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后做什么?冯骥才:让这一文化奇葩永久地开放
乙巳新春将至,中国人提前收到了一份“新年贺礼”。北京时间12月4日晚,“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82岁冯骥才也参与其中,三十年来,对春节遗产的保护和弘扬一直是他志愿的工作。
冯骥才一直致力于对春节遗产的保护和弘扬,他关于恢复除夕放假的建议得到了国家的采纳。他在天津大学创建了中国首个非遗学硕士点。2001年组织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2006 年担任文化部国家非遗名录的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说,“春节一直是我工作的重点。我的祖祖辈辈一直把春节当作一年一度最重要、最期待、最美好的节日。”
此外,他还组织了为期十年的年画普查,完成了所有重要年画产地的档案的采集和编制,建立了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和研究中心。他还面对公众写了大量关于春节价值的思辨性文章,主编了普及性读物《我们的节日·春节》等。作为作家,他也写了许多关于春节的散文和小说;作为教师,在大学培养了许多研究春节文化与艺术的研究生。
在他看来,中国农耕社会古老而漫长,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节律依从大自然的规律与季候。春节处在旧的一年离去、新的一年到来的时候,此时人们对新生活充满梦想与希翼,故而创造出一整套异彩纷呈、极具魅力的风俗和民艺,以贺新年。
春节是熟悉和认知中国人最直接的文化窗口,是最具中华文化的传统节日。春节的时间跨度从农历腊月底直至转年的正月十五;其间各种年俗连绵不绝;从庙会、社火、戏剧、音乐、游艺,到年画、窗花、福字、春联、年夜饭等等,不胜枚举。春节的习俗既有程序性和仪式感,也有人们即兴的发挥。人们对生活的理想与愿望是春节民俗核心的内容,比如幸福、平安、和睦、健康、圆满,以及家庭的团圆。
冯骥才说,“春节的文化,如此深厚与斑斓,在我看来,三个主题最为关键:团圆、祈福和迎春。春节的这三个主题,寄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情感基因。”这些年来,不断有人说“年味儿淡了”。冯骥才表示,自己也一度非常忧心。但近几年,反倒放下心来了。“从腊八到之后的忙年,再到元宵,春节的一整套民俗不基本都还在吗?只不过,由于生活方式的种种改变,一些民俗演变出了新的形式。”
他举例说,比如拜年,从过去的登门拜年变成后来的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到现在又出现了微信拜年、短视频拜年。张贴年画的或许少了,但“福”字依然是家家户户都有的。祭灶的仪式很难见到了,但在一些年货礼盒里,灶王爷的形象被做成了冰箱贴,直接“坐镇”起厨房来了。现在,生肖文化跟春节文化结合起来,生肖图案也成为年节装饰品的重要元素。“民俗的形式虽然在变,过年的心理需求却始终如一。所以我说春节是真正融入中国人血液里的一个节日。”
如何看待春节“申遗”成功?冯骥才认为,春节“申遗”成功,有助于这一伟大而瑰丽的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助于它作为人类文化多样性重要的一部分为全人类所共享。“我也将进一步做好自己的工作,致力宣传春节的意义和文明价值,促使人们更加自觉地做该遗产项目的主人,并科学地促进传统融入当代生活,让这一文化奇葩永久地开放。”
图源冯骥才工作室
校对 徐珩
责任编辑:
网址:春节“申遗”成功后做什么?冯骥才:让这一文化奇葩永久地开放 http://c.mxgxt.com/news/view/97472
相关内容
春节“申遗”成功后做什么?冯骥才:让这一文化奇葩永久地开放回家的路·冯骥才作品春日朗诵会在宁波慈城举办
冯骥才:我的足迹非常清晰而绵密地留在了这份报纸上
真服了 还真让他们钻空子成功了 申遗韩国腌酱文化申遗成功
冯骥才:非遗学要“把书桌搬到田野”
韩国端午申遗并非剽窃中国传统节日,他们抢走了端午节的灵魂
网红冯提莫整容前后变化大,居然漂亮这么多,网友:这钱花得值
2025年迎非遗版春节!这些小知识你知道吗?
文化名人谈文化 | 单霁翔:河蜿蜒大地成“人”,人赓续文明如河
为什么说庆帝的品味独特,后宫妃子一个比一个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