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曾经在舞台上摔吉他、在电影里演大侠的谢霆锋,如今成了“烤肠一哥”?近日,他的品牌“锋味派”在四周年庆典上宣布,旗下爆汁烤肠4年累计销售额达15亿元,连续三年拿下全国销量第一的宝座。一根烤肠单价4.5元,却撑起15亿的商业帝国——这背后,是明星跨界的神话,还是流量经济的泡沫?
从摔吉他到烤香肠,明星转型的“魔幻现实主义”
谢霆锋的职业生涯堪称“魔幻”:歌手、影帝、厨师、企业家,如今又回归歌手开演唱会。他曾自嘲:“80后、90后因电影和音乐喜欢我,00后却觉得我是厨子。”但正是这种“厨子”人设,让他在美食赛道上杀出一条血路。
2014年的《十二道锋味》为他立下“专业吃货”人设,2021年与薇娅丈夫董海锋的谦寻公司合作创立锋味派,借助直播电商的东风,三个月单月销售额破千万,九个月GMV过亿,第三年直接冲上10亿。网友调侃:“明星副业千千万,谢霆锋的烤肠最下饭。”
15亿背后:明星光环+直播电商的“钞能力”
锋味派的成功,绝非靠“谢霆锋”三个字单打独斗。
精准踩中“懒人经济”风口:烤肠作为速食界的顶流,操作简单、受众广泛。锋味派定价109元3盒(24根),单根约4.5元,比便利店更实惠,完美击中年轻消费者的“性价比”需求。 直播电商的降维打击:谦寻的供应链和直播资源,加上谢霆锋的明星效应,让锋味派迅速破圈。直播间里,谢霆锋亲自煎烤肠、讲配方,把带货变成“美食综艺”,观众边看边下单,流量直接变现。 人设即信任:从《十二道锋味》到米其林奖项,谢霆锋用十年时间建立了“专业厨师”的公众认知。比起其他明星“贴牌式”副业,他的美食品牌更具说服力。明星扎堆搞副业:是“下凡”还是“割韭菜”?
谢霆锋并非孤例。吴彦祖教英语、王祖贤开艾灸馆、林志炫兼职导游……曾经的男神女神纷纷“下凡”搞副业,网友直呼“魔幻”。但锋味派的成功,恰恰揭示了明星跨界的两大真相:
流量≠购买力:消费者越来越精明,明星光环只能带来第一波热度,产品力和供应链才是留存的关键。 跨界需“专业背书”:谢霆锋若卖口红,未必能成;但卖烤肠,却能借“锋味”IP无缝衔接。争议与隐忧:烤肠能烤热多久?
尽管数据亮眼,质疑声也未停歇:
明星效应透支:消费者是为烤肠买单,还是为谢霆锋的情怀付费?若明星热度下滑,品牌能否独立行走? 品控难题:明星品牌屡屡翻车,前有“翻车”的奶茶加盟,后有塌房的代言。锋味派若想长红,品控和售后才是真正的战场。 结语:烤肠自由的尽头,是商业逻辑的胜利谢霆锋的15亿烤肠生意,表面看是明星跨界的神话,实则是一场“人设+产品+渠道”的精准狙击。它证明了一件事:流量经济的尽头,不是虚无的炒作,而是实打实的商业逻辑。当明星们不再沉迷“赚快钱”,而是躬身入局做实業,或许这才是娱乐圈最大的“魔幻现实主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