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启功先生:那位有趣的教书匠、老顽童

发布时间:2025-05-06 05:26

导读

启功先生是满族人,清代皇族后裔,是中文系教古典文学的教授。改革开放后,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了“国宝”,有一大堆头衔。但他始终是一位温暖的邻家老人、品格高洁的教书匠、有趣的老顽童。

01

启功趣谈书法字体

启功先生生于1912年,和我父亲(注:本文作者宗颖)都是老辅仁,彼此熟悉,北师大里有“辅仁帮”一说。后来父亲当了副校长,和他在教学、科研上有不少交往,两人互相敬重。其实,辅仁大学时代,启先生是教国文的讲师,父亲只是个西语系的学生。

北师大里,有一部分教授和讲师是1952年院校调整后从辅仁大学过来的,包括老校长陈垣先生。他1926年起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年继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陈垣是启功的恩师,启先生一岁丧父,与陈垣先生“胜过父子”。陈校长爱才,把中学毕业的启功安排在辅仁大学国文系任教,亲自教他教书、做学问。晚年,启先生以陈垣书房之名,设立励耘基金会,捐出巨资,是一段佳话。

启先生重情义。不仅对恩师情深义重,对朋友、同事、学生、邻居都很和善,面带佛相,特爱笑。“面微圆,皮欠厚。”他五官周正圆润,肌肉线条柔和,性情绵软,是典型的“老好人”样子。

有一年春节,他来家里做客,印象深刻。

过年,本应是父亲去看望启功伯伯,没想到他倒先来我家了。母亲开的门,启功伯伯抱拳作揖,笑眯眯地叫:“吕大姐。”母亲事后笑谈:他比我大,还总叫我大姐。父亲说,那是满人的老礼儿。

那天,父亲和他聊到书法,我坐在一边听。父亲问启伯伯:“你的字到底是什么体?有人说是馆阁体?”启伯伯笑答:“大字报体。”我们都以为他是在逗乐呢。

启功伯伯说:我不光是在“文革”时抄大字报,从“反右”“四清”时就开始抄了。他说,我留在学校里,让我抄大字报,我也想开了,就当是练字呗,那是我的强项啊!抄大字报的要求也不高,不用起草,他们写好现成的文字;纸呢,红红绿绿的又薄又脆也不讲究,写起来随随便便的,可以让你自由发挥,当然内容可不敢篡改半点。有时抄完了贴到了墙上,又发现了错字,就悬着腕子在墙上改,时日久了,练出了真功夫,站着、坐着、趴着、弯着身子都能写。

他说话特逗乐,特有感染力。其实,“大字报体”是启功先生自谑的叫法,他学习书法,是从小受家庭的影响熏陶。他跟着祖父习字,受到严格的书法训练,通过常年努力,自成一体,没有正式拜过名师,不像他学习绘画,拜了齐白石等很多名师。

02

虽是皇家后裔,但幼时身世可怜

父亲的老友金叔叔是慈禧太后曾外孙,和启功伯伯是亲戚。

从金叔叔口中听到一些启功伯伯的家世。他年幼时很可怜,他虽是清朝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但他出生才一年,父亲便离世,孤儿寡母,加一个姑姑,过着清贫的生活,三岁归依雍和宫白师父,跟他祖父和姑姑学写字、学文化。中学毕业,遇到赏识他的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帮他在学校找了工作,才有了后来的造诣和成就。

启功伯伯的家1982年搬到北师大小红楼之前,在西直门一条叫小乘巷的胡同里住了很多年。他20岁出头和妻子章宝琛结婚,贤妻在艰苦生活中,帮助他照料母亲和姑姑;在政治运动中帮他藏匿书稿,患难与共,1975年,妻子病故,他悲痛至极,为妻子写了纪念组诗《痛心篇》,前后有20首。后来,他一直未再续弦。

80年代中期,父亲当了管文科教学的副校长,和启先生交往较多,我听父亲说起过两件启先生的事。一件是学校希望建一座“启功艺术馆”,启功不同意,他和学校商量,想用在香港举办书画展拍卖的160多万设立一个资助贫困学生基金。学校希望用他的名字命名,他坚持用陈垣校长书房“励耘”的命名,最后设立了“励耘基金”。从那时起,凡去求字的人给他钱,全部归入励耘基金,给捐款人发捐款证书;另一件事,是90年代,父亲代表学校参与过启功遗嘱修订,听父亲说,启功在遗嘱中写明,把自己收藏的一些名贵字画、稿费等,死后捐给学校。

03

上启先生的课,同学们都很来神儿

1980年,北师大中文系开办夜大学,学制五年,发国家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系里重视夜大,安排的讲师和教授与全日制本科生的师资一样。启功先生给我们上中国古典文学课。他那时特别忙,白天要带研究生、搞科研、著书立说、参加社会活动,晚上能来上课很不容易。

我们200名夜大生,是利用晚上和周日白天上课,每晚两小时,周日四小时,在北师大一间很大的阶梯教室里上课。来自各行各业的青年人,下班后从四面八方赶到教室。

上启先生的课,同学们都很来神儿。启先生看着讲台下一大片青年人,讲课兴致也很高。他上课前喜欢扯几句闲篇。他讲古典文学史,左右逢源,又紧扣中心,语言生动,深入浅出。他讲课很自由,不拘内容,从文学讲到书法,比如讲写字的黄金架构等等,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书写示范,他的板书漂亮,同学都舍不得擦黑板。

听他的课,是很高的文学艺术享受。下课后,同学们爱围着他问这问那,从晚上7点上课,讲到9点,下课后他站在教室门口被学生们围着,半天走不了。

启功先生一生做教师,他在《启功学艺录》前言中写道:我今年87周岁,教了60多年书,扪心自问,曾否对听过我在讲台上“胡扯”的青年如此倾心吐胆地帮助过?凭空享受“老教师”的荣誉,实在不配。在“授业解惑”这种教育事业中说是个“罪人”大约才算合乎实际。

04

“别用头像当封面,我可不当大明星”

他是讲情义的长辈。夜大毕业后,我当上小编。编辑《启功学艺录》,是我职业生涯中难忘的记忆。我供职的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主业是翻译联合国文件,90年代初才成立专门出版图书的编辑部。

我很想出一本启功伯伯的书,但别看近水楼台住在一个校园里,约稿却并不容易。他的著作早期被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两家垄断,后来北师大成立出版社,他自然照顾一下,根本轮不到我们。我只好求爸爸帮忙,1998年底,爸爸专门陪我去了一趟启功伯伯家。那天,他初步同意在我们社出一本他的随笔集。

我编书的过程中,领略到启功伯伯治学、著述的认真和严谨。从起书名、撰写前言到遴选篇目,乃至封面设计,他都极其用心,一丝不苟地与我沟通、商量。《启功学艺录》是启先生最终确定的书名。

做封面时,设计了好几个方案。我拿了一本他的好友张中行先生新出的随笔集给他看,那个封面一改学术书的沉闷,颇具新意,上方是张中行老先生的一张头像,下边是一片绿草盈盈。启功伯伯笑着说,不行不行,我可不当大明星,可别用头像当封面哈。

他是爱惜羽毛的名人。启先生是顶尖级书法大师,但写字时有不满意的字,他一定要重新写。一次,我看见他写字台边的字纸篓里有他写废的字。我捡起一张想留起来。他看见说,不能要了。我很不舍得丢,说这字挺好看的。他坚决地说,那怎么行啊!然后转身走进里屋,从柜子里拿出过去写的一幅书法,是一首王安石的诗,送给我,弄得我十分不好意思。

社会上流传着一个启功的段子。北京荣宝斋市场上有很多小摊贩销售假启功书法,价格便宜,二三百元一张。别人问他写得怎么样?他说比我强。但是,有一个拍卖行以天价拍卖假冒启功名的书法,他很生气,请学校出面,通过法律途径制止。

启先生的书法风靡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他的题字。海内外来求字的人络绎不绝,很影响他的生活和工作。于是,他在家门口贴了告示,说明因身体原因,谢绝见客。学校里的熟人去,他往往不好意思推辞。我前后替作者朋友去求过几次字,真是没少搅扰、为难他,心里不无歉疚。

2005年6月30日,93岁的启功伯伯走了。他题写的“学为人师,行为师范”八字校训,矗立在学校大南门,不仅为一校之魂,更是整个教育界的铸魂之作——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模样。

宗颖/文

网址:回忆启功先生:那位有趣的教书匠、老顽童 http://c.mxgxt.com/news/view/1005231

相关内容

巫启贤回归《蒙面唱将猜猜猜》 综艺老顽童大秀唱功实力揭面
探寻“老顽童爷爷”背后的传奇人生
射雕老顽童近照曝光:83版射雕英雄传中老顽童剧照盘点
两个老顽童“布阵” 玩文字游戏玩出书
老顽童周伯通的武功有多高?在神雕时期,可堪“天下第一”
“老顽童”黄永玉:80岁当时尚模特,90岁教林青霞,93岁跟人飙车
老顽童与瑛姑:那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旷世奇恋
国学大师启功:一生无儿无女,提前给自己写好墓志铭,幽默又风趣
回忆童年趣事作文(精选50篇)
【专访】科普耄耋老顽童——刘兴诗专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