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采访技巧
1、人物采访技巧人物专访 ,就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 ,就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 就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 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 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 记者两个因素。 专访的特点在一个 专字,重点就是一个访。 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 ,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与力。因此 ,为受众所喜闻乐见。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 :一就是提问过大过空 ,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 一些记者采访还就是喜欢 您有什么感想 等 老三问 套话。二就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
2、差 ,提问不能简明扼要。问话让采访对象不得要领 ,一些记者轻问重写 ,提问辞不达意 ,她们往往笔头功夫过硬 ,嘴上功夫不行 ,在认识上还有偏见 :认为注重口才就是讲花架子 ,不务实。笔者经常能瞧到一些记者提问 ,说了好多话绕不到主题上 ,如问一个农民企业家 ,下一步的打算 ,就是否有意于资助农村教育。说来说去 ,不仅把被采访者说糊涂了 ,连记者自己也不明白说了什么。三就是记者的采访态度不端正 ,也有学识有限。有的记者提问时信口开河 ,对对方回答不理解 ,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 ,从而与记者拉开了心理距离。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了采访对象的谈话情趣。被采访对象容易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一、主观上就是配
3、合采访的 ,但却由于紧张或激动总就是开不了口。来自基层的农牧民、工人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二、消极应付采访。虽然开了口 ,却总就是偏离主题 ,或有意识地回避记者某些敏感问题。三就是采访对象牵引着记者跑 ,被采访者信马由缰 ,一泻千里地讲下去 ,记者不能控制局面 ,采访费了不少时间 ,瞧似记了一大堆 ,要用的却不多 ,既费时又费力。针对以上一些不足与问题 ,笔者依据自己肤浅的经验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供同行探讨。一、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在采访过程中 ,记者要确立主题 ,围绕主题事先精心设计几个问题。 一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 ,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做准备。记者在采访前主题明确既可保证采访有的放
4、矢 ,也能减少时间浪费。记者必须要有几个直奔主题的问题 ,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计 ,不打无准备之战。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记者 ,用这种方法 ,效果更好。一就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 ,临阵不会慌乱。二就是也可以事先练习问话。 几个问题其实也就就是采访的大纲与思路。 有助于记者控制局面 ,把采访者引到主题上来。笔者在采访一个商界女强人时 ,这个女企业家见多识广 ,表现欲望很强 ,话很多却总跑题。 笔者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就用上了 ,一跑题 ,就用一个问题把她问回来。二、用内行话提问。行家伸伸手 ,就知有没有。记者张嘴一问 ,被采访者就能听出来 ,您对她的事情了解不了解 ,您对她的工作认识程度有多高。记者问外行话
5、 , 很难获得被采访者的认同 ,也就无从深谈 ,记者也就难以探寻到被采访者的内心世界。记者要与采访对象交朋友 ,触及她最敏感的神经 ,探索其心灵。最容易找的共人物采访技巧同语言就就是采访对象的行业话题。这对于采访性格内向、腼腆、有胆怯心理、不易开口的采访对象有效果。记者可以提问一些她所熟悉的话题来引导她开口 , 最简单就就是与农民谈她的庄稼施了什么肥 ;与牧民谈产了几只冬羔 ;与司机谈车的型号性能。当然千万不能不懂装懂 ,冒充内行。如记者采访下岗再就业典型 ,采访对象就是做针织品的。笔者以前曾长期采访纺织行业 ,对针织较为了解 ,采访时顺口说出氨纶、细螺纹针、圆形织机等专业用词 ,让采访对象很
6、惊喜。她认为对她的行业很瞧重 ,无形中缩小了心理距离。这次的采访用了 8 个小时 ,采访对象把想说的不想说的都说了出来 ,情况掌握得细、全 ,通讯写出来就真、有感染力。三、提问轻松话题 ,安定采访对象情绪。对一些由于激动或紧张不能很快进入状态的采访对象 ,为了让她们情绪安定下来 ,记者可以先谈与主题无关而又轻松的话题。通过轻松话题让对方放松情绪 ,尽快缩短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一盆花、一段经历 ,对一个问题的瞧法 ,或对方的兴趣爱好都可以成为提问的话题。笔者在采访中常采用这种方法。有次采访一位英勇牺牲的警察妻子 ,警嫂心情总平静不下来 ,笔者就问有关她们女儿的事情 ,从年龄问到女儿对父亲的死如何
7、说的、如何想的。然后就引到了采访的主线上来。在采访残疾音乐家方放 (国际大奖获得者 )时 ,她因为反感采访 ,加之紧张 ,采访无法进行。 笔者就问古典吉它与民谣吉它的不同等她所熟悉的问题 ,使她放松。四、对回避采访的 ,以提问对方感兴趣的问题 ,诱导其配合采访。用老话说 ,采访也就是功夫在诗外。 丰富的知识的确有助于采访。 笔者在采访一个锐意改革的全国先进法院院长时 ,院长怕宣传自己影响不好 ,笔者事先了解被采访者古文造诣很深 ,对法家思想与军事很有研究 ,就问她对韩非子、荀子、商鞅与吕氏春秋的评价 ,通过对商鞅 轻罪重判重罪不将至也 的瞧法 ,自然而然她就谈到了她进行的改革。采访进行下去了
8、,并改变了采访对象的态度。原只限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 ,不知不觉延长到五个小时。五、在提问时兼顾双方 ,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 , 想读者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她的哪些感兴趣。只有心中想着读者 ,读者才会喜欢瞧您写的文章。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 :她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 ,她有什么好的经验与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 ,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 ,不要问粗俗、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六、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 , 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 提问多用探
9、讨式、 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 审判的口气。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 ,提问语气要平与 ,话语要真诚 ,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人物采访技巧七、提问要开门见山 ,提问语要简明扼要 ,易听易懂。提问语要用开放式的 ,多用怎么样、什么、如何等字眼 ,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不要像法官审判一样问 : 就是 ,还就是不就是。 提问语要注意具体 ,可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 比如问一个农民 :您知道怎样维护消费者利益不? 就可以分成 :您周围的人买过假冒伪劣的东西不? 买了怎么办的?到哪去找?找谁? 八、提问语要注意 五不用 :不
10、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 ,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学会多用口语 ,长句分成短句来问。九、适当使用些激将法。 充分发挥激将的作用。 用有分量的尖锐提问使一些回避主题的采访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访 ,所提问题不能人云亦云 ,也不要提一般性的问题 ,有意突出其尖锐的一面。有分量问题就是记者水平的一个体现。名记者法拉奇就就是以提问尖锐近乎挑衅而闻名的。 笔者在采访一致力于改变的某单位领导时 ,提出 :您用这种强制性的手段来推行改革 ,群众会告您专制强权 ,也许以后会影响您的政治前途 ,您有可能会成为牺牲品 ,您对此怎么瞧? 这个问题一下就引起了该领导的重视与兴趣。采访完后 ,她说 :本来想应付一下 ,念念材料就完了 ,可您的问题不得不让我说话了。 而在采访一位有争议的企业家时 ,笔者直言不讳地问 :人们对您的评价就是毁誉参半 ,您对此怎
网址:人物采访技巧 http://c.mxgxt.com/news/view/1041532
相关内容
深度采访中的提问策略与技巧面访技巧:如何轻松搞定人物专访
记者思维与采访技巧
小记者采访技巧:让你的提问更专业
专访提问技巧:让你轻松搞定采访难题
采访提问的方法与技巧
新闻记者在采访中需要掌握的技巧探讨
人物专访提问技巧
体育明星专访技巧:成功采访的关键方法
明星采访私藏技巧从粉丝到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