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头部演员日薪过万,抢档期涨片酬,下一个“丞磊”何时出现?
2024年,微短剧市场持续升温,用户规模和市场价值双双突破历史新高。 这股热潮也进一步推高了演员的曝光度和影响力,尤其是一些主演过爆款剧集的当红演员,其存在感与日俱增。
凭借优秀作品和出众形象,他们逐渐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在公众视野中拥有了显著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不少人由此成功进入主流影视圈,进而登上综艺节目、电视剧以及电影等更大舞台,拓展了自身事业的发展空间。
当下,微短剧对新星的推力已不容小觑。
长剧领域,一线演员通常片约不断、片酬丰厚,其扛剧实力也得到了资本和观众的双重认可。短剧头部演员的价值评估正逐渐与长剧趋同,但受限于剧集类型,他们目前仍难以达到长剧一线演员的成就高度。
高片酬的背后,是多部爆款作品的累积。
2024年,长视频平台整体低迷,但短剧领域却涌现出不少爆款作品,实现了口碑和热度的双丰收。
2023年,从年初到年末,众多短剧轮番上映,持续吸引观众目光,例如《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爱在黎明前降落》、《脱缰》、《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执笔》、《授她以柄》、《引她入室》、《深情诱引》、《我们在黑夜中相拥》、《桃花马上请长缨》和《闪婚后我成了大佬的掌中之物》等,这些横竖屏短剧,可谓是一部接一部,持续攻占观众的屏幕,展现了短剧市场的蓬勃活力。
《狂飙》等剧集的爆火,使得滕泽文、赵夕汐、王格格、张集骏、许梦圆、李沐宸、李菲、赵佳、何健麒、马秋元、马小宇等众多演员,凭借精湛演技和角色塑造,成功提升了自身在演艺圈的地位和影响力,可谓是名利双收。
短视频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短剧演员的层级结构也因此更加分明。
短视频行业普遍认为,一部爆款作品能捧红演员,但只有持续产出爆款,才能真正跻身一线,成为顶流演员。
一线明星凭借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持续获得众多影视项目的邀约,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短视频平台创始人Jason指出,当下邀请一线短剧演员出演,通常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档期才能确保拍摄顺利进行。而并非顶流的,但因作品爆红而走红的演员,相对更容易合作,一般提前一周准备,甚至临时邀请都有可能成功。
相比于中后段班演员,头部演员出演短剧的片酬要高出许多。
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和芒果TV等主流视频平台在竖屏短剧领域,对演员的等级划分已形成相对成熟的内部评判体系。
业内人士透露,横屏短剧领域,李沐宸的片酬已达到S+级别,大幅领先其他演员。同为S级演员,其片酬普遍在几十万元,而其他非头部演员的片酬则多在几万到十几万元之间,可见李沐宸的片酬优势显著。
与横屏短剧整体打包付费不同,竖屏短剧采用的是演员税后日薪结算模式。如此一来,考虑到拍摄周期,一线演员在竖屏剧中的实际日薪反超横屏剧。
资深影视制片人王云霄在从长剧转向短剧一年后表示,当下竖屏短剧一线演员的片酬每日约在1到3万元之间,目前尚未听说有更高价码的案例。
Jason透露,演员片酬差距显著,日薪过万已属顶级,堪称爆款;其他爆款演员片酬也普遍较高,大多在6000到8000元之间;而对于刚入行的主演来说,日薪通常也能达到1500元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竖屏短剧拍摄时间经常超支,因此,一线演员在签约时通常会事先约定好超时的额外费用。
一线明星的拍摄合同通常约定每日工作12到14小时,但实际拍摄中,很多日子演员需要工作16到18小时。Jason透露,一些演员更倾向于一次性商定总酬劳,而另一些则坚持每超时一小时按日薪的10%结算,这部分收入通常相当可观。
除了常见的片酬支付方式,影视行业中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关注。
王云霄指出,竖屏短剧演员的酬劳模式灵活多样,例如,一些演员采用底薪加提成的固定模式,收入相对稳定;而另一些演员则凭借自身影响力,例如徐艺真成立个人制作公司,参与剧集制作并从中获取收益,这意味着与其合作需同时协调其幕后团队。
网红孵化机构推出的达人,运营模式则有所不同,主要通过拍摄品牌定制的短视频内容来盈利,其收入实质上是广告分成。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4年前七个月,抖音平台商业软广合作费排名前十的博主中,“姜十七”(银色大地旗下)以3031万元收入拔得头筹,“加菲菡z”(OST传媒旗下)则以1257万元位居第三。由此可见,二人参与拍摄品牌定制短剧的收入相当可观。
相比动辄千万片酬的长剧一线演员,短剧头部演员的收入水平明显逊色不少。
短视频平台蓬勃发展,短剧制作成本也相对低廉:横屏精品剧集的制作预算一般控制在300万到700万元之间,竖屏短剧则通常在70万元以内,即使是顶级项目,投资也鲜有突破千万大关。因此,短剧演员的片酬自然难以突破现有上限。
短剧凭借拍摄周期短、项目源源不断以及团队运营成本低廉的优势,在性价比上或许胜过长剧:即使只启用头部演员,其收入也可能超过长剧领域中腰部演员的收入。
网络短剧演员凭借自身实力能否担纲主演电视剧,成为收视保障?
长剧之所以青睐头部演员,源于对他们强大扛剧能力的信赖。这种对实力的倚重,在短剧领域同样可见,头部演员的价值也遵循类似的逻辑。
如今,短剧领域不少一线演员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凭借一部部爆款作品积累起来的。他们的颜值、演技和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广泛认可。
拥有丰富经验且在同类型作品中表现优秀的头部演员,其过往作品数据往往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在预算充裕的前提下,制作方通常会优先选择这些演员。
Jason指出,短剧演员选择标准与长剧并无太大差异,主要考量演员外形是否符合角色设定以及演技是否足以胜任角色。此外,由于短剧制作周期紧迫,演员的合作态度和配合能力也显得尤为关键。王云霄补充道,当下许多剧组倾向于选择拥有较高人气的演员,因为这类演员通常具备扎实的表演功底。
一部剧能否爆火,除了演员自身演技,更重要的其实是平台给予的资源扶持力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头部演员的“扛剧”能力。
陈未衾导演指出,长视频平台内部对演员的等级划分影响着剧集的制作,头部演员是长剧项目能否立项的关键,因此长剧制作对头部艺人的依赖性极高。然而,横屏中短剧以分账模式为主,平台的干预相对较弱,给予新人更多机会。
平台想要给予项目头部评级和推广资源,就必须选择平台认可的当红明星参演。 因为这些顶流明星不仅自带强大的宣传能力,还能为项目带来额外的流量和关注度。
在她眼中,一部横屏中短剧能否受到观众欢迎,演员阵容的影响反而相对较小,关键在于剧集的题材和内容是否吸引人。
短视频平台,尤其是竖屏短剧平台,在内容创作上与长视频平台一样,都高度依赖数据分析的结果来指导决策。这种数据导向的模式,也直接导致了制作方对一线明星的热衷,几乎是如出一辙。
当下影视行业,部分演员拥有较强的话语权,根本原因在于许多平台过度依赖“爆款”演员带来的流量。这些演员往往直接向制作方提出演员阵容要求,指定必须启用哪些特定演员才能启动项目。
观众的付费行为显示,竖屏短剧若启用头部演员,其对用户付费意愿的刺激作用依然显著。
陈未衾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她指出:“竖屏短剧的演员比横屏剧更容易吸引粉丝,而且这些粉丝不仅增长迅速,更重要的是他们具备很强的付费意愿,不仅乐于在演员直播时打赏,也愿意为其出演的剧集付费观看。正是这种强大的变现能力,使得竖屏短剧项目更愿意加大对演员的投资,简单来说,哪里能赚钱,预算就往哪里倾斜。”
Jason对此表示赞同,认为虽然头部竖屏视频演员拥有忠实粉丝群体,这些粉丝也愿意为其出演的项目付费,为项目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然而,这些粉丝群体规模有限,不足以完全决定项目的成败,项目最终的命运仍取决于诸多其他因素。
他认为,竖屏短剧的盈利能力,关键在于整体实力的综合考量。优质的剧本是核心,演员和导演的水平紧随其后,而作品的推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捉摸。
王云霄指出,顶级演员并不能确保影片票房成功,他们顶多提升影片成为爆款的可能性,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演员的形象和演技通常比较过硬,从而对影片质量有所保障。
最终分析显示,竖屏短剧的成功并非完全依赖于演员阵容。
Jason正筹划与一些演员签约,他认为短剧行业是“剧捧人”的模式,如今的顶级演员都是因主演众多优质作品才获得如今的成就。因此,Jason希望公司制作的项目能培养出自己的头部演员,未来在商谈片酬和档期时才能更有话语权。
王云霄认为,爆款演员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团队精细运作的结果。 演员若自负恃才,盲目涨价,工作态度敷衍,最终只会自毁前程。 事实上,打造爆款的团队实力不容小觑,甚至未来他们更有能力将更多新人推向顶流。
电视剧市场竞争激烈,许多演员难以获得理想的角色。
短视频领域蓬勃发展,当头部演员在短剧赛道达到巅峰后,职业发展瓶颈期几乎不可避免。
娱乐圈的鄙视链由来已久,从电影演员到长剧演员,再到横屏短剧演员、竖屏短剧演员,地位差异显而易见,不同类型的演员之间也存在着难以逾越的职业壁垒。
然而,许多短视频演员都渴望成为耀眼的明星,希望摆脱行业固有的偏见,实现演艺事业的突破。
陈未衾指出,几乎所有出演横屏短剧,或专注于此类剧集的演员,都渴望未来能够参与长剧或电影的拍摄。王云霄和Jason也观察到,许多竖屏短剧演员怀揣着同样的目标,毕竟,成为大银幕明星意味着收入的显著提升。
当下,不少凭借短视频剧集走红的演员,已成功在传统影视行业获得发展机遇,并从中获益。
2023年,许多爆款长剧都出现了短剧演员的身影,例如,《念念无明》女主角胡丹丹出演了《与凤行》;《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女主角滕泽文和《授她以柄》女主角明加加共同参与了《墨雨云间》的演出;而《执笔》男主角叶盛佳则加盟了《九重紫》剧组。 这反映出影视行业人才流动的新趋势,短剧演员凭借自身实力成功进军长剧市场。
短视频平台兴起催生了短剧演员群体,如今他们也开始受到综艺节目的关注。《开播!短剧季》作为首档“短剧+”综艺,成功邀请到众多短剧领域的名人,其中包括被誉为“横屏短剧女王”的李沐宸、“竖屏短剧一姐”的徐艺真,以及何健麒、代高政、刘擎、舒童、许梦瑶、钟熙等风格迥异的优秀短剧演员。
一些大型电视剧制作公司开始尝试制作短剧,并积极与短剧演员合作,这标志着行业壁垒逐渐降低,资源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显。
于正筹备已久的首部竖屏短剧《吉天照》正式杀青,并公布了刘擎、舒童、许梦瑶、滕泽文、柯颖等多位热门短剧演员的阵容。 与此同时,壹心娱乐和柠萌影视合资成立的心心传媒,也宣布签约短剧演员马秋元。
然而,短剧演员进军长剧领域,却往往面临着残酷的现实:难以获得重要角色,大多只能出演戏份极少的配角或龙套,演出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这种对比甚至会引发观众对其演技的质疑,最终导致他们不得不回归短剧赛道。
目前来看,在短剧领域真正取得巨大成功的演员,只有丞磊一人。陈鑫海虽然也出演过短剧男主角,但他主要的知名度还是来自于长篇电视剧《最食人间烟火色》。 值得注意的是,二人所参与的短剧制作精良,画面比例也与长篇电视剧相近,两者间的差别并不显著。
影视寒冬持续,长剧电影市场萎靡不振,许多资深演员都面临着剧组难求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短视频出身的演员想要进入竞争激烈的长剧电影领域,无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从短视频平台走出来的演员,进军传统影视行业,或许会遭遇适应性挑战。
许多短视频平台的演员,特别是拍摄竖屏短剧的演员,演技仍需提升,表演套路化现象较为突出。
王云霄认为,竖屏短剧演员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演员,更像是某种领域的达人,精通特定角色类型即可,即使不求突破也能获得观众青睐。
短剧制作的便捷性与传统影视剧对演员的专业度要求之间存在矛盾。
Jason认为,一些头部演员在特定类型的短剧中更具优势,平台和制作方应进一步探索演员与角色的更多匹配可能性。
另一方面,这些短剧演员面临着极高的“人设崩塌”风险,因为许多人的真实性格和过去经历经不起仔细推敲和公众的审视。
王云霄表示,短剧演员的负面新闻不会像传统影视剧演员那样严重影响其职业发展。他举例说明,年初某爆款剧的男主角,虽然刚走红就被爆出负面消息,但其片酬依然上涨至每日一万六千元。
陈未衾认为,相比短剧,长剧和电影对演员的要求更为全面严格,即使是横屏中短剧也会进行演员背景调查,触犯法律法规的行为在任何领域都是不允许的;但感情状况则相对宽松,甚至竖屏短剧领域,公开恋情或明确表示不接吻戏的演员并不少见。
然而,未来能否再出现像刘宇宁(丞磊)一样成功的偶像,受访者们普遍持积极态度。
Jason与王云霄都相信,更多短视频演员进军传统影视行业并非不可能,但成功与否,取决于演员自身实力与机遇,以及其背后团队的专业运作和资源整合能力。
陈未衾指出,上半年传统影视行业对短剧的观望态度有所转变,虽然初期存在偏见,但这种傲慢的姿态逐渐消退,市场导向的力量正促使行业拥抱变化。
她认为,竖屏短剧作为新兴的热门赛道,其爆款演员极有可能实现逆袭。如今,许多横屏剧项目已开始青睐竖屏剧的当红演员。
网址:短剧头部演员日薪过万,抢档期涨片酬,下一个“丞磊”何时出现? http://c.mxgxt.com/news/view/1056373
相关内容
年终策划|短剧头部演员日薪过万,抢档期、涨片酬,下一个“丞磊”何时出现?揭秘短剧演员生态:日薪两万,仍在鄙视链的末端
短剧顶流日薪3万,是“实至名归”还是“虚火过旺”?
“短剧一哥”柯淳自曝片酬:日薪2万元不仅能演“霸总”
短剧演员生存现状揭秘:高薪背后的歧视与转型挑战
广电“明星限薪令”下达,演员片酬到底谁说了算?
一二线演员片酬上涨近250% 一年内明星片酬涨得比房价凶
短剧演员收入怎么样?收入揭秘:日薪跨度大,行业飞速发展!
明星片酬涨得比房价快:一二线演员片酬去年涨250%
演员片酬从1.5亿降至5000万,限薪令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