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人际关系的最佳途径,不是请人吃饭,而是秉持“利他精神”
三十年前的春晚有个小品,郭冬临演的角色是个老好人,什么忙都愿意帮。同事需要火车票,他大冬天裹着棉被去车站排队,结果自己花钱还冻感冒了。
现在看这事真的是傻得让人哭笑不得,不过还是有不少人依旧按照这种思路来交朋友,要么请人吃饭来拉关系,要么干免费活来赢得好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这两种方式都撑不了半年。
三次请客,客人就觉得该你付钱;帮忙五次,人家就把你当成24小时便利店了。
想维持长久的交情,得找个聪明心法:挑着来帮忙,帮得恰到好处。
看懂对方要什么比给什么重要
以前邻里间借个锅送个碗能记个十年好,现在送整箱车厘子,第二天就被抛到脑后了。
并不是说东西就不值钱,只是没打动人心。
心理学里有个马斯洛需求金字塔,大家吃饱喝足之后,自然就会想追求尊重。
就像新来的同事总是中午独来独往,塞给他一张餐厅的打折券不如直接邀请他一起吃饭要来得更有效。
前者就像是施舍,后者则是给面子。
真会来事的人就像带了扫描仪,能一眼看出对方真正缺什么,啥是他自己还没意识到的需求。
有个服装店老板提到过这样一个事儿:有位顾客试衣服总是盯着标签,店员干脆来了一句:“这款虽然价格高,但特别显气质。”结果顾客直接翻了个白眼就走了。
这时另一个店员接茬说:“姐,你这身材穿基础款简直更合适,管理起来也省事。”结果一下就成交了两套。
会聊天的人不是只会说些好听的话,而是能说出别人想听的内容。
同情心用对地方才值钱
心理专家提到的共情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不过,别光想着别人脚疼,还得留意他们穿的是皮鞋还是运动鞋。
公司团队争项目的时候,有人跳出来说“大家加班真辛苦”,这种安慰根本没用。
真正有效的做法是:“我来整理数据,大家就专心搞核心部分吧。”
后者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让自己轻松不少。
装修队的工头真是厉害啊!临近年末赶工,他给工人发红包时,一句“钱不多,给娃买件羽绒服”,效果比说“辛苦费”好得多,起码管用十倍呢。
人们不想要那种廉价的同情,想要的是真正看到自己所面对的困境。
帮忙要设止损线
老好人之所以常常被欺负,是因为他们把帮助别人当成了投币机,总想多投入几次能得到回报。
真相就是,喂不饱的白眼狼永远觉得你给的不够。
我有个朋友开超市,刚开始想着跟邻居们搞好关系,结果给他们赊账,结果欠钱的不仅没有还,反倒在背后说她小气。
现在智多星了,每月的前三天可以赊账五百,要是超了就送个袋米,说啥下次再照顾。
不闹翻天,还能坚持原则,这就是大人的相助道理。
心理学里的自我效能感,简单来说就是让自己觉得行,能做到事情的信心。
每次帮忙之前我都会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件事我能轻松搞定吗?这个人会不会图我的便宜?这次帮了以后下次能轻松些吗?
三条全中再出手,比当个滥好人划算十倍。
帮错人比不帮更糟
小区里有位热心的大姐,帮忙接单亲妈妈的孩子,结果却被人讹诈碰瓷。
这提醒咱们:善良得有个指南,别一头扎进坑里。
挑人帮忙,有两个关键点:先看看这个人之前对别人咋样,再看看他后续对你会是什么表现。
借车能准时归还的人,值得交深交;那些借了烟却从不请回的,赶紧远离吧。
就像银行贷款之前会查信用,帮忙之前也得先了解一下情况。
幼儿园园长也有绝招:总是说“改天请你”的家长,她直接回应“正好这个周末教室需要打扫”。
那些真心帮忙的人自然而然会出现,而那些假客套的就会自动消失。这招既能筛选出白眼狼,又能保持和气。
帮忙要有后遗症管理
不少人帮完忙后就成了终身顾问,保修期比网上购物的还要长呢。
得记住哦:帮忙急事不帮懒事,救急难不救懒惰。
快递站的老板说过一个小妙招:要是老人不会取件,第一次就教他一次,第二次就让他孙子来帮忙。
既不被小事困扰,又能让对方长个心眼。
心理学里的适度挫折理论在这儿特别适用,小问题能让人提升,大事包办则会扼杀自我奋斗的精神。
还有个更妙的主意:在帮忙的时候留点余地。
比如说,帮新人修改计划,干脆就指出三个重点,让他自己动手改,既能培养他,又不至于把事情搞得太复杂。
这就是“播种式帮忙”,不仅显得高人一筹,还能避免让人产生依赖。
长效关系维护指南
每个月都要理理人情账:谁帮过你三次以上,谁只进不出,心里得有个谱。
2. 建立个黑名单:那些爱占便宜、不懂感恩、得寸进尺的人就直接拉黑,别再搭理他们。
3. 培养替补选手:关键时刻多找几个能帮得上忙的人,别光盯着一个,免得出事了处理起来麻烦。
4. 妥善利用转介绍:如果有些帮忙的请求你不想接,干脆推荐给那些更需要人情的人。
5. 定期清理人际关系:半年没联系的朋友,可以默默降级成个点赞的交情。
真正的人脉不是靠吃饭凑出来的,而是通过价值互换建立起来的。
就像手机装APP得留够内存,人际交往也得定期清理一下“缓存”。
聪明的利他主义有个绝妙之处:在帮别人时就像银行放贷,既能赚点利息,又能控制风险。
既不用当个冷酷无情的家伙,也不必做个傻乎乎的冤大头。
记住哦,在成年人的圈子里,懂得挑人求助的,往往比那种什么事都接的更受欢迎。
就跟米其林餐厅从不搞自助餐一样,精选的菜单才显得更有品位。
把善良用在关键地方,你的好心才不会白费了。
网址:改善人际关系的最佳途径,不是请人吃饭,而是秉持“利他精神” http://c.mxgxt.com/news/view/968893
相关内容
搞好人际关系最好的方法,不是请客吃饭,而是坚持“莫索尔法则”职场上最好的人际关系,不是请客吃饭、送礼,而是谈钱
在国央企,「饭局」吃的不是饭,而是局
解除父子关系,最佳途径何在?
搞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请客吃饭、送礼,还要坚持“莫索尔法则”
社交困难人际关系不佳 3个方面去改善
卡耐基谈“人际交往”,一针见血:最好的人际交往方式,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以下三种
改善人际关系需要怎样做的方法
想与人搞好关系,不是请吃饭,而要做好这五件事
改善人际关系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