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经济链:黄牛票翻3倍,为什么我们还在为偶像发电?
在当今文化消费市场中,演唱会经济链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与独特魅力。近年来,演唱会市场持续升温,2023 年中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达 739.94 亿元,与 2019 年同比增长 29.30%,创下历史新高。在这股热潮下,一个奇特现象引发大众热议:即便黄牛票价格翻 3 倍,甚至更高,粉丝们依旧心甘情愿为偶像 “发电”,踊跃购票。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缘由?让我们深入演唱会经济链一探究竟。
一、演唱会经济链的构成
演唱会经济链涵盖了上中下游多个环节。上游主要是内容制作,艺人作为核心参与方,他们的知名度、影响力以及艺术水准,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因素。像是周杰伦、林俊杰等华语乐坛巨星,拥有庞大粉丝群体,其演唱会往往一票难求。在这个环节,艺人的经纪团队负责策划演出内容,包括歌曲编排、舞台设计创意等,力求为观众打造一场视听盛宴。
中游是演唱会的筹办阶段,涉及多方主体。主办方承担着演出项目的票房风险,是连接艺人、场馆、票务及观众的关键角色。他们需要取得表演艺人的演唱会及节目权,预订合适的演唱会场地,像北京鸟巢、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等大型场馆,常常是热门演唱会的首选。同时,主办方还要安排内容制作,进行宣传推广,吸引观众购票。以五月天的演唱会为例,主办方会提前数月通过社交媒体、线下海报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发布演唱会信息、预售消息,制造话题热度。
票务平台在中游环节也至关重要,连接着演出主办方与观众。我国票务平台呈现多元化格局,一级专业票务平台如大麦网,多与主办方签订独家合作协议,采用单一定价模式发售门票;二级票务平台则通过市场化的动态定价机制调节市场,当热门演唱会门票在一级平台售罄后,消费者往往会转向二级平台,这也为 “黄牛” 倒票提供了空间。此外,演出场馆方提供场地、设施和基础服务,赞助方为演出活动提供资金支持,获取推广机会,各方协同运作,推动演唱会筹备进程。
下游则聚焦于演出期间及衍生消费。当演唱会举办时,大量观众涌入举办城市,带动了当地旅游、住宿、餐饮、交通等行业发展。据统计,愿意前往周边城市观演的受众比例达到 55.2%,中国居民观看演唱会的预算集中在 1001 - 3000 元,其中花销主要用于住宿(61.3%)、餐饮(68.7%)、交通(69.7%)。例如,周杰伦在海口举办演唱会时,当地酒店一房难求,餐饮消费火爆,甚至带动了当地特色旅游纪念品的销售,一场演唱会就能为城市带来数亿元的经济收入,“一场演出带火一城” 的文旅效应显著。
二、黄牛票高价背后的推手
在演唱会经济链中,黄牛票价格飙升是一个突出问题。热门演唱会门票常常在官方渠道开售瞬间即被抢光,随后消费者便会发现,在二级票务平台或黄牛手中,门票价格已大幅上涨,溢价 2 - 3 倍并不罕见。
从市场供需角度来看,热门艺人演唱会的需求极为旺盛,而门票供给相对有限。大型演唱会场馆容纳人数虽多,但面对庞大的粉丝群体,仍供不应求。以蔡徐坤的演唱会为例,其粉丝数量众多且忠诚度高,开票前就有大量粉丝严阵以待,官方渠道的门票数量难以满足粉丝需求,这就为黄牛创造了投机空间。黄牛通过雇佣 “刷票党”,利用技术手段和人海战术,在门票开售瞬间大量抢购门票,囤积居奇,人为制造门票稀缺假象,进而哄抬价格。
另外,二级票务平台的运作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黄牛票高价现象。部分二级票务平台上的商家与黄牛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些商家本身就是黄牛。这些平台对商家的监管存在漏洞,导致商家可以随意抬高票价。而且,演唱会门票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具有时效性和唯一性,消费者一旦错过官方购票时机,为了不错过偶像演出,往往不得不接受高价的黄牛票,这也使得黄牛有恃无恐,持续抬高票价。
三、粉丝甘愿买单的深层原因
尽管黄牛票价格高昂,但粉丝们依旧愿意为偶像 “慷慨解囊”,背后有着复杂而多元的原因。
情感寄托与认同需求
对于粉丝而言,偶像不仅仅是舞台上的表演者,更是他们情感寄托的对象。在成长过程中,粉丝从偶像的音乐、形象以及奋斗历程中获得力量与慰藉。例如,TFBOYS 陪伴了很多粉丝的青春岁月,粉丝们看着他们从青涩少年逐渐成长为优秀艺人,在这个过程中,粉丝将自己的情感与梦想投射到偶像身上。当有机会亲临偶像演唱会现场,近距离感受偶像魅力时,粉丝们愿意付出较高代价,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情感的深度连接,是对自己青春记忆和情感认同的一种守护与表达。通过购买门票,他们能更贴近偶像,仿佛成为偶像成长历程的直接见证者,这种情感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社交与群体归属感
在社交媒体时代,粉丝群体形成了强大的社群文化。参加偶像演唱会成为一种社交行为,粉丝们通过共同支持偶像,在群体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演唱会现场,粉丝们身着统一应援服装,挥舞着偶像的应援物,共同呐喊、歌唱,这种群体性的狂欢让粉丝感受到自己是某个更大集体的一部分。比如,在肖战演唱会现场,粉丝们组织有序的应援活动,从场外的大型海报展示到场内整齐划一的口号,让每一位到场粉丝都能强烈感受到群体的力量。而且,粉丝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演唱会经历,与其他粉丝互动交流,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群体归属感。若因票价高而错过演唱会,粉丝可能会觉得自己在群体中 “掉队”,失去与其他粉丝共同的话题和经历,因此愿意承受高价购买黄牛票,以融入这个充满情感连接的粉丝社群。
自我实现与成就感
粉丝支持偶像的过程,也是自我实现的过程。在为偶像付出的过程中,粉丝获得了成就感和满足感。通过购买高价门票,粉丝觉得自己为偶像的成功贡献了力量。例如,在一些流量偶像的演唱会中,粉丝会将购买高价票视为对偶像商业价值的支持,他们认为自己的消费行为能帮助偶像获得更高的关注度和更多资源,从而在偶像的演艺生涯中留下自己的 “痕迹”。当看到偶像在舞台上光芒万丈,粉丝会将这份荣耀与自己的付出联系起来,内心产生强烈的成就感。这种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驱使着粉丝即便面对黄牛票高价,也难以抵挡为偶像 “发电” 的冲动。
网址:演唱会经济链:黄牛票翻3倍,为什么我们还在为偶像发电? http://c.mxgxt.com/news/view/1089288
相关内容
演唱会没放出来的票,都去哪了?记者联系多名“黄牛”发现……演唱会门票炒上天,黄牛背后还有一个神秘群体
人气偶像门票的经济学分析
人气偶像门票的经济学分析.docx
一张票卖21万,谁在炒演唱会门票?
演出一票难求、酒店人满为患 演唱会经济缘何呈现爆发式增长
“相信我票绝对是真的” 数字时代黄牛为什么打不完
为什么会有“黄牛”存在?
追星追到黄牛:粉丝经济的隐秘代价
黄牛安排3000个微信群抢票,上半年演唱会市场杀红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