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拉片,一种可剥离即时显影的胶片,此前曾被数码相机所淘汰。最近,因其独特且有复古感的摄影体验,外加商家口中“拍一张少一张”特征,在年轻群体中的热度陡然而生,即便成片价格高达300多元一张,仍被视为不少人的新宠。
什么是撕拉片?
据了解,撕拉片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种即时成像的技术,相纸里有化学药水,拍摄时,药水感光成像,就印在了相纸上。“一撕”再“一拉”,是每张撕拉片出片的必要步骤,撕拉片也由此得名。进入千禧年后,随着数码相机推广,撕拉片逐渐小众。“相比现在动不动就上亿像素的数码相机,撕拉片清晰度没那么高,在拍摄人像时,反而有一种滤镜的感觉,也不需要P掉一些细节。”
今年4月底,某女演员凭借两组撕拉片成为关注的焦点。照片以复古胶片质感呈现,未经过度修饰的五官立体精致,皮肤纹理清晰可见,被网友盛赞“怼脸的神”。除了该女演员,娱乐圈的多位明星也都拍摄了“撕拉片”的写真。一时间,“撕拉片”火了,并成了不少店铺的主推产品,并宣传成“明星同款”。
小红书上,关于撕拉片的发帖已超过5万条,与“撕拉片”相关的话题更是多次登上微博热搜。不少年轻人精心打扮,纷纷走入摄像馆,给自己留下一张特别的撕拉片。
一盒相纸从70元炒到上千元
停产多年的撕拉片不仅因为复古且有仪式感的摄影方式被关注,更因为不断高涨的价格被热议。
撕拉片的高售价除了有明星效应加持,最重要的在于作为上世纪流行的影像技术,撕拉片的专用相纸早已停产。早在2008年,宝丽来就已全面停产撕拉片相纸,富士也在2016年宣布停止相关型号相纸的生产。
在“拍一张少一张”的背景下,尽管相纸已经过了保质期,依然能在二手平台炒到3000元,远超停产前一盒10片仅70元的定价。另外,过期相纸带来的成品不良率以及拍摄撕拉片的Bigshot相机和闪光灯的使用成本,更是进一步的推高的撕拉片拍摄服务的价格,在写真馆里,体验一次撕拉片服务已经要到近400元。
5月7日,有媒体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联系上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富士撕拉片相纸或因成本和设施笨重等原因而停产,已无正式官方购买渠道,目前市面上售卖的富士撕拉片相纸均为库存。部分收藏者拿出过期胶片高价售卖,可能存在博取流量的因素。同时,由于相纸过期,成像和质量都存在问题。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种消费模式:一种是即便拍摄后未能成像,消费者也需付费,仅作为体验;另一种是商家保证能拍出相片,但不保证成像质量 。
近400元一张的人生照片值得吗?
撕拉片的稀缺性吸引了许多年轻人,但它真的价值如此吗?
“2021年的时候99元拍一张犹犹豫豫,2025年已经398元一张了。”面对价格的上涨,不少消费者对撕拉片开始望而却步。“想当年免费拍撕拉片送人都经常无人问津。”在社交平台上,网友指出撕拉片爆红前的处境。
有网友认为,“不太理解一张类似于拍立得的东西卖300元,这难道不是智商税吗?”
不过也有网友表示,撕拉片的价值不在价格,而在于纪念意义。“其实我觉得真正卖的不是照片,而是‘撕’的过程,撕拉片,撕最重要,就好像拆礼物一样。”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年轻人追捧撕拉片这一现象体现了稀缺效应。”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蔡海超表示,“人们往往会认为稀缺的东西更有价值。‘拍一张少一张’的特性激发了年轻人的占有欲和收藏心理,让他们觉得拥有撕拉片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从而愿意为其支付较高价格。”
“年轻人在面对潮流时,保持理性判断至关重要。盲目跟风不仅可能带来经济压力,还容易在随波逐流中迷失自我。”她建议,年轻人应静下心来探索真正热爱的领域,无论是小众的手工艺术,还是深度阅读、或是原创音乐创作,都能在沉浸中挖掘自身潜力,收获更持久的快乐与成就感。如此找到属于自己的爱好,不仅能建立独特的个人标签,还能在探索过程中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构建更有意义的社交圈。
富士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对于这类网红产品应保持理性态度。在追求独特摄影体验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其质量和性价比,避免盲目跟风消费。
来源:北京青年报、新蓝网、上观新闻、封面新闻、经视直播
图片:新蓝网、微博网友截图
编辑:张钰格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