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圈人类学研究:粉丝的爱与付出

发布时间:2025-05-11 16:39

饭圈人类学研究:粉丝的爱与付出
最近做了一项关于饭圈人类学的研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这次研究的对象是一批之前追流量明星,今年因为《狂飙》而转粉张译的粉丝。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粉丝的经历和心路历程,我试图揭示她们从流量粉圈跳到译粉圈的转变过程。

首先,我蹲了一些饭圈bot和豆瓣小组,收集了不少吃瓜素材。这些粉丝的转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复杂的心理过程。有的粉丝是因为之前追的流量明星塌房,对流量和饭圈深恶痛绝,空窗几个月到几年后,因为《狂飙》对张译产生了好感。考古后发现张译并没有黑料,反而被他的专业和演技所吸引,最终成为死忠粉。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粉丝同时追流量和张译。她们在流量饭圈中感到窒息,但并没有完全脱粉,而是同时粉上了张译。这些粉丝为张译做的数据和花的钱也各不相同,有的只做了一点数据,有的则花了不少钱。

从这些粉丝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共性:那就是对自担的“爱”。这种爱不仅仅是浪漫层面的,更像是一种家人式的爱。粉丝们关心自担,为他们的成功感到快乐,为他们的困境感到担心,甚至想要保护他们。这种爱是粉丝与自担之间的一种深层关联和投入方式。

有趣的是,这种“奉献式爱自担”的状态在内娱(包括东亚)的饭圈中非常普遍,但在西方的粉丝文化中却很少见。西方粉丝更喜欢把对明星的喜欢和个人政治主张联系在一起。比如,某美剧中的lesbian角色被砍,愤怒的粉丝通过集资来支持这一角色,因为她们认为这符合多元社会的价值观。

相比之下,内娱的粉丝文化似乎更加注重自担的前途取决于粉丝的付出。这种内化的原则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过度投入和过度消费。但无论如何,这种“爱”的情感本身是值得尊重和理解的。

总的来说,这次研究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饭圈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无论是内娱还是西方,粉丝对自担的爱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网址:饭圈人类学研究:粉丝的爱与付出 http://c.mxgxt.com/news/view/1124756

相关内容

“饭圈文化”影响下粉丝群体的网络民族志研究——以朱一龙粉丝群体为例
明星粉丝社群的情感能量与群体团结:肖战“饭圈”的网络民族志研究
粉丝文化亟须深入研究与正确引导
数字时代的破圈:粉丝文化研究为何热度不减
饭圈研究:从数据到文化视角的转变
【学术观点】郑熙青:学术粉丝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来自粉丝文化研究的启发和挑战
付出与隐忧:中国韩流粉丝境况研究——以某韩国男子偶像团体的微博粉丝为例
中国明星粉都研究的问题与路径
网络选秀类综艺节目中的“粉丝文化”研究.docx
影视明星粉丝追星旅游的具身崇拜体验研究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