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文化调研的六个方向
粉丝文化调研的六个方向
在做毕设时,我深入研究了粉丝文化,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调研方向。以下是我总结的六个关键点,现在回头看看,虽然只是调研的一部分,但足以引发深思。
情感劳动
“爱的劳动”(Spence, 2014)指出,情感是粉丝文化的核心驱动力。粉丝们通过情感劳动来支持他们喜爱的明星或团体。Michael Hardt和Antonio Negri(2004)将情感劳动定义为“生产或操纵影响的劳动”。这种劳动不仅是快乐的源泉,也是粉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本盗猎
粉丝们是通俗文化的盗猎者,他们挪用、剪辑、拼接各种文本,并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解读。粉丝不仅是“盗猎者”,还是“游牧民”,从一个文本跳到另一个文本,通过挪用其他文本创造出新的意义。这种行为不仅展示了粉丝的创造力,也反映了他们对文化的独特理解。
参与式文化
詹金斯指出,粉丝圈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用“亲和空间”、“兴趣社区”、“连接性和集体性”来描述。粉丝的乌托邦式想象是粉丝圈的精神动力。参与式文化不仅增强了粉丝的自我赋权感,也推动了粉丝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互动仪式链
柯林斯用“情感能量”来讨论情感与社会结构的关系,认为短期的情绪可以通过互动仪式转化为一种追求群体身份和获得群体归属感的长期情感。这种情感具有明显的社会取向,是粉丝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情感经济
与情感劳动最为密切的经济形式就是粉丝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情感是驱动人们决策和消费的主要依据。情感经济不仅允许媒介生产者去“剥削”粉丝的参与,也要求生产者必须不断的付出情感劳动来调动去商品化的话语,维系自己粉丝式的身份认同。
准社会关系
准社会关系是一种单方面的关系,一方延伸情感能量、兴趣和时间,而另一方,即角色,完全不知道另一方的存在。准社会关系最常见的是名人、组织或电视明星。粉丝作为与明星具有拟态亲密关系的群体,参与明星的生产制造流程,是明星人设维持的保护者。
粉丝民族主义 ️
“像爱护idol一样爱国”——将追星和民族主义运动合二为一的新型网络民族主义。他们用追星的方式追逐、维护自己的祖国,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于个人身份的构建和集体身份的认同。(如帝吧出征)
这些调研方向不仅揭示了粉丝文化的多样性,也展示了其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希望这些方向能为你提供一些新的思考角度。
网址:粉丝文化调研的六个方向 http://c.mxgxt.com/news/view/1037024
相关内容
【学术观点】郑熙青:学术粉丝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来自粉丝文化研究的启发和挑战粉丝文化视角下的“带货网红”研究
认同与表演: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文化研究
粉丝文化亟须深入研究与正确引导
《2024年 基于社群文化的明星粉丝消费行为研究》范文
媒体调查揭粉丝团强迫粉丝氪金 2021粉丝经济行业市场规模分析调研
数字时代的破圈:粉丝文化研究为何热度不减
粉丝文化视域下足球球迷与选秀粉丝忠诚度的对比研究
新媒介对青少年“粉丝”社会化的影响的调查研究
六大平台KOL粉丝分析研究报告.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