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法国最受瞩目的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要登上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用她那美妙的极富辨识度的嗓音,为中国观众现场朗读演绎杜拉斯经典作品《情人》。
信报讯(记者张学军)听好的声音朗读是一种享受,当然听一位声音好的大明星朗读就更是求之难得。本月14日,当法国最受瞩目的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要登上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用她那美妙的极富辨识度的嗓音,为中国观众现场朗读演绎杜拉斯经典作品《情人》。前天,在上海,著名导演贾樟柯和于佩尔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深度对谈,拉开了在上海、广州和北京三地的“朗读”序幕。
于佩尔和贾樟柯对谈
现场,贾樟柯以一个谦卑的采访者的身份提问于佩尔,由浅入深探索于佩尔的表演世界,呈现了一个思考与疏离并存的演员于佩尔。活动提问环节,于佩尔与观众热情互动,说话直接坦荡,举止俏皮可爱,散发着法国女人特有的天真与浪漫。出道至今,于佩尔已演过一百多部电影,被粉丝们亲切地誉为“法国文艺片女王”。当被贾樟柯问及舞台和电影对于她的意义时,于佩尔:“在电影中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自己,潜在观众仅是一台摄像机,而戏剧恰是打破边界,面对台下千千万万真实的观众。但二者终究是一样的,区别仅在于她和不同的导演合作所带来的风格和火花。”她表示,自己是自己的观众,演员和观众是没有边界的。她在电影演员、戏剧演员、朗读表演者和观众四个身份中游刃有余地转化,每一次表演都带给了她不同的思考,和不同的导演合作也带了不同的语汇,不断塑造着“有灵魂”的角色。
于佩尔和贾樟柯对谈4
在此次的获奖影片《她》中,于佩尔似乎与40年多前那个刚出道的女孩并没什么分别——冷漠、不苟言笑、充满距离感,却又渴望淋漓尽致地在电影中交付自己的一切。于佩尔从17岁一直演到现在,呈现不同年龄段女性的形象,大部分角色是清冷、缄默而充满质感的,贾樟柯将她的表演解读为一种女性宣言。关于年龄与角色塑造,于佩尔始终认为,最重要的核心是一个演员的思想、价值和命运,和年龄无关。在表演中,与角色抗争,把人物邪恶和清纯、力量与脆弱多元地糅合在一起才是活生生的角色,才更是一个人。善于游离边缘人性的表演风格,让于佩尔的角色大多是矛盾的复杂对立体。表演对于她,就像是“去别处”的一种年轻体验,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潜意识,是瞬间的魔力,不需要提前做功课和排练,只需享受表演第一时间刺激出新鲜的感知和力量。
位列于全世界最受尊敬的女演员之一的于佩尔,也几乎拥有全法国最具辨识度的嗓音。评论指出,她的嗓音“柔软,却坚定而清晰。”2015年7月,她曾在第69届亚维农艺术节上,朗读了法国著名作家萨德的两部经典作品合编版本《瑞斯丁娜和于丽埃特》的选段。她的演出获得评论界高度赞赏,她投入而冷静的朗读赢得了在场观众持久的掌声。
在提及朗读者与作者的关系时,她认为:“作品的生命是源源不断的,主要是原作者起了决定性作用。作为演员或者阅读者,我们从某种程度上确实在为作品‘发声’,让更多人听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作品的使者。阅读的意义在于思想,而在这里传递的是作者的思想,不是我的。这不是戏剧,只是阅读,仅此而已。”
两个法国女人分属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却在舞台上以朗读的形式相聚,这将是一场独一无二地演出,让戏剧表达回归语言本身。于佩尔与杜拉斯,与《情人》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距离?6月14日,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将以伊莎贝尔•于佩尔的魅力嗓音,直抵观众灵魂。
当法国最受瞩目的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要登上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用她那美妙的极富辨识度的嗓音,为中国观众现场朗读演绎杜拉斯经典作品《情人》。
信报讯(记者张学军)听好的声音朗读是一种享受,当然听一位声音好的大明星朗读就更是求之难得。本月14日,当法国最受瞩目的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要登上天桥艺术中心的舞台,用她那美妙的极富辨识度的嗓音,为中国观众现场朗读演绎杜拉斯经典作品《情人》。前天,在上海,著名导演贾樟柯和于佩尔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深度对谈,拉开了在上海、广州和北京三地的“朗读”序幕。
于佩尔和贾樟柯对谈
现场,贾樟柯以一个谦卑的采访者的身份提问于佩尔,由浅入深探索于佩尔的表演世界,呈现了一个思考与疏离并存的演员于佩尔。活动提问环节,于佩尔与观众热情互动,说话直接坦荡,举止俏皮可爱,散发着法国女人特有的天真与浪漫。出道至今,于佩尔已演过一百多部电影,被粉丝们亲切地誉为“法国文艺片女王”。当被贾樟柯问及舞台和电影对于她的意义时,于佩尔:“在电影中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自己,潜在观众仅是一台摄像机,而戏剧恰是打破边界,面对台下千千万万真实的观众。但二者终究是一样的,区别仅在于她和不同的导演合作所带来的风格和火花。”她表示,自己是自己的观众,演员和观众是没有边界的。她在电影演员、戏剧演员、朗读表演者和观众四个身份中游刃有余地转化,每一次表演都带给了她不同的思考,和不同的导演合作也带了不同的语汇,不断塑造着“有灵魂”的角色。
于佩尔和贾樟柯对谈4
在此次的获奖影片《她》中,于佩尔似乎与40年多前那个刚出道的女孩并没什么分别——冷漠、不苟言笑、充满距离感,却又渴望淋漓尽致地在电影中交付自己的一切。于佩尔从17岁一直演到现在,呈现不同年龄段女性的形象,大部分角色是清冷、缄默而充满质感的,贾樟柯将她的表演解读为一种女性宣言。关于年龄与角色塑造,于佩尔始终认为,最重要的核心是一个演员的思想、价值和命运,和年龄无关。在表演中,与角色抗争,把人物邪恶和清纯、力量与脆弱多元地糅合在一起才是活生生的角色,才更是一个人。善于游离边缘人性的表演风格,让于佩尔的角色大多是矛盾的复杂对立体。表演对于她,就像是“去别处”的一种年轻体验,去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潜意识,是瞬间的魔力,不需要提前做功课和排练,只需享受表演第一时间刺激出新鲜的感知和力量。
位列于全世界最受尊敬的女演员之一的于佩尔,也几乎拥有全法国最具辨识度的嗓音。评论指出,她的嗓音“柔软,却坚定而清晰。”2015年7月,她曾在第69届亚维农艺术节上,朗读了法国著名作家萨德的两部经典作品合编版本《瑞斯丁娜和于丽埃特》的选段。她的演出获得评论界高度赞赏,她投入而冷静的朗读赢得了在场观众持久的掌声。
在提及朗读者与作者的关系时,她认为:“作品的生命是源源不断的,主要是原作者起了决定性作用。作为演员或者阅读者,我们从某种程度上确实在为作品‘发声’,让更多人听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作品的使者。阅读的意义在于思想,而在这里传递的是作者的思想,不是我的。这不是戏剧,只是阅读,仅此而已。”
两个法国女人分属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却在舞台上以朗读的形式相聚,这将是一场独一无二地演出,让戏剧表达回归语言本身。于佩尔与杜拉斯,与《情人》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距离?6月14日,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将以伊莎贝尔•于佩尔的魅力嗓音,直抵观众灵魂。
网址:法国电影大明星来天桥当朗读者 http://c.mxgxt.com/news/view/1090247
相关内容
《朗读者》与中国综艺节目的未来朗读者中国钢琴家郎朗:愿通过音乐更好地搭建中法文化之桥《朗读者》的节目形态分析《朗读者》的人文情怀与娱乐精神当年郎朗的父亲表示,有朋友想替刘亦菲来和郎朗牵线搭桥,被婉拒明星电影大全,最新好看的法国明星片电影排行榜牟桥个人资料简介,主演的电视剧电影,图片,写真法国电影展映北京开幕 众多明星大腕捧场法国电影以诗歌名义歌颂 南京长江大桥首届“大桥诗会”成功举办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