话说错了就播出,情绪崩了就录下来。
观众看到的不是她失控,而是她最真实的一面——自卑、敏感、焦虑、急于掌控。
那张紧绷的脸、那句带刺的“关心”、那一遍遍自我感动,与视频中“温柔”“治愈”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
事实是,她并不是“演”,但确实在“憋”。用精心包装支撑着一个高冷温柔的外壳,早晚会裂开。
最根本的原因是:观众变了。
曾经,他们喜欢“逆袭励志”的故事,现在,他们更想看到真实。曾经,他们愿意相信“鸡汤文学”,现在,他们更渴望听真话。
房琪的问题不是“没才华”,而是过于执着于“扮演才女”。
许多网友认为她像“文化裁缝”,拼凑句子,把别人的感悟缝进自己的台词。听起来很高大上,但仔细一想,却毫无实质内容。
那句出圈金句:
“爱是你望向我时,星光穿透我心脏,而我赌你的枪里没有子弹。”
前半句来自网友热评,后半句则是电视剧中的台词。
引用没问题,但她从未明确说过“这不是原创”。直到被扒出来,才补了一句“灵感来源”。
观众能接受你“没读过多少书”,但不能接受你“没读过多少书却非说自己懂”。
能容忍你“工作压力大”,但不能接受你“PUA队友还装大度”。
换句话说,房琪的问题不是“失败”,而是“不诚实”。
说到底,房琪不是“罪人”。她曾在旅行视频里给予许多人安慰,也用真心陪伴了不少焦虑的年轻人。
但所有走红的人,最终都得面对这样一个问题——
你是谁,能不能经得起看?
伊能静、王珞丹、江一燕……哪个不是靠“才女人设”走红,又因为“人设崩塌”遭遇质疑?
才女,没错。但如果把“才女”当作人设,而非修养,就容易走样。
刘恋有文化底子,参与《浪姐》时没有装作高高在上。开场自称社畜,做PPT安排舞台细节,姿态非常低调。才艺和诚意都很有分量,所以才有人支持。
反观房琪,在舞台上,话没说好,情绪先崩溃。并非不可以崩溃,但她一直用“文艺滤镜”来掩盖焦虑,一旦滤镜破碎,观众的落差感会更强烈。
她不是“坏人”,只是没学会卸下滤镜。
《浪姐》不缺美女、不缺才艺,也不缺“鸡汤”。缺的是那些能把生活过得像诗,又不端着诗书气的人。
曾经,王心凌被质疑“卖可爱”,她坦然回应,越努力越甜美。张雨绮脾气火爆,但从不掩饰,反倒让人觉得更真实。叶童一句“你有问题”,直接赢麻全场。
观众最讨厌的,从来都不是“失败者”。而是失败了,还要硬撑;没读书,却要装文化;不了解别人,却要求被理解。
房琪不是第一个“才女”翻车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她这次的“塌房”,为许多内容创作者敲响了警钟:
在流量时代,滤镜只是通行证,真诚才是长期饭票。
道歉,房琪做了。语气柔和,逻辑清晰,也很诚恳。
但观众并没有原谅她。不是因为道歉太迟,而是——太“剧本”。
她说自己“表达有误”,但并没有真正说出“我错了”。她说“自己跌跌撞撞”,却没有正视别人“被她伤害了”。
真诚,从来不是文案的技巧,而是面对错误的勇气。
这一次,希望她不是为了“止损”才低头,而是真想卸下盔甲。
互联网可以原谅“狼狈”,可以接受“不完美”,但不会轻易放过“虚伪”。
房琪的下一步如何,还得看她是否愿意做回最真实的自己。
否则,再美的滤镜,也终会碎一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