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每看一档音乐综艺,网友都在“吵架”?

发布时间:2025-05-13 22:22

最近,网友们又又又因为一档音乐综艺“吵”了起来。

不论你是否是某位歌手的忠实粉丝,又或者是否将音乐视作生命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总能引发广泛的讨论和强烈的共鸣。

这是因为,音乐的力量远比任何人想象中都要更强大。

在《变革之声》里,爵士乐资深评论家、“爵士乐新闻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特德·焦亚提出了关于音乐的四十条格言,你最认同哪一条?

[美] 特德·焦亚|著

孙新恺|译

未读·艺术家|出品

「对于没有半导体和宇宙飞船的族群而言,音乐便是他们的科技。」

1.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变革推动者,是一股转变与赋魅的力量。

2. 音乐是普适的,其程度正如人们的行为具有类似的需求、志向、生理需求及进化需求。拒绝承认社群音乐中的普适性,就好比否认它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

3. 歌曲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心理学的起源——换言之,在社会的其他领域认为内心世界值得尊重之前,它便是歌颂个人情感与态度的方式。

4. 千百年来,歌曲自由与言论自由一样重要,往往更具争议性——正因音乐蕴含说服力,因此人们恐惧音乐。在任何政治家愿意开口之前,歌曲常常早已蕴含危险的新思想。

5. 畅销歌曲排行榜能被视为领先社会指标的指数。在今天的电台里能听得出明天的社会。

6.对于没有半导体和宇宙飞船的族群而言,音乐便是他们的科技。比如,对早期文化而言,歌曲是“云存储”,它保存了社群历史、传统以及生存技能。歌曲同样可以作为武器、医药、工具以及其他能发挥其内在能量的功能。

7. 每一场重大的技术变革都会改变人们歌唱的方式。

8. 音乐革新几乎总会源自局外人——奴隶、波希米亚人、叛党等其他被排除在权力之外的人——因为他们最不忠于所处社会的主流风尚与态度。这必然导致新音乐表达模式的诞生。

9.多样性有助于音乐革新,因为它把局外人带入音乐生态系统之中。从莱斯沃斯岛到利物浦这些港口城市和多元文化的社区,都在歌曲历史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0. 音乐革新的传播与病毒类似,传播途径往往也相同——来自不同地区的人群进行密切接触。歌曲病毒式传播的概念不仅仅是一个诗意化的比喻。音乐的新风格往往源自不健康的城市(麦地那工匠村、新奥尔良等)。

「音乐在全世界中进行。」

11. 假若当局不干预,音乐会有扩大个人自主权和个人自由的倾向。

12. 当局通常会干预。

13. 在短期内,统治者和体制比音乐家更强大。从长期来看,连最独裁的领袖通常也会被歌曲击败。

14. 皇帝与其他统治阶级成员很少会对音乐的突破做出贡献。当这样的创新被归功于一名强大的领导者时——比如《雅歌》《诗经》《格里高利圣咏》、特罗巴多诗人诗歌,等等——往往意味着一些重要的事情被隐瞒了。

15. 我们需要研究音乐史中的强势人物,不是因为他们成就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隐瞒了什么。

16. 未被记载(或被抹去或被扭曲)的历史是衡量他们干预成功与否的标准。成文历史中的空白往往是权力的表现。这便是为何那些与官方历史相悖的游离与孤立的事实最值得我们注意。

17. 若有可能,尝试找回原始或早期的来源。如果有人坚称原始资料和民间传说大可忽略,那这可能意味着你需严肃对待。

18. 在音乐史中,稳定时期最不稳定。在演奏风格中,新混乱的迹象往往是万事一帆风顺。

19. 大约在毕达哥拉斯与孔子的年代,出现了一场认识论的割裂,试图将魔法与迷幻从可接受的音乐习俗中剔除。这个意图注定失败——你无法将音乐降格成纯粹的理性法则(或如今常说的“算法”)——但它的倡导者从未放弃尝试。我们今天依然生活在毕达哥拉斯断层的余波中。

20. 两种互不相容的观点继续混战:音乐是由音符构成的,还是由声音构成的。如今实录音乐和数字音乐的争论不过是这场冲突最新的体现。它同样能被描述为欧洲传统与非洲传统的对立,以及一系列其他对立。在某种程度上,这是音乐学中的基本张力。

21.音乐向来不仅仅是音符。它由声音构成。将二者混淆非同小可。

22. 音乐声音在人类社会开始利用它的力量之前,早已作为一种创造或毁灭的力量存在于自然世界中(有些是潜移默化的,有些是已经实现的)。因此,五声音阶、五度圈、功能和声等并不是由音乐家发明的,而是由他们发现的——就像微积分是被发现的那样。

23. 音乐作品中反复出现的结构与规律引人分析,然而音乐不能被简化为一种纯粹的科学或一种应用数学。情感、个性、刻意的颠覆这些强大的层面无法被这样系统化。甚至在最受限制与掌控的环境中,这些元素也不会磨灭——若有机会,它们会占据主导地位。

24. 我们可以从神经学的角度了解音乐,但音乐并不在大脑中进行。音乐在全世界中进行。

25. 历史记载往往告诉我们的更多是认可与主流化的过程,而不是音乐革新的真正起源。

「音乐能够提供娱乐,但绝不能仅仅将其归结为娱乐。」

26. 局内人尝试通过改写历史来掩盖局外人的重要性——要么就会将局外人重新定义成局内人。

27. 认可化的过程本身就需要进行歪曲——为了满足当权者的需求,起源被掩盖,音乐被重新利用。

28. 认可的过程是持续的,是不断积累的。换言之,音乐史跟其他历史没什么不同:每代人都会按照自己的重要事项来进行改写,说真话的排名往往并不靠前。

29. 认可的过程往往持续25年至50年——或者所谓的一代人。试图以更快的步伐为激进音乐的主流化过程进行加速(比如从中谋利)会引出无法解决的张力。有时候有人会因此丧命。

30.音乐向来与性和暴力联系在一起。首先出现的乐器都是鲜血淋漓的。最早的歌曲提倡生育、狩猎、战争等。大多音乐史都是用来掩盖这些联系和压制后人认为可耻或不体面的元素的。

31. 音乐史中“可耻”的元素——性、迷信、血腥的冲突、超常规意识状态等——往往与革新本身密切相关。当我们将它们从历史记录中清除后,我们必定会对新的音乐创作方式如何崛起一无所知。

32. 甚至情歌也是政治歌曲,因为歌颂爱情的新方式往往会威胁到现状。从父母到君王,所有权威人物都暗自明白这种威胁,即便他们无法清晰地用言语来形容。

33. 机构与商家并不会创造音乐革新,他们只会在事后认可革新。

34. 他们常常竭力隐藏这一点——目的便是夸大自身重要性——有时候还会得逞。

35.你要是真想了解当下的音乐,那就把目光从舞台上移开,研究观众。

36. 音乐曾根植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如今它映射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这差别看似不大,但二者之间的距离可以像现实与幻想之间的鸿沟一样大。

37.音乐能够提供娱乐,但绝不能仅仅将其归结为娱乐。

38. 听众从不是被动的,他们向来都对音乐加以利用。

39. 歌曲依然具有魔力,甚至对那些已经忘记如何挖掘它的人来说也是如此。

40. 那些以音乐为业的人——无论是艺人、教师、学者或其他职业——可以忽视这种魔力,也可以参与到重塑它的力量中来。换言之:有了音乐,我们都是巫师。

-本期话题-

你最认同哪句话?

留言区分享~

编辑|泰若克塔

图片|网络

原标题:《怎么每看一档音乐综艺,网友都在「吵架」?》

阅读原文

网址:怎么每看一档音乐综艺,网友都在“吵架”? http://c.mxgxt.com/news/view/1174164

相关内容

盘点五档韩国音乐综艺节目,每周都看超疗愈!
每次吵架都很想离婚!怎么维系婚姻关系
每集7分钟,豆瓣9.6,这档男人换装综艺好看在哪
吵架并不都是坏事情,关键看你怎么吵。
于小彤海陆被曝吵架是怎么一回事?两人疑似恋情大曝光一起来看看
怎么幽默回应吵架这件事 两口吵架怎么幽默化解 【接亲网】
和水瓶男吵架怎么挽回 和水瓶男吵架了怎么办
怎么幽默回应吵架这件事 两口吵架怎么幽默化解【接亲网】
情侣吵架了怎么办
男朋友跟父母吵架怎么安慰的话?

随便看看