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崇拜心理中的非审美成分——以晚清以来捧角现象为样本
发布时间:2025-05-10 20:24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杂志导读 > 2012年 > 10 > 信息摘要
明星崇拜心理中的非审美成分——以晚清以来捧角现象为样本
【出 处】: 明星 崇拜心理 样本 晚清 成分 审美 社会身份 社会大众
【作 者】: 徐煜
【摘 要】一 清末以来,随着演出领域商业化、产业化的形成,有一个现象迅速蔓延,那就是演员的明星化。所谓明星化,是指演员社会身份的公共化,知名演员自身成为舆论的焦点和话题,从而形成社会大众的一种娱乐资源的状况。演员的明星化,表现在演员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幅上升,成为社会大众追捧的对象,以至于形成“追星”这一都市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黄佐临、丹尼早年在天津的莎剧活动
下一篇:中国儿童戏剧创作浅探
网址:明星崇拜心理中的非审美成分——以晚清以来捧角现象为样本 http://c.mxgxt.com/news/view/1106071
相关内容
根源、功能与动力——传播心理视角下的明星崇拜现象我国体育明星崇拜现象研究述评
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pdf
大师追捧与明星崇拜是一回事吗?
当代青少年明星崇拜现象的社会心理透析
明星崇拜是孩子成长心理需要 – 给力心理文章
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学分析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学与社会学分析
“粉丝经济”中的青年偶像崇拜与“审美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