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器里的画面定格在女演员的迷离眼神上,导演的“卡”声尚未落下,微博热点榜上关于白鹿演技翻车的话题已经引发热议。这位凭借多部古装剧走红的90后小花,因在年代剧《北上》中的突兀表现,正遭受舆论的严厉审视——那刻意修短的刘海无法掩盖她眼神的空洞,而灰布棉袄也无法遮掩她僵硬的肢体动作,这简直是一个典型的转型失败案例。
本该是江南水乡灵气少女的角色——苏招娣,经过白鹿的演绎,竟显得如此格格不入。剧组发布的方言特训VLOG中,她捧着台词本,反复练习的努力可见一斑,但在正式剧集中,这种努力却化为一场横扫的棒读式表演。
第5集的码头送别戏成为了整个风波的导火索:老船工颤抖着掏出积蓄时,白鹿瞪大眼睛的震惊表情,仿佛出现在美妆广告中,被网友迅速制作成“AI演技GIF”,并以病毒式方式传播开来。更为讽刺的是,她的团队同时在热搜上为白鹿的素颜形象买单,精修剧照与实际表演的鲜明对比,让她的“照骗式演技”成为年度热梗。
在粉丝为她“为角色戴牙套”的敬业精神辩护时,一位影视区的UP主“镜头侦探”却放出了致命的狠招——逐帧分析白鹿近三年的作品,揭示她的哭戏永远固定在45度仰头落泪,愤怒戏则必定伴随着手指的颤抖,就连拥抱的动作也一成不变,始终保持一个倾斜角度。
这种“演技模板化”的现象在《北上》第12集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原本应当克制的父女对峙戏,被她演成了一场街头骂架。对手戏中的老戏骨刘佩琦,青筋暴起的压抑表演,反而衬托出流量明星的短板。
原著作者对此忍无可忍,公开发文表示:“某些演员把角色理解停留在发色的深浅,这是对文学的亵渎。”这场演技的审判,意外揭开了整个影视圈的遮羞布。在《最近影评》中,中戏教授王志飞直言不讳:“现在的选角更多看重的是超话数据,而非艺考成绩。”更令人不安的是,某平台的剧集采购负责人匿名透露:“资方规定,演员必须带上三个热搜位才能进组。”
这种病态生态催生了“炸裂式演技”怪圈——杨幂在《哈尔滨1944》中故意设计的点烟动作被群嘲,却为剧集带来了17个热搜。当某顶流团队提出“保证每集都有演技高光片段”的合约条件时,我们终于明白,所谓的突破不过是经过精确计算的流量交易。
观众之所以热衷于讨论翻车的演技,早已超越了单个演员的得失。横店的群演们晒出“替身专用绿幕棚”的照片,老戏骨张志坚发文“求放过历史正剧”,而B站的演技对比视频的播放量更是突破亿次——这一切都在证明,长期被劣质演技折磨的观众,已经通过二倍速和快进键行使了他们的审判权。
或许就像网友在豆瓣短评中所说的那样:“我们不在乎演员的牙套款式,只想看到角色的灵魂。”当资本泡沫被演技的照妖镜击破,真正的行业洗牌或许才刚刚开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