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狂欢节”大促的背后,园艺店主们的焦虑
原创:品伯编辑,设计:李占一求关注,求分享
最近几天,各大线上平台陆续发布“618”战报。其中,京东“618”累计下单金额超3438亿元,较2020年“618”增长27.7%。同时,这个数据也超过了京东去年“双11”活动期间的2715亿元。
而天猫发布的数据显示:“618”期间天猫新增近6000万会员,部分品牌超过50%的成交来自会员。按6月1日至15日的销售额计算,456个新品牌拿下天猫“618”细分行业的TOP1。
值得注意的是,“618”期间,鲜花绿植等品类成交额增幅明显,再创历史新高。6月1日至18日,京东鲜花成交额同比增长193%,生活鲜花成交额同比增长355%,园艺工具成交额同比增长178%。
相比京东的各种“凡尔赛”数据,其他几个平台并没有过多披露细分领域的成绩单,园艺类目产品的战果如何?需要等最新的数据横向对比分析。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无论“618”还是“双11”,每次大促过后的盘点,多少能够觉察到市场的最新动态与业者心态,同时从中亦可探知最新的市场亮点与行业痛点。
商家新打法
王银花是江苏常州夏溪花木市场园艺板块的商户,2014年开始经营花卉,2016年加入夏溪花木市场。虽然从业时间并不算长,但她的“馨泉花卉”已经跻身市场的“头部阵营”。以蝴蝶兰为主,兼营家庭园艺高档盆花、鲜切花,凭借一个实体店铺,产品却辐射到了福建、山东多地。
除了实体店,王银花也曾在淘宝、抖音直播卖货。通过体验线上销售,王银花有自己的心得:做网络销售没有专门的团队去经营,很难在线上获得更多订单,特别是对于一些做传统线下门店的商家。
因此,在网上王银花有自己的打法,并不刻意地追求终端流量,而是通过直播结识更多的同行。
电商平台的“造节运动”还是给各行业的商品销售作出了贡献。每当“618”前后,地铁、电视、公共场所的显示屏上各种广告满天飞。消费者会在这样一个特定时间段,突然想起自己之前想要购买的东西,受到从众心理和买便宜心理的驱动而为之。
张康也是夏溪花木市场的商户,他经营的“木语轩”不仅在夏溪花木市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在盆景领域的人气也正在不断攀升。
与王银花一样,张康运行实体店铺的同时,也是一些网络电商的入驻商户。谈及网络销售,他表示,包装、物流仍然是网上销售的难题,虽然相比以前有所改进,但需要提升的空间依然很大,特别是对于盆景类的高端园艺产品。
今年“520”,微拍堂开始了一场直播活动,知名演员张一山入场直播,张康与张一山一同出镜,给观众科普盆景知识。张一山在现场拿起剪刀,在张康的指导下演示盆景修剪。
张康告诉《中国花卉报》社记者参与网络直播的诉求:“主要还是提升品牌的影响力。直播对于园艺产品,特别是像我经营的这种盆景类高端产品,网络成交的数量并不是很大,但会对园艺品牌的推广起到关键作用。”
与实体市场一样,线上也形成了两极分化,大量店铺抢拼家庭零售市场的蛋糕,另一批园艺店铺已经开始借助平台直播推广品牌,实现更大的流量转化。
店主的焦虑
在网上,对于大多数园艺店主来说,无论“618”还是“双11”,看起来很热闹的氛围,依然是别人的狂欢,特别是中小店铺。在平台贩卖“饥饿营销”的氛围中,中小园艺店铺是一种被动的迎合。
王银花加入到网络销售大军当中,完全是因为疫情首次“触网”,但做了一段时间,她明显感觉到精力不够,无法兼顾。
与大多数人不同,虽然都是卖产品,但她的目标并不是零售,而是通过直播卖产品包装、设计能力,通过培训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她的销售队伍,成为自己的经销商。
王银花认为,做网店不仅要投入精力,还要善于配合平台的规则以及不断创新自身的营销手段,才有更大的发展机会,这些一般的园艺店是做不到的。
一位“转战”花艺界的原线上园艺店主,是线上卖花的早期试水者。2010年起步做,三年之后,同样是由于精力的原因,最终果断转战实体领域,经营相对高端的花园花店项目。
很多园艺界人士还有这样的体会:虽然从业人群在不断增多,产能上升得很快,消费群体也稳步增长,但能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产品依然匮乏,生产端总体质量的提升还需要一个过程。
另外,市场经营群体依然是中小商户居多,更多的经营思路还停留在传统的进货、卖货思路,有品牌规划、品牌意识的商家依然太少。包装、物流、售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的卖家对于产品赋能、售后服务也都停留在几年前的传统零售思路上,没有突破和创新。
根据自己近两年的线下销售业务量,王银花认为,未来精品盆花的发展潜力依然很大,但前提是产品质量要高、产品类型要丰富,商户要具有一定的“产品包装”能力。只有把花卉园艺最美的一面展示出去,才能留住消费者的目光。
对于中小商户来说,在平台大促的时间节点,如何备货一直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花卉的“保质期”很短,备货太多,一旦没有达到预计销售目标,投入资金损失的风险巨大。
另一个问题,也是中小商户难以破解的。一些网店的负责人表示,像“618”“双11”这样的大促时段,平台会把更多流量集中到头部店铺,中小型店铺获得的流量十分有限,即便投入营销成本,在这样的流量竞争中也只是杯水车薪,很难有明显的效果。
“线上的花市如同股市,散户是韭菜,中小商家想创造销售奇迹基本上很难,一不留神甚至赔得很惨。”一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园艺的逆袭
虽被大批中小店铺不断吐槽,但同一平台的另一批商户靠着出色的流量转化能力,尽情享受网络红利。
据不完全统计,“618”预售期间即5月24日至6月16日,天猫平台上已有至少24家品牌披露获得融资。
张康表示,对于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家来说,对直播的期望值并不在销售产品上,他们关注更多的是品牌影响力,品牌打出去要比零售几束花卉或几盆盆景更具价值。
6月16日晚,数万人围观著名导演张纪中的抖音直播间。当晚8点,张纪中携博士夫人开设“虹越”专场高调“卖花”。围观人群中不乏园艺店主,他们一直盯到凌晨,其中的原因不只是追星,更多的是想知道,张纪中出马到底能卖多少花。
一些店铺利用网红明星代言的直播,确实给园艺的品牌和销售带来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薇娅也给园艺产品带来了惊喜。垂直领域内的网红显然没有涉猎面更广的网红影响力大。在薇娅直播间,多肉上线一秒钟就售出了4万盆,3小时单品爆卖130万元。
“我为花卉代言”,网红、明星的加盟带给园艺的消费引导值得期待,而花卉真正走入千家万户已不遥远。明星代言,如果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是在帮行业做大蛋糕,做增量。如果就是从存量市场靠人气挤占份额,则是与行业争利。
“从最早单一的实体店到后来步入网络空间,加上网络直播的流行,总体上对木语轩的品牌以及业绩还是有很大的提升。”张康向记者表示,目前他的盆景线上线下的销量比差距正在进一步的缩小,每年线上线下的销售额分别为2000万元和3000万元。
很多受访者认为,目前园艺产品还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很多人的观念中,园艺产品还属于“有钱有闲”人的消费品。
而王银花并不这么认为。她表示,中国消费群体太大了,开发程度还远远不够,很多人没有看到能打动自己的园艺产品。“要想持续做好一个园艺店铺,必须得不断丰富产品阵营,用新颖性解决审美疲劳的问题。”她说。
中国最大的园艺产品“卖主”——虹越花卉董事长江胜德曾向记者表达:“人类是森林中走出来的,对植物有着天然的好感。我不需要过度鼓吹与宣传,只要有好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欢园艺的人会越来越多。”
作为园艺产品的卖家,迎合新的消费需求、利用便捷的线上平台、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园艺产品的经营环境会越来越好,园艺的未来不可限量。
(文中部分图片由应彦提供)
网址:线上“狂欢节”大促的背后,园艺店主们的焦虑 http://c.mxgxt.com/news/view/1117661
相关内容
小杨哥,焦虑到落后李佳琦带来的不只是购物狂欢,还有情感共鸣与焦虑
大揭秘!某综艺节目收视破记录,观众狂欢背后的秘密
“明星电音”“蛋仔狂欢”……广州长隆水上乐园狂欢启幕
如何缓解幼儿入园焦虑?
自曝有焦虑症的明星,他们光芒的背后是痛苦
明星也焦虑?李乃文模仿事件背后的表演焦虑揭秘
家长如何帮助幼儿缓解入园焦虑问题
Angelababy芭比公主形象争议:娱乐狂欢背后的公众忧虑
大S的财富焦虑:亿万身家背后的情感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