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 聚焦饭圈文化,看粉丝与偶像间如何相爱相伴?

发布时间:2024-12-09 05:05

深度文娱导读:

近日,《夜空中最闪亮的星》一剧因展现各种饭圈现象而上热搜,“粉头私联经纪人”“见偶像黑幕”等一系列行为反映出粉丝群体追星的疯狂心态。饭圈文化来自于传统粉丝文化的升级,指的是明星的粉丝们集群化组成的团队,对自己偶像的热爱是其情感基础和联结纽带,具有群体性、分工明确、商业化等特征。

饭圈文化已经成为当下流行文化之一,在微博随处可见粉丝们为自家爱豆宣传、安利,偶像经济也日渐水涨船高。例如,《偶像练习生》热播期间,追星少女为了给偶像争取出道的机会,疯狂购入节目品牌植入产品,农夫山泉维他命水线上销售额增长近500倍。那么,粉丝与偶像间到底基于怎样一种关系,才会产生出如此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参与式陪伴,偶像成追星女孩情感寄托窗口

养成系偶像的重点是强调粉丝的“参与感”和“陪伴成长”。以《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等节目为例,粉丝在偶像选秀、练习、出道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偶像投票、宣传、现场支持是粉丝为其爱豆打call最基础的方式,“追星”已经成为了她们的日常。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成为人们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上网已经占据人们大部分日常时间,成为娱乐休闲的重要方式。从追星女孩来看,她们从练习生时期开始就参与到偶像的成星之路,花费时间、精力、金钱、资源、技术等陪伴其成长,这一过程中粉丝暂时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焦虑和烦恼,投身于为偶像做贡献的实务中,通过为偶像投票、转发微博、应援而收获极大地愉悦感和满足感,使之成为其现实生活情感寄托的窗口。

在饭圈文化中有一套分工明确的任务体系,包括反黑、控评、接机、刷数据组等,让爱豆获得正向舆论风评与曝光机会最大化等。以通过偶练出道的蔡徐坤为例,他的一条微博在粉丝们集体动员的情况下,九天内实现转发破亿,打破之前王俊凯创下的最高记录。

粉丝关注偶像赛前幕后的生活也是参与偶像成长的重要方面。如《创造101》《创造营》等综艺节目,在比赛之余还会制作围绕偶像生活的配套周边视频,通过这类视频,不断正向强化粉丝对爱豆的关注黏度和喜爱。

节目组将选手的宿舍生活、练习花絮、采访片段剪辑成一系列短视频定时发布,通过偶像的自我表达和高频率曝光,满足粉丝窥视偶像日常生活的心理需求。粉丝通过追逐与偶像相关的舞台表现、后台花絮、生活细节等视频内容,建构关于偶像的“形象认知”,在这一过程中粉丝与偶像之间的距离感在陪伴和互动中被淡化,取而代之是情感上的亲密和满足以及行动上更坚定的支持。

但是,在追星过程中,粉丝群体也极容易产生偏执心理进而引发非理性行为。“私生饭”就是追星极端化的典型例子,通常是指通过采取极端方式达到追星目标而影响明星正常生活的粉丝,如王俊凯在机场被粉丝强行搂抱、刘亦菲活动现场被粉丝飞扑、李宇春节目录制时被强吻等等,这些“疯狂”行为不仅为明星正常生活带去困扰,甚至威胁到他们的人身安全。

此外,网络暴力、奢靡之风、不分是非也是饭圈情感极端化的负面表现。一位网友曾经在微博吐槽蔡徐坤将自己染黑发的照片作为粉丝福利,被大量粉丝围攻,并且发展到直接点名该网友的大学母校,最终逼迫该网友在微博进行道歉。再如,PGone事件中,在已经被指控吸毒的情况下,仍有粉丝以“吸一次两次没有关系”等为借口替其开脱,并且公然挑衅中央杂志社紫光阁官方微博,严重违背正确的社会道德价值观。

共情效应,偶像个人品质在粉丝内心的映射

通常认为,偶像的颜值、身材外貌等因素极大决定了其自身的吸粉能力,但偶像的个人品质或过往经历也是影响粉丝追随的重要因素。弗洛伊德提出“投射”理论,他认为人有10种防御机制,其中投射是从别人身上发现自己的情感、想法或愿望的心理机制。粉丝喜欢偶像,某种情况下也是被他们身上的某种特殊品质所吸引,偶像身上拥有越多粉丝认可的品质,越会受到粉丝的喜爱。

《创造101》节目发展到中后期带有反叛精神的王菊“爆火”足以说明这一点。一开始,王菊因为皮肤黝黑身材微胖被质疑不适合进入走甜美路线的女团。但在马东来为女团成员上课那一期,王菊发表的一系列关于女性的言论让网友发现了她不俗的谈吐与强大独立的人格魅力,使其在其他更擅长舞台唱跳的女团成员中脱颖而出。很多“黑粉”转变为忠实粉丝,为王菊宣传拉票。她们以“陶渊明”自称,创造出各种顺口溜,如“你一票,我一票,王菊还能跳”等,制造出王菊主题的各类表情包与鬼畜视频进行宣传,王菊点赞数排名也在第7期跃升至第三名。王菊发表的关于“女团形象不该被定义”言论实际上是女性形象不该被“白瘦美”所定义的引申,引发不少受到过外貌歧视的女性粉丝的代入感,让她们感受到了精神上自由和解放。

而另一发面,偶像的个人遭遇和经历也能够引发粉丝的共情,满足受众的投射心理。以Got7成员王嘉尔为例,作为一个曾经非常出色的击剑运动员,因为喜爱音乐进入韩国娱乐公司当练习生,从零开始到实现回国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为梦想而奋斗的经历让粉丝们联想到自身求学求职的经历,被其不服输的拼搏精神所感染,进而在生活和学习中更加努力上进。

此外,饭圈以粉丝团体的名义进行爱心志愿活动,建立文明用语的规章制度以塑造“礼貌”的形象,都是粉丝群体将偶像的优秀品质投射于自身的表现,当偶像与粉丝之间建立起这种精神层面的互动联系时,更深层次的心理认同与行为追随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行为趋势。

参与造星,新媒体技术为粉丝群体赋权

传统媒体时期的粉丝追星只能是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偶像的出现,以香港娱乐圈四大天王爆火时期为例,粉丝与偶像之间只存在着一种单向度的关注,通过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接收与偶像相关的影像画面,无法产生双向的互动与交流。新媒体技术改变了这一局面,粉丝获得偶像资讯的途径更加便捷主动,获取信息也更为丰富全面。随着门户网站的发展,天涯、豆瓣、贴吧等平台的出现为粉丝的集结提供了重要条件,极大地解放了粉丝群体对文化产品的生产力,在围绕共有偶像建立的圈子里交流属于他们的特有文化,形成共有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念。

选秀节目的出现则赋予了粉丝更多“参与造星”的主动权,媒体和经纪公司合力为追星女孩营造出虚拟的造星氛围,让粉丝参与到偶像的竞争与对抗关系中,通过宣传造势进而影响偶像的排名。投票机制就是粉丝参与造星最简单的方式,以《创造101》为例,腾讯视频采用会员机制进行点赞,也就是粉丝必须花钱购买会员卡进行点赞,每期会员可以为选手点赞11次。为了方便粉丝更大程度地支持自家偶像,平台还制作了可以直接获得121票的定制卡。这一机制下,即便是业务能力受到质疑的杨超越也能凭借粉丝的宠爱稳稳地占据点赞数的前三,获得更多的曝光镜头和占据舞台C位的机会。同样依靠粉丝逆袭的还有《青春有你》中的李振宁,在粉丝的支持之下,他从原本的62名一路升至第2名,成功出道。

新媒体的出现让粉丝步入“后追星时代”,让追星女孩们从以往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运用新媒体技术主动搜寻、制造、传播的造星参与者,游离、分散的粉丝们经过聚集而组织化,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同样以《创造101》为例,在决赛夜最终以C位出道的孟美岐在应援平台“Owhat”的集资金额近180万元,在整个赛程中,综合其他平台孟美岐的集资金额高达1200万元。具有较强消费能力的粉丝聚集促进了“粉丝经济”的诞生,令偶像类养成节目的赞助商与偶像代言的品牌商均获得不错的收益回报,比如农夫山泉、悦诗风吟、自然堂等品牌。

饭圈文化作为一种以青少年群体为代表的亚文化,表现出的其实是年轻人对压力重重的现实社会的消极反抗,通过情感共鸣与自我认同起到了解压阀的作用,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是如何正确引导饭圈文化理性发展,建立偶像与粉丝之间良性健康的人际关系,最大化地实现爱豆们积极正面的激励作用,则需要引起全行业的关注与思考。

网址:深度观察| 聚焦饭圈文化,看粉丝与偶像间如何相爱相伴? http://c.mxgxt.com/news/view/105730

相关内容

饭圈是什么?粉丝文化的定义与特征
传媒观察丨“粉丝”文化,透过纷繁看本质
数字时代的破圈:粉丝文化研究为何热度不减
粉丝文化与饭圈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粉丝文化亟须深入研究与正确引导
粉丝文化入门手册.pdf
粉丝文化何以从自娱自乐变为饭圈乱象?
如何看待粉丝文化
粉丝文化是如何被异化的?从“倒奶打投”谈起
浅析娱乐圈粉丝文化现象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