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的电影《乘风破浪》,邓超演的好,赵丽颖居然是最大的败笔
韩寒的电影《乘风破浪》,邓超演的好,赵丽颖居然是最大的败笔
一、电影的合格点:相对完整的叙事和不错的故事
作为韩寒的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在叙事的完整性、连贯性上,要比其第一部的后会无期进步很多。
乘风破浪的主要故事梗概是,赢得赛车比赛冠军的男主徐太浪(邓超 饰演),一直得不到父亲徐正太(彭于晏 饰演)的支持,自己也不理解父亲,两者处于敌对关系。男主在一次车祸后,穿越回到了1998年,与年轻时的父亲相遇相知,并藉此理解了父亲,父子言和。
简单一句,一个青年与父亲的对抗以及和解。
这是一个不错的设定。虽然也是一个很老旧的设定。
电影和影评是两种创作,后会无期可能在影评里得到里一次重生,但在影院里,作为一部电影,后会无期是失败的,作为一部公路片的类型更是失败的,剧情凌乱,压根没有故事线,人物关系和感情也是经不起推敲的。
甚至我会认为,乘风破浪的英文名Duckweed(中文译为浮萍)更加适合作为后会无期的片名。
一部好的电影,除去那些实验性的,传记型的,以及玩结构玩出火(比如诺兰及效仿者宁浩的多线叙事)的,基本上,首要的标准就是故事的叙述完整顺畅。
这个是永远不变的基础。其他的,比如人性的拷问,人物的塑造,人物关系的张力,场面的精彩,甚至演技,色彩配乐等等,都是属于加分项。
在叙事上,韩寒的乘风破浪把故事讲完整了。这就合格了。
合格的电影,要求从来不高。
二、电影的几个优点
1、人设
片中主要角色的人设都相当讨喜,带有真实感。加上演员集体演技在线,人设基本都活了。
在这点上,韩寒的选角够水平。
邓超其实是个好演员,除去在分手大师里的表演以外。在此片里,邓超的细分最足,也最多内心戏,也承担了大部分的喜剧效果,整体而言,完成的很好。
彭于晏,这位千万女性的老公,演技对得起千万女性的爱。
令人惊喜的是赵丽颖,这位一直在电视上有不错演技,在过去演过的几部电影里丢了演技的姑娘,在乘风破浪里,形象真的很美,眼神很有戏,其实台词不多,都靠眼神表情来表达人物,好多个镜头,导演都给了文艺范的画面。
在这戏里,可以称之为女神了。
2、制作工艺
在拍摄的工艺流程上,乘风破浪没有分镜头剧本,而且还敢于边拍边剪,这个太需要导演的现场即兴发挥以及团队的协作能力。
从成片来看,一点都看不出粗制滥造的痕迹。这个从电影的制作工艺来说,实在太难。
以前也有很多电影拍摄了十来天就上映而且质量很不错,比如那个工业流程化水平非常高又极度封魔的港产片八十年代,很多电影都是这样,我们印象中经典的东成西就只拍摄了10来天,包括那部感人至深的搭错车,剧本3天拍摄也是10来天,但他们都不存在现场拍摄当天/现场完成剪辑的这种情况。
一般而言,电影拍摄的时候,剪辑师都在酒店呆着,不参与现场拍摄。导演在拍摄时,一般都是拍好了一个段落或者一个集中场景的细分,然后把素材拷贝出来,再交给在酒店待命的摄影师进行粗剪。
而当素材拷贝出来,意味着某个场景的布景就要拆除,包括还有拍摄工具、道具等的整装运输问题,这对一次成片的要求很高,就好比歌手林志炫提倡的现场演唱一次完成并灌录成为唱片的ONE TAKE理念一样。
如果不是对于拍摄的场景熟烂于心,不是事前做好深度仔细再仔细一点的拍摄准备,不是有高效的团队协作,根本无法完成。
另外,为了呈现90年代的街道布景,剧组也在这个上面花了巨款,力求真实。这个不是说这样做就代表电影质量好,但必须承认的是,这是尊重电影制作工艺的表现。
3、论韩寒的喜剧原创
乘风破浪是部喜剧。喜剧是华语电影里的主流类型片,但也是最难拍的一个类型,比科幻片灾难片首要追求的特效视觉场面都还要难,究其原因,是喜剧的合理性、创意性、新鲜性以及不同维度的笑点理解等综合在一起。
很难得的是,乘风破浪在喜剧领域里,没有恶搞,不玩什么老梗,不抄袭段子。
现在有很多电影创作者,已经在智商上降低到认为凑段子就是喜剧电影的程度,所以过去十年,能让我们记住并且发笑的喜剧好电影,真的不多,可能一只手五个手指就能数完。
韩寒在乘风破浪里呈现出了水平很高的喜剧原创能力。主要体现在:
在穿越梗这个领域里深挖。穿越梗对于喜剧创作来说,是一个宝藏,里面有太多的错位可以发挥。
包括同样主打穿越梗的夏洛特烦恼,也在穿越的错位上贡献出了很多笑点。这么一说,好像乘风破浪是借了一个穿越梗的便利,但实则不是,只是有更好的创作土壤而已。
(另外,明显能看出,韩寒在很多笑点的创作上,有很多周星驰喜剧风格的影子。)
或者典型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个在周星驰电影里经常出现,各自体会。
或者严肃的场面用搞笑的细节插入进行消解。比如剧中,六一(高华阳 饰演)刺杀翻拍黄志强(李荣浩 饰演)失败,被黄志强用雨伞捅破心脏,六一临死前说:就算你杀了我,我也会一直瞪着你......
然后,黄志强手上的伞就打开,挡住了六一直勾勾的可以杀人的眼睛。
类似笑点的设计,片中非常多,该煽情的地方,该严肃的地方,总有这么一个搞笑但不突兀的细节呈现出喜剧效果,用来消解掉煽情严肃的部分。
扯一句,这真的是周星驰后期电影里常用的手法,也是外国很多喜剧电影人主张的黑色幽默的范畴。
或者后一个环节打脸前一个环节的设定。这是喜剧创作中很常见的手法。
喜剧越来越难得,好的喜剧更是百里挑一,而真正可以迈入神作的喜剧,只能说是十年难遇,它们往往都是笑中有泪,或者说悲剧是喜剧的内核。
韩寒的乘风破浪是一部好的喜剧,但在笑中有泪这个级别,很遗憾,没有营造到位。
镜头切换比较自然得当,画面和色彩都是充满了90年代特色的怀旧风格。
三、电影的几个遗憾处
1、 浪费故事框架的设定,故事线的推进有逻辑硬伤,人物形象塑造不够饱满
乘风破浪的设定和结构都与港产片《新难兄难弟》相似。
甚至连主题都一样,儿子与父亲的对抗以及和解。
这是个旧瓶子,如果装进去的细节很充盈饱满,估计也还行,反正所有的故事套路都已经被莎士比亚写完了,后人们只能在里面加入更多符合每个时代的细节。
但可惜的是,乘风破浪没有做到。
徐太浪的父亲徐正太为什么反对儿子的赛车事业,完全没有任何的阐述;
徐太浪回到过去,也没有任何片段凸显出是通过什么来完成对父亲的理解;
父亲这个形象,也没有得到过任何的形象重建和转变;
在这点上,《新难兄难弟》是绝对的秒杀掉乘风破浪,在《新难兄难弟》里,梁家辉饰演的父亲因为无原则的乐于助人导致家庭穷困潦倒生活窘迫,梁朝伟饰演的儿子无法理解,在穿越回到父亲年轻时代,与父亲亲历其所有的助人事件,因参与其中,因这父亲的形象的重建和性格的凸显,所以梁朝伟饰演的儿子才有足够强大自然的理由去理解父亲,并和父亲言和。但在乘风破浪里,没有。
还可以对比蒂姆波顿导演的《大鱼》,同样是讲述父子间的对抗与和解,电影里的各种关于父亲形象的细节的表达,才构成了笑中有泪饱满真实的父子关系。
而这些,乘风破浪里都没有。
2、最大的败笔是赵丽颖这个角色
徐太浪穿越回去,终于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母亲,但徐太浪并没有去不顾一切想尽办法救他的母亲。
也就意味着,在前面具体出现的母亲早亡是一句烘托气氛的台词和戏份。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一个儿子,前面塑造出来那么爱母亲,对母亲的早亡那么耿耿于怀,回到过去,却并没有做任何努力去改变母亲的命运?
这个故事线是缺失的,导致赵丽颖这个角色,又沦为了花瓶,对于推动叙事并没有任何帮助。
没有细节,没有解释,没有重建。
这是全片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致命的。这是一部好的喜剧,一部合格的商业片。
但不是一部好的电影。
3、金句还是金句,还是跳戏
延续韩寒风格,还事充满金句,金句始终是金句,但却总有一种把影片好不容易营造的氛围和叙事给割裂开来。这个只能说是比纯段子要好一些的手段,不是很好,但也能把部分人讨好。
但这一切都还好,已经比后会无期里那密集的金句少了很多很多很多很多。
所以这终于不再是《读者》文摘那种的名言佳句的合辑。
网址:韩寒的电影《乘风破浪》,邓超演的好,赵丽颖居然是最大的败笔 http://c.mxgxt.com/news/view/1079298
相关内容
赵丽颖是演彭于晏女人?韩寒主动剧透《乘风破浪》人物关系从《乘风破浪》演员阵容看韩寒如何平衡商业与文艺
乘风破浪:邓超准备亲近赵丽颖,才发现自己和她的真正关系
《乘风破浪》关系太复杂?韩寒主动剧透了
邓超受惩罚要求给韩寒打电话,韩寒一听是邓超下一秒的反应亮了
罗永浩力挺乘风破浪却黑了邓超 遭粉丝围攻发文致歉
(乘风破浪的姐姐)张含韵:干爸刘德华,闺蜜赵丽颖
“小花妈妈”赵丽颖,“苏米”王珞丹,盘点与韩寒合作过的明星
李现赵丽颖为张含韵打Call,冲鸭!乘风破浪的姐姐明星大团结
叫好不叫座的斯巴鲁 搭上韩寒电影恐怕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