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0个潮牌创业者,9个都在亏?

发布时间:2025-05-11 02:14

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这几天,我特地抽时间跟一位有趣的创业者交流了很久。

之所以说这位创业者有趣,不仅是因为他很年轻,做的还是“潮牌生意”。

用他的话来说,不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压根看不懂潮牌是什么,单老师,您都不一定看得懂。

嘿,有点意思。

我呢,就跟这个小子好好聊了聊。

当然,把他心悦诚服讲服了的同时,我也把一些商业思考分享给各位。

02

这位创业者做了3次潮牌生意,第一次尝试做“潮牌服装”结果成为爆款,甚至某位明星也穿上了。

收获金钱的同时,他又把目光投向了“潮牌鞋”,结果没火起来,亏了不少。

第三次,他回到了服装上,他绞尽脑汁去拼装了一些其他品牌的外观和图案,找了一些有名的KOL做分享

一开始效果不错,让他有了很高的信心,一口气备了不少货,结果销量大跌眼镜,损失惨重。

他很不理解,为什么我失败了?为什么我吸取了教训,总结了第一次成功的经验,在同一个赛道上又跌倒了?

这次,他准备继续在潮牌上创业,用短视频直播打响自己的潮牌,于是就来请教我。

我听完了他的经历和理解,我告诉他,其实,你懂的根本就不是“潮牌”。

你懂的只是做一个“潮品”,甚至你第一次的成功也只是运气到了而已。

03

各位,什么是潮牌?

我们先理解一个词,“潮流”。

我们必须要回到“潮流”的发展历史中去寻找答案。

潮流,源于英文“trend”,在2000年前后,国内出现首批潮流文化的爱好者,他们叫自己为“潮人”,从对鞋和服饰的热爱,演变到更广泛的对新锐品牌、新锐设计的热爱。

而潮牌,在英文中对应的单词是“street wear”,顾名思义,就是街头穿搭。

街头,指的是美国的街头文化,常见的有冲浪、花瓣、嘻哈、涂鸦这些艺术形式。

美国的主流媒体认为,一位滑板、冲浪的高手叫Stussy,是街头潮牌的缔造者。

他热衷于把自己涂鸦式的签名写在滑板上,后来又印在T恤上去销售。

因为街头文化这种小众、独特的个性,反而被具有反叛精神的年轻人所喜爱。

这些带有街头文化记号的潮流服饰,也就成为了年轻人追捧的对象。

随着美国文化和企业的输出,在美国、日本、台湾、香港这些地方涌现出一大批潮流服饰品牌。

当然,他们所表现的不一定是美国的街头文化,但毫无疑问,潮牌们都是靠着和某种文化,包括代言人挂钩,以此来达到他们想要表达的个性化、流行性的效果,吸引消费者的兴趣。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潮流逐渐从一个小众概念,演变成一个几乎能与时尚相提并论的热门词汇。

特别是这几年,因为短视频直播的存在,传播方式被深刻改变,过去依赖于时尚杂志和口口相传的潮牌,有了全新的传播和销售渠道。

潮人也不再是少数人,而是相当大一部分年轻人的称谓。

直播卖潮牌,也就成为了一种快速创业赚钱的捷径。

但很多创业者没有意识到,商业其实并不存在什么捷径,你想比别人少走的路,在没有真正了解清楚一个行业底层逻辑之前,一定会变成一个个坑。

04

这些年,国外的潮牌们一个个走起了下坡路。

贝克汉姆、碧昂丝这些大明星钟爱过的牛仔裤品牌Evisu,宣布关停日本生产线;

火到和顶级奢侈品联名的Supreme,在被Vans的母公司收购后的第二年,业绩开始下滑。

前两年被哄抢的essentials ,进入了折扣清仓甩卖阶段。

曾经在4年内销售额暴涨21倍的街头潮牌Off-White,从2021年热度开始下滑后,今天早已经关停了多个门店。

可以这么说,潮牌在这几年,可谓是眼看他起高楼、宴宾客,再见他楼塌了。

为什么会发展成“十个潮牌、九个在亏”的情况呢?

答案其实显而易见。

很多潮牌创业者选择最多的方向,是潮牌服饰。

这个方向有一个特点:门槛低、利润高。

潮牌服饰大多主打T恤和连帽衫,毛利率能达到90%以上,而你要做的,只是把一些夸张的涂鸦印在上面。

为什么这种没有品牌积累、没有质量优势,甚至只是在代工厂匆匆加工出来的潮牌,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付钱呢?

一方面是因为猎奇、新鲜的设计,另一方面还是得靠明星的IP效应带动大家模仿。

这其实和当年那群追随街头文化的年轻人的心态,没什么差别。

但内核却变了。

绝大多数潮牌离开了明星或者KOL就得死,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缺少实际的文化底蕴,缺失品牌故事和沉淀,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仅限于明星和产品的猎奇程度而已。

但明星和产品,作为流行文化的参与者,自然不可能比文化本身更火爆。

再加上一些特殊情况,让这些爆发式出现的中国潮牌们,没能活得太久。

2017年,《中国有嘻哈》的播出,让很多年轻人第一次接触到了美国的街头文化,潮牌在中国开始走向大众化。

但很快,变天了。

先是众多说唱艺人爆出丑闻,官方开始打压以嘻哈为首的美国街头音乐文化,在国内的传播。

潮牌在国内发展的根基,生生被砍了一刀。

然后,就是3年口罩时期,经济开始趋冷。

当经济不行的时候,大众的服饰选择就会偏向于实用化,这是从美国大萧条时期就不断被验证的规律。

年轻人自己生活都难,自然也难有什么能力,去追捧一些所谓的“潮牌”了。

05

当然,潮牌的没落,又不仅仅是因为时代。

知名潮牌Off white的总监在2019年接受采访坦言说:“街头服饰离死不远了”。

为什么?

潮牌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是靠产品来宣传某一种文化和品牌理念,以此来吸引这种文化理念的“拥趸”为品牌付出溢价。

潮牌有一半的市场份额,是由10%的超级用户所贡献的。

但这种对于销量和欲望的控制,对于品牌长周期的投入,又是很多创业者不愿意去做的。

于是,当短视频直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潮牌打折零售,以及背靠中国服装产业强大的供应链能力,无数9.9元包邮的同款盗版在网上相继出现。

没有信仰体系和品牌体系的“潮牌”们,自然做不下去了。

回过头想想,潮牌诞生之初,靠的是什么呢?

靠的是对小众文化的诠释,对目标用户强烈的认知植入,才表现出与主流相互融合的核心竞争力。

但随着潮牌的文化属性,逐渐被商业上的欲望所掩盖,市场上出现了众多“以潮牌为名,割韭菜之实”的行为,这种核心竞争力也就不再存在了。

没有了文化内涵的潮牌,仅仅是依靠直播,如何与拥有强大供应链、完整品牌体系和同样营销能力的大众品牌抗衡呢?

除了思考前辈们走过的路,潮牌越想走捷径,死得越快。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为什么10个潮牌创业者,9个都在亏? http://c.mxgxt.com/news/view/1111563

相关内容

投资、开店、潮牌……明星创业是在“创”什么?
9个潮酷品牌,明星都在追
这个明星做潮牌为何能坚持10年?《华丽志》独家专访NPC创始人李晨
为什么要做品牌,这届消费品创业者其实都不懂
一个插画师的创意潮流品牌长什么样|创公司
明星创业:潮牌NPC的7年成长路
这个明星做潮牌为何能坚持10年?《华丽志》独家专访NPC创始人李晨 – 华丽志
反思潮牌:个性和规模相悖,快生意难以持续
潮童星品牌创始人赵夏和林生斌是什么关系?
扒一扒娱乐圈10大明星和他们的自创潮牌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