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援棒的起源与发展:粉丝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日韩的“粉丝应援文化”近年来在内地市场逐渐兴起,其中“应援棒”作为粉丝支持偶像的重要工具,备受瞩目。应援棒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玩法也层出不穷,已然成为粉丝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我从事艺人营销工作的早期,就曾为某歌手提出过打造特色应援棒的建议。尽管我十分喜爱这个创意,但遗憾的是,该歌手并未能接受应援文化。这反映出,尽管应援文化在内地逐渐普及,但仍然存在一些争议和误解。
“应援”一词源于日语中的“忿援”,意为支持和喝彩。从字面上看,“忿援”蕴含着“广”和“心”两大内核,即人多与热爱。这个字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粉丝文化的精髓。然而,由于日语中的“忿援”在汉语里并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因此直接被翻译为“应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原意,但词义和使用场景与日语中的“忿援”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那么,应援棒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应援棒作为粉丝们在演出现场支持偶像的重要工具,其形式多样,但目前最受欢迎的无疑是灯棒,英文称之为Light Stick或Lightstick。这种灯棒不仅便于携带,还能通过变换颜色和节奏来展示粉丝的热烈支持。
任何群体活动,无论是体育还是音乐,都需要一种工具来增强参与者的归属感和存在感。这样的工具不仅有助于个体融入集体,还能提升活动的氛围。在体育领域,充气棒已成为球迷们的必备神器,为球队加油助威。然而,在音乐现场,充气棒由于其产生的噪音和可能影响他人观看的问题,逐渐被荧光棒和灯棒所取代。荧光棒,作为应援棒的鼻祖,其历史可追溯至1960年代末,至今仍然深受粉丝们的喜爱。
1960年代,美国化学专家Edwin A.Chandross意外发现了能发光的化合物,这一发现为他赢得了“荧光之父”的美誉。到了1969年,美国人Michael M. Rauhut进一步研发出最早的荧光棒产品,并成功注册了商标,为其在市场上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随后,荧光棒迅速在音乐领域占据一席之地。据《VICE》杂志报道,Grateful Dead乐队在1972年的一场演唱会上首次使用了荧光棒,虽然具体用法已不可考,但这无疑为荧光棒在音乐市场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然而,真正将荧光棒打造为“粉丝文化”标志的,是1980年代的事情。在此之前,欧美和日本歌手的演唱会上,歌迷们主要依赖打火机和手电筒来表达对偶像的支持。
1974年,日本流行乐坛的巨星西城秀树,在电台中向粉丝们发出号召,希望他们能携带手电筒前往演唱会现场,以示支持。这一举动,被网站“日本集合”誉为“演唱会荧光棒之父”的殊荣。尽管当时的手电筒并非我们如今所熟知的荧光棒,但它无疑开启了演唱会应援棒的先河。
1979年,日本厂商LUMICA将荧光棒引入日本市场,而在1982年,他们进一步推出了专为演唱会设计的荧光棒。自此,官方演唱会用荧光棒开始逐渐涌现。
至于荧光棒何时传入华语乐坛,目前尚无确切记录。但在1980年代,尽管手电筒仍是华语歌手演出现场最常见的发光体,且使用较为零散,但荧光棒的普及趋势已初现端倪。例如,1993年某颁奖礼上,黎明与刘德华的粉丝就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荧光棒之战”,这无疑证明了荧光棒在当时已深受粉丝喜爱。
此外,随着演出的多样化,使用电池的灯棒和灯牌也逐渐成为现场的亮点。灯棒,如今被大家熟知为“应援棒”,其前身正是这些早期的照明工具。
2000年代,荧光棒和灯棒在华语演唱会中已屡见不鲜。演出场地外,众多小贩聚集,专售这些照明工具,供粉丝自由选购。然而,仍有不少演唱会禁止携带此类物品,以避免观众误将荧光棒投掷到舞台上,造成表演者的意外伤害。同时,灯棒和灯牌等体积更大、亮度更高的光源不仅干扰了其他观众的视线,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国内演出现场,常见的几种发光体包括荧光棒、灯棒、仙女棒以及灯牌。这些照明工具不仅为粉丝们提供了在现场支持偶像的重要方式,更强化了他们的参与感。通过使用这些应援棒,粉丝们能够在心理和行动上更加深入地体验“我在现场支持偶像”的仪式感。同时,这些工具也加强了粉丝个体对所属粉丝群体的归属感,成为了演出现场不可或缺的体验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粉丝们在利用应援棒进行打Call方面,可谓是将这一传统发挥到了极致。
在韩国这样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身份识别”显得尤为重要。韩国偶像团体众多,粉丝们常常借助独特色系和精心设计的应援物来彰显各自群体的身份。特别是在多组艺人同台演出时,不同颜色的灯棒配合相应的口号和手势,便成为区分粉丝阵营的有效方式。据Mashable报道,自第二代韩团(如东方神起、SS501、Super Junior等)崛起后,灯棒逐渐成为韩国粉丝应援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随着韩国粉丝群体的组织性日益增强,娱乐公司纷纷选择引导粉丝们使用官方灯棒,以更有序、专业地为偶像应援。
继2007年BIGBANG引领潮流,推出官方应援棒“Bang Bong”之后,韩国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官方应援棒产品。这些应援棒不仅为粉丝们提供了有序、专业的应援方式,更成为了韩国娱乐产业的一大亮点。随着韩国团体对官方应援棒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规模化生产已成为常态,产品开发不断推陈出新,设计工艺也愈发精湛复杂。
在韩国,官方应援棒的售价范围大致在1.8-3.5万韩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10-210元。若团体拥有强大的号召力,那么应援棒的销售收入将相当可观。以韩流电商ktown4u的销售数据为例,截至本文撰写时,BLACKPINK的官方应援棒自6月8日发布以来,已售出32677支,总销售额高达401.8万人民币(单价为122.97元人民币)。此外,ktown4u上销量最佳的BIGBANG第四代官方应援棒,总销量更是达到了85963支,总销售额为906.13万人民币(单价为105.41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单一平台的销售数据。实际上,韩团粉丝们常用的购买渠道还包括k4、yes24、11街等,而艺人和公司也拥有自己的官方销售平台。同时,演出现场也是周边产品销售的关键场所,部分艺人的官方应援棒甚至仅在演出现场发售。
随着科技的发展,官方应援棒的功能也在不断升级。如今,它们可以通过远程控制与演出现场的灯光舞美效果实现联动,从而为粉丝们带来更加丰富的现场体验。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官方应援棒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在华语音乐市场中,五月天堪称先行者,他们在演唱会现场引入了互动式官方应援棒,为粉丝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早在2012年,中国台湾的媒体就曾对五月天演唱会中使用的场控荧光棒(灯棒)进行过详细报道,展现了这一创新举措的巨大影响力。
网址:应援棒的起源与发展:粉丝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http://c.mxgxt.com/news/view/974267
相关内容
“明星应援”文化下,到底是粉丝用爱发电还是真的有利可图?为何粉丝应援成了当代偶像文化的重要一环?
张真源不适应应援背后:明星与粉丝文化的碰撞
无人机应援:粉丝文化的新时代与杨紫的生日祝福
明星撞应援色:粉丝文化的新...@涂鱼娱乐的乐趣的动态
河北沧州明星应援广告展现粉丝文化魅力
文轩粉色应援色申请版权引发热议背后的文化与法律交织
还“粉丝文化”清朗环境 促娱乐产业健康发展
粉丝应援背后 畸形的饭圈文化何时休——人民政协网
应援棒“割韭菜”,谁靠明星周边血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