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解析vol.143:周杰伦中国风之《兰亭序》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能给谁。书生泛娱,专注乐评影评,持续推荐好作品。
能够在音乐作品中讲述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能够演绎一场流连忘返的精彩电影,能够深入灵魂,让你欲罢不能的音乐人,我首先想到的便是周杰伦。
周董对待音乐的态度毋庸置疑,早些年的经历我想杰伦迷心中熟稔,吃泡面写歌的日子早已经过去,但那必定是杰伦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很多年前,大约得二十多年了,在学校小卖部买的明星海报,周杰伦的青涩像是初出茅庐的少年,就连上快乐大本营也是略微木讷,他说了一句话,我不喜欢说话,还是唱歌吧。
没错,这就是周杰伦的风格,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偶像几乎到了中年,之前一年一专的激情已经退却,前不久刚刚发行了新单曲《说好不哭》,是啊,本来说好不哭,但是音乐播放器哭了,恐怕这么多年来,也唯有周董的魅力能够如此。
这让我不由得记起了前段时间的超话事件,80后与90后的老粉丝实力绝对不可低估,他们已经是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熬夜什么的,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练就了本领。
闲话不谈,中国风的音乐是周董代表作的大项,也是我情有独钟的一类作品,之前已经解析过诸如《烟花易冷》《东风破》《爷爷泡的茶》等音乐作品,好像前段时间方文山爆料了一组图片,妥妥的中国风,只是目前信息并不明朗,但是内心已经有小雀跃了,像是这么正经的期待一张作品集,还是第一次。
还是继续回忆复习周董之前的音乐作品,本篇,重点解析周杰伦的《兰亭序》。
关于兰亭序,关于中国风
《兰亭序》依然由方文山填词,周杰伦作曲并演唱,这些年,有不少人说方文山的作词一般,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个人感觉,方文山对于国风的歌词还是相当有研究的,记得他在《青花瓷》这本书中提过一些自己的想法,比如歌曲《青花瓷》中的“惹”字,是他特别提出来的,这种拟人的手法的确是活泼生动。
《兰亭序》收录在专辑《魔杰座》中,发行于2008,算算也有十多年的时间了,果然是时光催人老,经典永流传。其实当初发行这张专辑的时候并没有太关注这首《兰亭序》,直到2011年,周杰伦带着这首歌登上了央视春晚,意境之美,一幅幅画面萦绕脑海,简直是美不胜收。
重要的是,这首歌以历史为根据,弘扬民族文化,单单是这一点,就必须支持。
上学的时候大家应该都学过《兰亭集序》,不但写得好,更是书法临摹的范本,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兰亭集序》字数不多,有324字,又名《兰亭序》,为王羲之所作,古文经典之一。
而方文山的灵感自然就来源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
周董的作品最大的享受就是一边听歌一边看MV,令人回味无穷。
这种歌援引了若干典故,“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的摹本拓字典故,“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我等春雷来提醒你爱谁”,让你感觉像是回到了那个年代,泼墨山水画,行书如流水,雨打芭蕉叶,相思红袖归。
这首歌描写的意境非常美,美的让人拍案叫绝。特别是周董以京剧小旦吊嗓子的方式重覆唱一遍副歌,让这首歌更加立体起来,更增添了《兰亭序》的古典之美。
一手好字可以凸显一个人的性格,如今绝大多数的写作都是使用电脑,别说毛笔字,就连钢笔或者铅笔使用都很少,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受到了书法的魅力,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所以《兰亭序》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毛笔字的好处,让这一文化流传下来。
关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还是有一段历史的。
其实,王羲之对于《兰亭集序》也十分珍惜,称之为“神助”之作,把它视为传家之宝,一路传下,至第七代孙智永。智永在永欣寺时,就曾盖一座小楼专做练字,誓言“书不成,不下此楼”。
由此可见,《兰亭集序》不但是好字,而且极具研究价值,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一千多年后,周杰伦将《兰亭集序》改编成音乐作品,用他的想象力勾勒那副美丽的场景,有人曾如此评价:仔细品味,你会感受到一个放浪不羁的浪子,在失去心爱的人之后,在惊涛拍岸的岸边,面带愁容,奋笔疾书,他脑海里都是女子的容貌,但是写到情字时却又不知如何下笔。
因为他已经无法用词语表达对女子的追忆,他只能仰天长啸,大喊一声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
诗句中的爱情
用诗词写成的音乐作品,恐怕这首歌可以排到前三。
古人抒情,只要是真,必名垂青史流传至今天,经典就是经典,真情发于心,发于血,发于大脑和灵魂,那是灵魂召唤的真情,那是血液心灵召唤的真情,那是刻骨铭心的爱。
歌曲首先营造了一副绝美的画卷,“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开场的一句就写的格外美,“心细”与“脚步碎”遥相呼应,我本以为是你到来,却发现是自己的想象,都说石碑流传千年,能够拓出历史,但是我却拓不出你的美丽。所以“真迹绝,真心能给谁”。
牧笛横吹,黄酒小菜又几碟;夕阳余晖,如你的羞怯似醉;摹本易写,而墨香不退与你同留余味,一行朱砂,到底圈了谁。如果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站在惊涛拍岸下,心如何止水,情字何解?怎落笔都不对:而我独缺你一生的了解,
弹指岁月,倾城顷刻间湮灭;青石板街,回眸一笑你婉约;恨了没,你摇头轻叹谁让你蹙着眉。而深闺,徒留胭脂味。这一句感叹时间的流逝,半生浮名一世虚妄。功名利禄都不重要,回忆和你相遇的青石板街,你的笑容印在我的脑海中,从此不敢忘记。
自你离开之后,我无所适从,没有你的世界,没有任何的颜色。
所谓人雁南飞,转身一瞥你噙泪;掬一把月,手揽回忆怎么睡。
爱与恨,只在一线之间。
当心事被往事密密缝,那美丽的绣花鞋上,针针怨怼;若花怨蝶,你会怨着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一切,真的可能和风月无关,只念着你的灵魂你的才华,如我题序等你观赏。
手书无愧,无惧人间是非。
梦中又与你相见,醒来秋意渐凉,安静的只剩下雨打蕉叶。
这次第,怎一个“怨”字了得。
- End -
撰文|响马书生
音乐故事vol.143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