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京东集团创始人,是中国商业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成长轨迹既是一部个人奋斗史,同时也折射出中国改革开放后底层人物改变命运的缩影。
引自网络,如侵必删
1973年,刘强东出生于江苏宿迁来龙镇光明村,家庭以跑船为生,父母常年漂泊水上。据刘强东所说他的童年多以红薯为主要食物,一年仅能吃到一两次肉,甚至需用开水涮油碗解馋。物质匮乏并未磨灭这个少年的斗志。
1992年以宿迁高考状元身份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离乡时,乡亲们凑了76个鸡蛋和500元现金,他将钱缝在内裤里,带着“报答家乡”的誓言北上求学。大学期间靠抄信封,赚取生活费,曾自学编程开发管理系统,大四时攒下20万元。首次创业开餐馆因管理不善亏损40万,负债16万,一度靠编程还债。
引自网络,如侵必删
1998年,家庭遭遇沉船事故,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刘强东带着1.2万元积蓄闯荡北京中关村,租下3平米柜台,用自己和女朋友的姓名各取一字,“京东”就此走上历史舞台,当时主营刻录机和光碟。他坚持“只卖正品”的策略,在盗版横行的年代积累口碑,至2001年成为全国最大光磁产品代理商,个人资产破千万。
引自网络,如侵必删
2003年非典爆发,实体店被迫关闭。刘强东尝试在论坛发帖卖货,却因缺乏信任无人问津。转机来自一位老顾客的论坛留言:“在他家买过三年,没一件假货”,订单由此打开。这让他意识到线上潜力,2004年正式关闭12家线下店,全力转型电商。
2007年,京东获首轮融资后开启两大战略:
1. 全品类扩张:从3C数码拓展至图书、家电等领域,与当当、苏宁展开价格战;
2. 自建物流:2007年提出构想,2010年获高瓴资本张磊3亿美元投资(原计划7500万被拒,张磊称“要么不投,要么投够规模”),构建国内首家仓配一体化体系。高管曾反对自建物流,认为成本过高,但刘强东坚持“用户体验优先”。
引自网络,如侵必删
2014年京东美股上市,成为首家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综合电商。
刘强东多次强调“底层情怀”,其商业决策常与社会责任交织。2010年代率先为快递员缴纳五险一金;2025年进军外卖行业后,宣布全额承担骑手社保,倒逼美团跟进。此前京东还将客服中心迁至老家宿迁,带动家乡当地数万人就业。累计向母校人大捐款超3亿,2023年单笔捐赠100亿用于教育扶贫。
引自网络,如侵必删
如今京东的市值估算已经超过8000亿人民币,在成为巨无霸的同时争议也一直伴随着京东的成长,如管理中的“江湖气”、扩张期的资金压力,以及个人生活话题。但不可否认,刘强东让我们看到“寒门出贵子”在这个时代的可能性,用行动诠释了“逆袭”在这个时代确实可以。
最后,致敬刘强东,致敬那个拼搏的“寒门”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