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海报字体中的东方美学

发布时间:2025-05-07 21:38



组图:电影海报之美。

有人因为一张海报爱上一部电影,也有人因为一张海报错过一部电影。


电影海报设计师承载着将影像故事从流动性向平面化切换的功能属性,掌握着中国电影商业化发展的票房秘密之一。

一张电影海报能够见证时代发展与大众审美的变化趋势,同时,也是中国电影人面对世界市场最简单的沟通方式之一。

东方美学


5月25日,电影《八角笼中》正式杀青,片方曝光了一幅概念海报,海报整体采用黑白版画色调,不少网友表示被这张海报丰富的内容触动。

王宝强在微博中透露,海报由设计师黄海操刀。

彼时,因为一张海报的发布,大众对《八角笼中》这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充满期待。


一张打开市场的电影海报,充当着对电影思想核心高度概括的角色,而电影片名的字体设计作为海报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承载着视觉刺激与信息传递的功能。


在豆瓣“电影海报”小组里,很多观众表示,除了演员、导演、编剧的阵容,他们会因为一张海报上的文字、图形、色彩、特效而选择一部电影。

有人认为,电影海报是电影的一张名片,是电影内容和主题高度浓缩的产物。

也有人觉得,一张好的电影海报,可为票房做出巨大贡献。


很长一段时期,中国电影海报设计一直被诟病为野蛮生长,惯用“明星人物加上大场面”的设计方式,海报作品也一直处于模仿和抄袭的标签之下,憋闷沮丧。

2000年后,设计师黄海的《黄金时代》《草木人间》,赵力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陆云帆的《路边野餐》,以及张渔的《白蛇:缘起》等作品不断出圈,电影出品方也越来越重视海报内容的输出。

在甲方与乙方的共同助推之下,中国的电影海报设计师也总算熬出了头。

2014年,黄海为《黄金时代》设计了五个国际版本的海报,分别结合日本、美国、法国等各地不同的文化特色,将女作家萧红的故事放置在更大的地域背景下。

其规整的书法字体也非常吸引人,将东方美学的经典印象蕴藏其中,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


2021年,中国全年上映697部电影,其中电影海报“出圈”作品有《长津湖》《怒火·重案》《悬崖之上》等,《雄狮少年》《第一炉香》等的海报设计也在观众眼前赚足了眼球。

其中,许多影视海报会倾向于选择中国书法展示字体。

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开始重视电影海报的作用,以及海报字体的叙事性设计。


杨裕富在《创意思境——视传设计概论与方法》中指出:叙事性设计是以说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设计主题的阐释。其创作重点不仅在于实用,也在于叙述、表达一个概念或事件。



组图:电影海报之美。

叙事性表达


127年前,电影《火车到站》的海报中就出现了片名、导演的名字以及时间。

在诞生初期,电影海报并不具备艺术性,其功能主要是传递信息,随着电影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商业化发展,电影海报的艺术魅力开始不断放大、延展。


时至今日,一张正式的电影海报的内容会兼具电影名称、上映日期、导演及演员等信息和美学色彩。

其中,中国电影海报中的汉字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蕴含电影情绪的重要部分。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写到,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还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


2002年,电影《英雄》打开了中国电影的世界市场,电影海报中的“英雄”二字使用了中国书法中的篆体,由书法家汪德龙题写。

汪德龙曾在采访中提到,写片名要配合整部电影的主题和剧情,片名首先是呈现给观众的,因而需要给观众营造一种氛围,使观众一看就能感觉到电影所要表达的意境。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心理学新论》中提到,每张电影海报似乎也是一件艺术作品,对其作有理有因的分析,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电影海报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它在电影宣传上的作用。


对设计师们而言,海报字体的设计是否也存在某种方法论?

《一代宗师》的海报用了草书,《赤壁》《英雄》用的是篆体,《梅兰芳》和《霸王别姬》使用了行书,而爱情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生一世》等多用随性写成的钢笔字,《岁月神偷》和《听说》选用的则是宋体……草书具气势磅礴之感,篆书有内敛沉稳的气质,隶书有庄严凝重的感觉,行书有流动舒展之态,而手写体更有亲切随性之感。


一些海报设计者称,他们会考虑不同字体所呈现的视觉感受,但字体的选择并非必须遵循某一理论。

方法论的存在只会让创作走向“流水线”,当下,电影海报的制作已经不局限于电影元素的堆砌,以及为设计而设计的老派设计逻辑,而更注重电影故事内容的提炼,以及整体的视觉效果。



组图:电影海报之美。

寻找突破


一般而言,电影海报的设计工作会在电影定档之前完成。

海报设计师在设计前会对电影的剧情介绍、剧本、样片等资料进行收集,并提炼出电影内容的思想。

国内一部分电影海报制作会由海报设计师与字体设计师共同完成。

相比海报设计师,字体设计师在国内电影海报产业中更为小众。


李泽厚曾说,中国书法的美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的美。

这种美也被运用于电影海报中。电影《英雄》《十面埋伏》《千里走单骑》《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海报题目由书法家汪德龙题写,《八佰》《超越》片名由马德帆设计,《悬崖之上》《一秒钟》的片名由许静创作,《我不是药神》《哪吒之魔童降世》《无名之辈》《悟空传》的海报字体则出自尚巍之手——每一个字的背后都是书写者对电影故事内容的提炼与升华。


谈及电影字体设计如何更好地表达电影作品,曾经接受《新京报》采访的马德帆聊到了“真诚”二字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马德帆认为,电影片名的书写设计相当于一个命题作文,必须对电影有所了解、理解导演的真实表达,才能令文字找到与电影的共同契合点,表达才能准确。

许静则说,这些书法无法完全表达电影,“只能说方向是对的”,她认为,用一种艺术表达另一种艺术本来就很难,书法又极为抽象,不过是尽自己所能。


随着数字技术和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海报设计师通过字体设计师的笔触,通过对字体笔画的细节调整,最终呈现出图文相辅相成的视觉效果。


实际上,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衍生品而备受欢迎,早已持续多年。

1927年,电影《大都会》火爆全球,由电影海报设计公司Mondo设计的海报最终被一位收藏家以69万美元的价格买走。

之后,Mondo的名声逐渐斐然,2009年,其设计出品的三版《星球大战》海报,引起了影迷们的疯狂抢购;2019年,其发行了《Mondo电影海报艺术典藏》,书中印有300多张高清大图,售价300多元人民币,依然吸引了很多中国电影发烧友购买收藏。

许多国家都不乏热爱收集电影海报的人。


随着多年发展,电影海报的种类也走向丰富:人物关系海报、预告海报、先导海报、国际版海报、定档海报、倒计时海报……


什么才算是好的海报作品?

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海报设计师陆云帆表示,好的海报要求海报与电影气质、内容的契合度高,还要好看,能给人记忆点,让观众有印象。

网址:电影海报字体中的东方美学 http://c.mxgxt.com/news/view/1042901

相关内容

电影海报字体中的东方美学
电影海报设计
明星安利电影海报
明星行程电影海报
在电影海报中,编剧署名怎么越来越难了?
即将上映的电影海报,哪张最让你心动
500张原版经典电影海报国内首展 方寸间感受电影海报流变
张曼玉亮相的20个电影节海报大盘点
中央美术学院出了这么多电影明星
美图全球火爆的背后,是打破了东西方美学壁垒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