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涌入短剧,是降格还是风潮?
“适者生存,强者恒强。” 这句话,搁在娱乐圈,那更是铁律。
说起短剧,我脑海里浮现的不是那些浮夸的剧情,也不是什么老套的总裁恋爱,而是我妈。
她以前可是正儿八经电视剧的忠实拥趸,现在呢?
捧着手机,对着屏幕乐呵,还时不时冒出一句:“哎哟,这小伙儿真精神!”
最近几年,明星们一股脑儿地涌进短剧圈,这事儿,你怎么看?
之前总觉得,明星嘛,得在大银幕上、电视里,光芒四射。
现在,刷着短视频,猝不及防地看到个熟脸,演着几分钟一集的小戏,感觉有点...五味杂陈。
简单聊聊这事儿的来龙去脉。
前些年,影视圈那叫一个蓬勃,大手笔的制作、热门IP改编,明星们忙得连轴转。
如今,风向变了。
长篇剧集制作耗时,资金投入巨大,演员又多,资源都集中在少数顶流那里。
于是,一大批演员,甚至一些老戏骨,也面临着没戏可演的尴尬。
这时,短剧就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了。
拍摄成本不高,周期也短,一个月就能完成。
对于那些渴望维持曝光度,或者寻求事业转机的演员来说,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瞧瞧,杨蓉靠着演绎“拽姐”形象,再度翻红;许梦圆也借着短剧的热度,成功走红。
再说,短剧市场可是实实在在的“钱景”。
用户规模已经突破6.6亿,2024年的市场规模甚至超越了电影票房!
看看,倪虹洁在春节档主演的短剧,播放量轻松突破5亿!
更别忽视中老年观众的潜力。
我妈就是个典型!
数据显示,六十岁以上的网民里,追短剧的比例持续攀升,而且他们还愿意为此付费!
像《闪婚老伴是豪门》这类剧,精准地瞄准老年市场,充值金额竟超过了3000万。
这说明什么?
说明短剧挖掘出了新的市场机遇!
粉丝的消费力同样不容小觑。
过去追星,砸钱买专辑;现在追短剧演员,照样愿意花钱。
柯淳靠一部爆款短剧,社交平台粉丝数暴涨,片酬也跟着水涨船高,还接到了不少综艺和时尚活动的邀约。
你说,谁看了不眼红?
当然,也有人觉得,明星演短剧,有损他们的“咖位”。
毕竟,在传统的影视行业,电影的地位高于长剧,长剧又高于短剧,这种层级观念是根深蒂固的。
刘晓庆老师,演了一辈子的电影,现在也投身短剧行业,就被一些人诟病是在透支自己的名气。
刘晓庆老师的回应掷地有声:“短剧是未来的走向,演员需要主动求变!”
换个角度来看,明星涉足短剧,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优势转移。
他们积累的表演经验,能有效提升短剧的制作水准。
他们自身拥有的流量,能为短剧带来最初的关注。
李沐宸演完《司藤》后又去拍短剧,个人魅力与短剧内容相辅相成,效果显著。
更重要的是,明星的加入,能够推动短剧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钱少每天都在想身体在哪》这种融合商业斗争和灵魂互换元素的短剧,剧本的复杂程度已经接近长剧的标准,有了明星的加持,制作方必然会更加投入。
归根结底,这依然是“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博弈。
传统影视行业的等级观念,在短剧领域或许不再适用。
短剧推崇的是“流量为王”,谁能吸引观众的目光,谁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而且,短剧的变现模式,例如付费观看,甚至可能抢占传统影视市场的份额。
刘晓庆老师七十四岁高龄,依然出演中老年情感题材的短剧,这恰恰说明短剧题材的包容性,远胜于传统影视。
如今,短剧已经登上了电视荧幕。
《逃出大英博物馆》、《家里家外》这类质量上乘的作品,能够在省级卫视播出,这表明主流媒体开始认可短剧的价值。
某新闻机构甚至联合多家企业,宣布投入巨资打造精品短剧。
权威媒体的数据也显示,某年已有不少短剧登陆省级卫视。
你还敢断言,短剧是影视链条的末端吗?
在我看来,短剧可以成为明星们拓展事业版图的途径。
对于那些已经拥有一定知名度的明星而言,短剧能帮助他们突破瓶颈,触及更广泛的受众。
李沐宸成为炙手可热的“短剧女王”后,又开始回归长剧领域。
刘晓庆老师则通过短剧,进一步巩固了自己“不老女神”的形象。
对于那些初出茅庐的新人来说,短剧门槛低,容易走红,是他们快速崭露头角的跳板。
丞磊凭借短剧《虚颜》的出色表现,获得了知名导演的青睐,出演了长剧《云之羽》,成功实现了从短剧到长剧的跨越。
柯淳则凭借一部《好一个乖乖女》,身价倍增,还获得了参加演技类综艺节目的机会。
然而,短剧行业也存在隐忧,那就是题材的同质化现象。
大量资本涌入,导致短剧内容扎堆复制,充斥着“三分钟一个反转,五分钟一个爆点”的套路,要么是霸道总裁爱上我,要么是穿越逆袭,观众逐渐产生审美疲劳,演员也容易被固定的角色所限制。
当年,《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风靡一时,单日充值金额创下新高,紧接着,市场上便涌现出大量同质化的作品。
一位短剧男演员抱怨道:“每天睁眼就是掐脖子、锁喉,演得我都要吐了!”
明星们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如果频繁出演题材相似的短剧,不仅难以提升自己的演技,还可能会损害自身形象。
因此,明星们在涉足短剧领域时,务必慎重选择剧本,努力突破自身的表演舒适区,与制作团队紧密合作,尝试新颖的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
同时,他们还应该保持对市场的敏锐嗅觉,紧跟观众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策略。
短剧市场,既有无限的机遇,也潜藏着诸多挑战。
明星们纷纷加入短剧行业,既是为了应对行业变革,也是为了主动拥抱新的产业形态。
但他们在开辟事业新道路的同时,更需要注重创新与品质,避免陷入同质化的泥潭。
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走向成功。
与其陷入“身价下跌”还是“真香定律”的争论,不如思考如何提升短剧的制作水准,让更多观众看到更多优秀的作品。
这才是关键所在!
网址:演员涌入短剧,是降格还是风潮? http://c.mxgxt.com/news/view/1056372
相关内容
西安头部短剧演员:风口之上神仙姐姐“下凡”,明星入局短剧潮起
演员“跨界”涌入音乐节:当流量消退,乐迷还能回来吗
短剧演员收入揭秘:月入过万还是百万?行业真相大公开!
国产短剧:热潮涌动的影视新势力
文化杂谈|“神仙姐姐”下凡,明星入局短剧潮起
文化杂谈|“神仙姐姐”下凡,明星入局短剧潮起
横店群演降薪,短剧火爆长剧仍未走出寒冬
短剧演员,何时上桌?
明星涌向微短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